三个“前所未有”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新困境
“上世纪80年代加快推进经济全球化以来,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的融合度、依存度前所未有,人才的自由流动性前所未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对世界经济、对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对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的冲击频率和深度前所未有,可以说,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不亚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意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4月21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日本亚洲经济知识交流会联合主办的第34届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上,在“世界经济趋势与对策”研讨环节上发表这个观点。
李伟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能否摆脱困境、走向稳定发展的严峻挑战。无论从国家、区域还是从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体等各种角度看,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都不容乐观;即便是有的不久前经济发展活力较强的新兴经济体,也不同程度地陷入经济运行下滑甚至负增长的困境中。人们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的悲观情绪似乎在上升,有的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发展很可能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将长期位于低位徘徊。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进程角度进行分析。”李伟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相比较而言,要远远大于对现在一些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但是,抛开政治因素不谈,人们在尽情享受上世纪80年代加速推进的经济全球化所带来成果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认识不足,对应对这一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准备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经济全球化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前所未有’。”李伟说。
一是国家、区域间经济的融合度、依存度前所未有。李伟认为,这是历史性的,人类社会上找不出一个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更加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发达经济体、相邻国家或跨区域国家,其国家、区域间经济的融合度、依存度前所未有。它带来的变化可以列举很多方面,并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是人才的自由流动性前所未有。李伟表示,除了极个别的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国内、国际方面的人才流动,都提供了自由畅通的通道。人才流动对生产力产生的影响和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冲击可谓有正有负,人们对此缺乏充分的估计。
三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对世界经济、对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对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的冲击频率和深度前所未有。
“正是这三个‘前所未有’,在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并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时代性新问题、新困境。”李伟说,这些新问题、新困境,根据传统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和人类过去发展的经验很多都难以解释、难以理解。正是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犹如一个国家内部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一样,利益的趋同性越来越强,经济结构的科学性和发展的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遗憾的是,人类社会还远未能适应这一重大历史变革。
李伟认为,现在国家、区域之间的合作发展比以往人类社会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更为迫切。但现实并不理想,由于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因素的影响,排斥代替合作、强权造成战乱等行为带有较大的普遍性。例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举得最高的一面旗帜、一个“武器”,如今在运用这个“武器”方面,情况则倒过来了。
“为什么?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后,整个世界经济的内部格局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新问题。”李伟表示,以研究体制机制政策为职能的高端智库,对此,就需要有全局观、大视野、新思路,即,要从经济全球化以及它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解决世界面临的经济周期性和时代阶段性叠加所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
(责任编辑:df155)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