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魔力催出“疯魔”次新股:一预期或继续添油加醋
临近岁末,曾在牛市中大放异彩的次新股再掀波澜,逆市又刷出一波存在感。事实上,在高送转预期、解禁期将近及再融资冲动的“三重魔力”助推下,次新股未来不排除将延续其大起大落的“疯魔”状态。
“岁末年初,基本上都是‘高送转行情’等传统项目登台表演,尚未经历送转的次新股无疑是这一项目的潜在主角。不过,今年的次新股有些不寻常。”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在已过去的11月份,以光华科技、中飞股份等个股为代表的次新股群体连续上扬,仅次新股指数的区间涨幅就高达50%,部分有意向推出高送转的次新股甚至连拉数个涨停。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已经有了相当的涨幅,但高送转预期的持续发酵将给次新股未来走势继续添油,加之今年上市的新股将从下个月开始逐渐打开禁售阀门,加之前期IPO募资较少的问题开始显现,这轮次新股行情的色彩或将格外鲜艳。
高送转“岁末花红”
在A股市场,有些概念是每年必炒的常规项目,例如岁末年初的高送转。距离2016年还有一个月,有些公司已经颇为急迫地拿出方案,以期赶上第一波高送转行情。
11月25日,盛洋科技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建议,公司2015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15年度母公司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20%进行现金分红,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资金追捧,盛洋科技复牌后连续四日涨停,股价也从74.6元每股快速飙升至109.23元每股,期间涨幅接近50%。
今年4月23日才登陆上交所的盛洋科技显然一开始就有着高送转的光环:股本小、股价高,账面上存有总计超4亿元的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公司在上市后还未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利润分配,此时宣布进行高送转已是意料之中。
光大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根据对2010至2014年报“10送10”上市公司的统计,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高送转组合大多数时间都能跑赢上证综指;绝大多数时间里,高送转组合相对创业板综指[-1.10%]的超额收益持续存在。
据该研报统计,每股资本公积越多、股价越高、总股本越小、上市时间越晚(特别是前两个因素),高送转的概率越大。高送转预披露主要集中在1月份,也就是市场普遍认同的“岁末花红”炒作期。
从上述因素推演开来,上市时间不长的次新股无疑是最符合条件的选项。事实也的确如此,每年实施高送转的股票中,次新股占有很大比重。以2014年报告期为例,2013年至2014年上市的股票进行高送转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上市时间超过五年的股票进行高送转的比例不足5%。
光大证券甚至还筛选出了数家潜在高送转标的,其中不乏已经有着出色表现的知名个股。例如,赛升药业、金雷风电、浩丰科技、迈克生物、万孚生物、创业软件、鹏辉能源、强力新材等。而据记者观察,上述个股不少已在近期创出新高。
“高送转概念之所以受到市场偏爱,主要还是表明了上市公司对未来成长的信心,除权后股价的摊低也有利于增强股票的流动性,形成明显的填权效应。”有市场人士如此分析。不过,其也表示,相比上市公司公布高送转公告后再介入,事先根据个股情况埋伏其中将是更好的选择。
解禁期“上涨效应”
不知从何时起,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限售股解禁反而变成了市场喜爱的热点,每当上市公司的限售股进入解禁倒计时,其股价往往呈现上扬态势,并在解禁之前走出不错的行情。
如果说高送转概念股涵盖范围较大,那么,限售股解禁则是次新股独占的优质概念。
“从以往案例看,部分上市公司都选择在重要股东持股解禁前后实施重大运作,这绝非巧合,其背后实则有着多种利益诉求。”沪上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其中确凿的逻辑联系只可意会,但潜在规律已被市场所关注。
一年之前的赛象科技[就用生动的案例给市场上了“解禁期大涨”一课。
去年12月25日,赛象科技发布201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预披露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提议公司201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10转20”。如此大手笔的利润分配与赛象科技彼时“平平业绩”并不相符。在此之后,赛象科技更是连续发布利好消息,贴身各种热门概念。
就在市场为赛象科技的异常举动而困惑不已之时,公司股价已迅速从6元每股的价位翻了一倍,此后,不到一个季度时间内,赛象科技的多名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抛售了大量公司股份,累计套现金额超过20亿元。
尽管此后赛象科技因此而遭到交易所问询,但其确实让市场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公司重要股东也希望在较高价位套现,公司推出利好本身亦是正常动作,争议不少但并无硬伤。
“一些公司的资本运作与重要股东持股解禁确有一定的关联。暂不论相关资本运作是否是为减持‘护航’,关键在于其股价在资本运作实施后均有可观的涨幅,因此对投资者而言,择机潜伏‘解禁概念股’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上述私募人士称。
既然“解禁概念股”值得潜伏,那么有着当下最明显减持意愿的次新股群体无疑更值得关注。
该私募人士表示,与高送转预期有明确的股本、资本公积等指标不同,次新股几乎都符合解禁这一情况,但究竟哪家公司会有较多资本动作,哪只个股又能展现较大涨幅,只能具体个股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换一个角度来看,解禁期临近作为埋伏次新股的辅助逻辑已经足够,合理配置也将获得不错的收益。”
再融资冲动
已有大批次新股在上市之后不久便火速停牌,或是定增募集资金,或是筹划资产重组,涉及资金额度也是远远超过上市时的募资金额。
除了高送转预期、解禁期临近这两大传统因素,此前IPO规则调整也给次新股投资带来了新的投资逻辑。
按照现行的新股发行规则,公司IPO时已经没有了曾经“红包满满”的超募资金,与行业平均市盈率相匹配的发行估值也使得新股在上市之后难有大把现金,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困扰着不少上市公司。
正因如此,“先上市再腾挪”成了不少新股的选择。就在上半年的牛市中,已有大批次新股在上市之后不久便火速停牌,或是定增募集资金,或是筹划资产重组,涉及资金额度也是远远超过上市时的募资金额。
以昆仑万维为例,其在8月初曾拿出一份高达25亿元的定增计划,拟投入巨资掘金海外互联网金融业务、游戏P2P业务及软件商店业务,实现原有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而公司在半年前登陆创业板时,总计才募集了14.21亿元资金,远低于上述一轮定增的募资水平。
“监管层并未对IPO以后的再融资规定间隔时间,而在IPO控制发行价的背景下,有些公司为了尽快上市会主动降低融资规模,待成功上市后再通过定增‘补血’。”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在其看来,在上市之后再次启动定增几乎成了次新股们的必备动作,此前行情较好时,已有不少次新股率先出击,拿出了定增方案,但有些因为行情变化等原因未能成行。
在上半年的牛市中,类似昆仑万维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后由于市场大跌,次新股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案例一度减少,但近期随着市场逐渐转暖,不少次新股又开始摩拳擦掌,筹划资本运作。
例如,今年3月26日上市的北部湾旅在10月中旬就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而该事项可能涉及购买资产类的重大资产重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约有十家次新股处于停牌状态,而随着市场稳定,这一数量有望再度增加。
上述私募人士则认为,辨析次新股资本运作的投资逻辑更为复杂,但大体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佐证:首先,次新股所处行业有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压力及可供收购的非上市资产,在拥有了A股这一融资工具后,次新股往往愿意借力占据行业优势地位;其次,次新股前期IPO融资额有限,目前手中现金并不充裕,这将助推公司尽早实施再融资;再次,公司在IPO时的募投项目仍需资金投入,或者产业链配套支持,公司为了后续发展也会考虑资本运作。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