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银行间债市开放促资本流入 推升人民币中长期需求
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近日就央行进一步放开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表特别报告,表示提高境外投资者在国内债券市场的参与度有助于提升人民币作为中长期全球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前景,将促进资本流入。此外德银预期,短期内投资债市的资本流入规模将较为温和,今年境外资产配置型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市的规模约在人民币3000亿元。
报告认为新政有以下五大看点:
新政下,国内银行业债券市场基本对全类型的境外资产配置型机构投资者放开。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涵盖境外注册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和其他认可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通过备案制简化市场准入流程。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托管方只需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递交投资备案表,而无须提交申请以进入市场。这就代表着备案制已成为管理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者和境外资产配置型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常规步骤。 取消对中长期资产配置型机构投资者的额度控制,以进一步鼓励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采取宏观审慎措施来管理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活动。 新政同时还适用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
德银表示,此次新政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取得的又一里程碑,与德银此前预测的中国将在2016年加速金融市场改革的想法一致。德银认为中国已完成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国内固定收益市场“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前两步分别是从2010年8月发起的向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和境外央行三类机构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实行额度管理;和2015年7月取消对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国内银行间债市的额度限制,并实行准入备案制。
报告预计,新政或将带来以下市场影响:
提高境外投资者在国内债券市场的参与度有助于提升人民币作为中长期全球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前景,对资本流入有积极影响。长期以来,全球投资者在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的资产配置较少(仅有0.5%的全球储备资产投资在人民币债券市场),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准入限制。目前外资占国内债券市场的份额不到2%,大幅低于大部分新兴国家和成熟市场的外资比重。考虑到人民币将在今年10月正式加入sdr篮子,并成为其中第三大货币(权重为10.92%),加上人民币债券相对其他g7国家债券更高的收益率,德银预测,境外投资者将人民币债券作为中长期资产配置的投资需求会发生结构性转变。德银具体预测在未来五年,境外投资占国内债券市场份额有望增至8%-10%,即大约有人民币8至10万亿元的潜在资本流入。 近期投资债市的资本流入规模预期会较为温和。原因有以下两点:一,管理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具体宏观审慎措施有待进一步明朗。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外汇监管者对宏观审慎政策作了多次细微改良来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德银认为,这些微调的目的是阻碍债券市场的投机行为,不应影响中长期投资者,但投资者仍然希望看到更明确的政策风向来预估中长期的风险与回报。这在目前充满挑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尤其重要,因为市场波动性越高,资产配置流动的波动性和相关性就越强,资产管理者需要保有足够的灵活度投进或撤出任何特定市场,以保证他们终端客户的投资及赎回需求得以满足。二,可投资产品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看境外资产配置型投资者可交易现金产品,但还需观察他们能否获准进入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及利率衍生品市场。考虑到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关注,缺乏流动性高的可交易工具来对冲人民币汇率利率风险可能会降低境外投资者近期的投资兴趣。因此德银预测,今年境外资产配置型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市的规模约在人民币3000亿元。 境外投资能够支持三年期内中国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优质信用债的现金需求。德银预测,来自境外央行类机构的资金将占近期投资流入的较大比重,支持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的现金需求。目前的银行间债市投资者(包括qfii/rqfii 投资者)预计将增加在企业信用债市场优质债券上的配置。近期境外投资者的需求仍将集中在三年期或更短期限的债券,待投资者对风险持续时间的管理更为娴熟后,投资或逐步扩大至更长期限的债券。
报告在最后展望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未来路径。德银预测中国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境外资本流入。具体来说,中国或将向境外投资者降低国内股市门槛,取消qfii、rqfii、沪港通等的额度限制,逐步简化申请流程,进一步巩固合并qfii、rqfii、沪港通等项目;同时中国或还将放开境外投资者投资在岸全种类可投资产品(现金及衍生品),使其享有和国内银行间市场投资者同样丰富的投资机遇。
(责任编辑:df207)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