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落地四大难点待解 女性就业权利谁保障
今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并被赋予了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等等政策期待。
然而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回答“生不生二孩”这个问题时,考虑的更多是现实问题。养孩贵、入学难、影响女性就业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全面二孩”的政策效力也会打折扣。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二孩政策的表述是“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介绍,这也是他们今年的主要任务。
在“全面二孩”开始实施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政策的配套和落实提出了诸多建议,据李斌介绍,百姓担心的问题,国家都在研究解决。
难点一:女性就业权利谁保障
百姓说:全面二孩政策是放开了,可是作为二三十岁的职场女性,每次参加面试都会被问到结没结婚,计划什么时候生孩子,现在又要问打不打算再生一个。生孩子本就是女性求职的一道障碍,更别说生两个了。
孙晓梅(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将更加难以保障。
我们起草的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提出,用人单位不得在招聘广告、面试、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或单位规章制度中限制劳动者结婚或生育,不得在招聘过程中要求劳动者提供婚姻或生育状况的信息,不得因劳动者在应聘时未如实陈述婚育信息而对其进行惩戒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点评:虽然女性已经是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女性就业障碍仍然现实存在。在本就难以完全保证性别平等的情况下,“全面二孩”的放开更不应该成为女性就业的障碍。
李斌介绍,除了落实法律法规,还将制定和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配套措施,要保障妇女的就业、休假的权利,要支持女职工生育以后能重返工作岗位。特别是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女职工平衡职业和家庭关系的这些政策,帮助女职工做好职业规划,坚决反对在妇女就业问题上的歧视。
难点二:生了宝宝谁来带
百姓说:生第一个宝宝的时候父母还年轻,可以帮忙带孩子。现在想生第二个宝宝,可是父母身体不好,我休完产假就没有人管孩子了,这怎么办?
朱列玉(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现在保姆的工资比不少研究生都高,但母亲的教育水平往往要比一般的保姆高,照顾孩子也会更加细心。
我的建议是政府应为生育二孩后的母亲提供三年的补贴,金额应为当地平均工资的七到八成,让母亲们安心在家带孩子。
点评:夫妻俩都要上班,生了孩子谁来带?不只是育龄家庭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全面二孩”实施后,政策层面更应考虑为生育家庭提供社会支持。
除了朱列玉代表提出的建议,还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产假,加强月嫂、育儿师职业技术培训,推广托儿所等多种方式。
李斌介绍,目前国家已经在做的工作包括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三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机构的建设,加强月嫂、婴幼儿看护人员的培训,推动在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母婴室,方便妈妈们母乳喂养等等。
难点三:再生一个谁来养
百姓说: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我们夫妻俩的税前收入有三四万,在北京也不算低了,可是扣了五险一金,再还了房贷、车贷,交了大宝宝的幼儿园费用,每个月也剩不下很多,再生一个恐怕承受不起。
李碧影(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上海市委秘书长):经过调研我了解到,一部分父母不愿意再生二孩,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生养的成本比较高。
我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如何把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和二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给予“二孩家庭”个税优惠,减轻二孩家庭的经济负担。初步设想是,没有生育的夫妇两人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3500元,如果是一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起,生育二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再提高到7000元起。
点评:有人计算,把一个新生儿抚养到上幼儿园之前,差不多需要十几万元,如果家长重视早教,费用还会更高。即使是在北京、上海等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这笔钱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
将家庭负担纳入个税征收标准,尤其是将个税改革与二孩政策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强,效果也一目了然,当然要真正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据李斌介绍,税收是卫计委正在研究的方向之一,支持家庭发展的政策可能还会包括生育保障、住房保障等等。
难点四:孩子上学怎么办
百姓说:我家有人带孩子,经济上问题也不太大,但是我很担心孩子将来上幼儿园的问题。小区里的幼儿园提前几年就得排队,送大宝入园已经很辛苦,要是有了二宝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搞定。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每年预计会新增加300万个儿童,按照现在的学制,3年后会有900万儿童在幼儿园读书,学前教育压力很大。
因此,要大力发展公立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采用政府购买措施来扶持民办幼儿园,在有条件的小学附属办学前班。
点评:几年以后,第一批“全面二孩”就要入园,再过几年,这批孩子还要上小学、中学。全面二孩实施后,配套政策必须跟得上,才能真正圆了许多家庭的“二孩梦”。
事实上,教育部在推动公立幼儿园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动作,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普惠型幼儿园出现在我们身边。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