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闪调”或近尾声
人民币汇率“闪调”不是一场汇率战
自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后,连续三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4.66%,8月13日最新报6.4010;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早盘短暂下跌,之后在买盘拉动下快速回升至1美元兑换6.4000元人民币左右,并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这标志着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集中释放;从中期看,人民币继续大力度贬值的空间已被消化。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金融稳定,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
对于此次人民币汇率闪电式调整,有人认为,“央行急于让人民币贬值,可能出于实体经济的劳动密集型出口部分的脱困和改善经营环境”;也有人认为,“这项调整短期内可能会引发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加剧人民币贬值风险”;还有人认为,“大量热钱正在撤离中国”,并把过去一年外汇储备从3.99万亿美元降到了3.65万亿美元作为“证据”。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方面的态度相对复杂:美国财政部表示,“目前判断中国央行在汇率改变上带来的所有影响仍言之过早”,同时要求中国在经济上要更多促进内需,而非依赖出口;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则大肆指责人民币贬值,称此举对美国将是“摧毁性的”。也有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化是为了回应IMF对人民币纳入“全球储备货币”的要求。
笔者认为,上述种种认识把汇率调整的原因单一化、主观化、被动化、功利化,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宏观政策调整既要考虑解决内部平衡,又要兼顾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平衡,不可能“跳独舞”。如果中国的宏观政策不兼顾国际利益的平衡,最终自己也将遭遇损失。同样,中国的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当然与汇率相关,但单靠汇率一个因素不可能实现“稳定的平衡”,根本之道还是经济转型升级要到位,本国市场竞争环境要搞好,投资回报水平要有吸引力。因此,揣测中国政府“功利化”地使用利率工具,甚至不惜伤害主要贸易伙伴,搞“汇率战”,是缺乏依据的。希望各方对此多加了解。
人民币汇率此次实现一次性、“闪电式”调整,主要还是靠市场的力量。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的幅度比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这种偏差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已达到3%左右。同时,2014年以来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0.28%和9.54%,从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平稳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有一定的贬值要求。而通过优化做市商报价机制,消除“报价扭曲”,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向市场均衡汇率趋近,正是各方共同的诉求。调整做市商报价机制,就是为了在有管理的基础上,让市场说了算。目前,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已得到一次性释放,偏差校正已经基本完成,这是一件好事。
所谓“外资大规模撤离”或者“热钱大规模外逃”的说法并不可靠,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市场,没有谁轻易放弃这个市场。当然,由于一线地区劳动力成本、房地产价格上升,也有部分境外投资者转移到亚洲相邻地区,但并不足形成逆转性趋势。“国家外汇储备”减少,一是由于境内居民和企业在境内银行的美元存款大幅度增加,这是“藏汇于民”;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在境外投资用掉了一些美元;三是“国家外汇储备”是多元的,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因欧元日元等货币兑美元贬值,折成美元报告,导致美元金额适度减少。
人们最为担心的人民币进入长期贬值通道,是一种假想,并不存在现实条件。此次一次性、闪电式消化“差值”后,在经过一个短暂的磨合期,人民币就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这些基本面因素决定了人民币将继续成为一个强势币种。
鉴于人民币汇率经过此次校正后将可以保持中长期稳定和相对强势,我们对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充满自信。(.证.券.日.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