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放流动性 离岸汇率贴水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央行今日向部分银行进行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全部为新增规模。央行此次操作意在缓和因人民币贬值导致的流动性趋紧压力。
中国央行周二向金融系统注入的流动性规模创下近19个月来单日之最,显示出在近日人民币贬值之后政府对资本外流的担忧加剧。中国央行实施了人民币1200亿元(约合187.7亿美元)的七天期逆回购,规模较上周二大增140%;操作利率则继续持稳于2.5%。逆回购是货币市场中一种面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
这一流动性投放创下2014年1月28日以来此类操作的最大规模,当时中国央行通过14天期逆回购注资人民币1500亿元。
分析师们认为,人民币上周大幅震荡,外汇占款持续流出叠加央行干预汇市,银行间资金已显趋紧风险,逆回购放量体现央行积极管理流动性预期的意图。千亿逆回购旨在安抚市场,虽然降准压力短期或有所缓和,但汇市干预若持续,降准料难缺席。
中国上周推动的中间价改革为人民币贬值预期打开了泄洪口,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仍将持续,随着这一压力的进一步释放,规模全球第一的中国外汇储备将出现20多年来首次年度负增长。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发送的点评称:
央行通过逆回购压低短端资金利率意图明显。
外汇占款持续流出叠加央行干预汇市,导致短端流动性偏紧,大行融出意愿减弱,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上行。
逆回购之后降准等更多“大招”应可期待。
只要贬值预期不扭转,央行只能依靠外汇储备持续在外汇市场干预,或对流动性产生持久性冲击,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势在必行。
7、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超储率或已到2%以下,1200亿的逆回购只能扭转0.1%的超储,更大力度的宽松仍有必要。
外占流出也会使银行负债端一般性存款收缩,为不影响金融机构信用派生的能力,也需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对冲。
华福证券固定收益交易主管李海涛称:
央行今日放量操作或是缓解近期货币市场资金面的紧势,并稳定市场参与者略谨慎的心理。
最近资金的紧张,可能与货币当局或出手干预汇市,进而对流动性的边际上造成影响有关,但资金的可得性不能出现问题。
当前货币政策仍在稳健的大基调上,判断降准条件还不充分,因为尚难断言汇率已经稳定下来。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
1200亿逆回购主要是为安抚市场,短期或会降低降准的压力。
上周人民币大幅波动后,市场担忧央行收走人民币后,流动性会比较紧张,对央行降准预期较高。
单靠连续逆回购并不能代替降准,因为到期后再滚动操作的方式对市场预期来说会打折扣,效果不及降准。
后期主要还是看央行是否继续干预汇率,如果继续干预汇率、抽走人民币,降准只是时间问题。
预计三季度仍会有一次降准,至少50个基点。
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评称:
周末降准预期落空、7月外汇占款剧烈下滑,以及汇率贬值导致流动性预期大幅收紧,央行逆回购大增,积极管理流动性预期,保持市场资金面平稳,降低资金利率抬升风险。
尽管央行大规模逆回购超预期,但降准概率仍不排除。
7月工业加速下滑,PPI连续通缩40余月,企业实际利率维持历史高位,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远大于通胀压力,在稳增长目标下,偏紧的国内货币条件仍需进一步放松,过高的中长端期限利差存进一步压缩空间。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
央行在公开市场放钱,以维持较低的资金成本,亦令短期降准预期降低。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需要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
后续若不降准,料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投放资金。
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颜岩表示:
这两天资金面显紧,央行释放流动性应是希望维持市场利率的稳定,避免市场对流动性趋紧的预期升温。
目前回购利率的成交量在不断向长端转移,由此可见流动性的确渐趋紧张。
市场猜测资金紧张有可能是央行干预外汇市场所造成。
注:中国上周推动中间价报价改革,人民币市场汇率一度大幅贬值,接近波动区间下限,央行据称通过作为代理行的中资大行入场干预。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