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全面小康 五大新理念指引发展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五中全会的闭幕也为中国经济增速目标的制定带来了权威声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不仅是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全面小康还是中国梦,没有一定的发展做支撑是无法实现的,但违背客观规律和实际目标又会变成发展的沉重枷锁。值得注意的是,公报在提出增速要求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要求,市场普遍认为中国未来的GDP构成将发生重大变化。
从具体增速来看,有经济学家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只需达到6.5%即可完成目标。
民生证券发布报告认为,在目前7%左右的增速下,意味着未来五年的个别年份经济增速低于6.5%也能完成目标,所以经济增速有较为宽裕的调整空间。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昨日告诉本报,中国经济面临双重红利(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萎缩的挑战,因此在国家战略层面要加大推动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步伐来加以应对。
“但和以往其他经济体转型不同,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和人口拐点到来的时间点过于接近,在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进入人口红利拐点,造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并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章俊表示,因此维持经济增长的中高速增长依然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
尽管目前面临着三期叠加阶段,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近期也提出,中国未来五年实现6%~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有把握的,同时会呈现出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消费驱动、服务业成为最大产业、强调节能环保、重视社会保障和创新驱动等几大特征。
创新引领变革
和过去不同,五中全会公报没有逐一阐释各个领域的改革思路,而是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各项变革统筹起来。
上述熟悉政策制定的学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五个理念将整个社会的改革核心思路蕴含其中,未来的发展都将在这个框架下部署。
章俊也对本报表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经济转型的划时代转折点,中国现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转型过程中所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极为特殊,没有现成的转型经验可以参照和仿效,完全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来摸索。
因此在公报中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不单单是简单的科技创新,而是涉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创新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推进创新发展的三条路径,包括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等。
“可以预见,坚持创新发展必然会增强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年,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有望突破,中国将融入全球创新发展合作大网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