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英语本族语读者眼中的中国网络英语新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3-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网络英语新闻在中国对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相关的调查发现,英语本族语读者认为中国的英语新闻在对播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读者对我国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英语新闻的阅读调查与分析,结合实例提出了英语本族语读者视域下我国网络英语新闻在新闻标题、新闻导语和新闻内容编译与写作上需要重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英语新闻对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中央级的英语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国英语新闻的效果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我国的英语新闻主要表现为宣传味过重,像在传递的声音,不够贴切近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等等。同时他们(郭可2008;曾苑2011)还强调,新闻的对播应重点加强对受众的研究,解决好新闻产品与外国受众消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期望值差异,重视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文化问题[1,2]。那么,我国的英语新闻究竟带怎样的宣传味,怎样在传递的声音,我们在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较少。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专门以“提升中国网络英语新闻的对播效果”为题,在访学期间开展了调查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日报网的英语新闻。专家、学者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改进。

  随意抽取了新华网、人民网的英语新闻4篇,《中国日报》2012年7月16日的头版网络新闻(“中国神州九号飞船发射”)以及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关于中国飞船发射的新闻报道(如表1所示)。选择英语国家同类话题的新闻旨在与我国的新闻进行比较分析。

  笔者用邮件方式将以上新闻内容全文发至相关教授的邮箱,请他们阅读后提出看法和。随后在学院的帮助下,组织相关的专家、教师和学生召开座谈会,请他们谈谈对阅读中国网络英语新闻后的感受,并提出看法和改进;另外,还专门邀请若干名学生针对《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卫报》开展研究。研究以英、美新闻为参照,重点关注他们对《中国日报》新闻的解读。实验采用“有声思维法(think-aloud protocols,TAPS)”获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他们在阅读时的思维和解读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我国网络英语新闻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方面,专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为网站建设问题,包括针对网络的总体设计、色彩的运用等;二是新闻的内容,这主要涉及到语言的表达及英语新闻写作的规范性。针对网站,他们认为总体设计(layout)比较平淡,缺少图片、视频,缺少对相关新闻的链接(Related Reading),也没有设置“读者反馈(Comment)”的窗口,而这些功能的设置是网络新闻区别于其它媒介的重要特征,常重要的。就新闻内容而言,他们认为,这些新闻总体上代表的立场,宣传味明显,缺乏新闻叙事的故事性特征,因此一般很难引起英语读者的关注和阅读兴趣。宣传味首先体现在选材上,正面的内容过多,在叙事上不注意事件报道中观点的全面性、平衡性;其次是在新闻的叙述上,“在我阅读的几篇(中国)新闻中,在叙述上是以‘程序性’(procedural)方式,即以事件发生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告诉读者先发生了什么,后发生了什么,缺乏对整条新闻的浓缩和提炼,因而不具故事性,而缺乏故事性的新闻一般很难引起英语本族语读者的阅读兴趣”[3]。谈到新闻的语言表达,他们认为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注意新闻语言的表达规范,其次是表达上不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习惯,需要设法改进。“英语本族语读者很喜欢阅读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新闻,但有些新闻在语言表达上阻碍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有些地方需要猜测,甚至还不能理解,这样就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在对播的效果上起着直接的影响。以下重点报告他们针对我国网络英语新闻就新闻语言规范和语言表达方面提出的相关。

  1.标题。新闻标题用以新闻故事的梗概或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就是新闻的广告,旨在吸引读者,招徕受众,网络新闻的标题更是如此。信息时代的信息无限,而人们的注意却非常有限;因此,针对信息时代的文本,相关学者提出了“注意经济”(attention economy)的概念。即人们无限的和无穷的创造力使文本的展现千姿百态,但为了吸引人们注意而采取了各种手段,如使用怪异的新闻标题(fear headlines)顷刻使人关注新闻的内容。“注意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原则,即在海量的信息竞争中最先惹人注意,获得利益。反观我国的网络英语新闻标题,表现为冗长、空泛、缺少核心词,不能引人关注。以新华网的一条新闻“中国杂技团访缅首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为例,编译后的英语标题是“Chinese national acrobatic team premieres in Myanmars Yangon”,读者认为这样的标题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但阅读完整篇新闻后却发现它还是有价值的新闻。但标题本身没有反映出新闻的价值和核心,即“中国国家杂技团高超的技艺、精彩的表演使缅甸仰光的观众着迷,为之倾倒”。若综合新闻内容,将标题概述、改写为“Yangon’s Audience Captured”,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受标题的,读者可能会出于好奇而阅读新闻全文。人民网有一条新闻,查阅后发现中文的原标题是“:补贴鼓励大中型著名剧院多推出低价票”,标题编译为“Beijing theaters get subsidy to attract audience”,读者认为这样的标题同样不会吸引读者,因为它没有反映出新闻的核心价值。但阅读完整条新闻后他们发现此条新闻的价值在于“市办了件好事,补贴了相关剧院,以后观众少花钱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 读者认为这条新闻凸显的价值是“(由于办的好事)以后观众少花钱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这样,标题若编译为“Lower-priced Tickets for Beijing Audience”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却大大增强了,因为它强调的是直接受益,这也是英语读者所关注的。

  在实验研究中,针对三篇新闻的标题“China sends first female astronaut into space (China Daily)”、“First Female Astronaut From China Blasts Into Space (New York Times)”、“China’s first female astronaut enters space (The Guardian)”,学生认为第一篇新闻的标题(实验中他们没有被告知新闻的出处)仅局限于事实,显得比较平淡,因而不容易吸引读者;而第二篇的新闻标题(指《纽约时报》)显得生动,更容易吸引读者,但觉得“blast”这个词具有隐含意义。他们还谈到,一般读者阅读新闻时首先关注的是新闻标题,因此标题要能吸引人,而且读后要给人留下印象。鉴于此,他们认为新闻很注意标题的写作,喜欢在标题上“玩字眼”(play with words),不拘泥于事实(runny),这样达到既吸引读者注意,又让读者读后记忆犹新,回味无穷(catchy)的目的。学者同时还指出,中国英语新闻的标题可能主要还是参照原文直译的原因,而没有考虑根据新闻的内容,结合新闻的写作特点和英语受众的阅读思维习惯,提炼出新闻标题,以反映新闻的核心价值。

  上海弹性领取养老金乡收税坐地涨价苹果工人病逝撞人老外出境拼假攻略让座遭摔倒老人索赔摔婴女孩平静中国特色官邸制成品油价两连涨朝鲜局势年底突击花钱官员与女子暧昧聊天2014年放假安排金正恩二哥抓张成泽姜丰复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