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下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 有你家乡吗?
近年,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这些城市现状如
一、 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 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
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 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该县煤炭探明储量500多亿吨,几年时间,神木先后成为陕西十强县、中国百强县。
同样患有煤炭资源"依赖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场低迷,资金链短缺背景下,出现大额非法集资案件。而且,多年对煤炭的过度开发使用,也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尽管当地官员一再否认政府财政危机,但根据《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县99处地方煤矿停产了42处,另外尚有50处在做基建,实际也未开工,真正正常生产的只有7处,煤炭行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而依附煤炭行业的物流、商业、煤炭机械等大规模下降,导致地方财政吃紧。
面对资源的枯竭,结构单一的产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神木县也开始寻求产业转型和升级。当地政府筹备慈善公益基金,却饱受种种质疑;资源相应的产业得不到带动;上下游的技术创新与农业创新说多做少,实业艰难,未能带来相应的收益。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3、 甘肃玉门:聚散皆因油
1939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间,石油产量占同期全国总量的90%以上,奠定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玉门输送大量人才和技术。这里繁华兴盛,拥有近11万人口,经济发达。
然而,过度的开采,石油产量开始下滑,环境破坏严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万吨降至1998年的38万吨,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企业规模最小、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2009年3月,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此时,这里人口已不足三万,经济萧条。随着企业的接连破产与个体户的锐减,产业经济的萧条最终影响到了地方税源的缩水,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业部分搬迁和生活基地的搬迁,造成了大量人口迁徙。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和高劳动素质人才流出,迁入的却是贫困群体和低素质农业人口,消费能力和生产动力严重缺乏。
新玉门转向开发风电资源,成为全国第五大风电基地和甘肃第一大风电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城。但其石化产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该市主导产业,"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还将难以改变。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