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卖P2P平台:200万一个你要吗
自2011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500家平台出现问题,其中,2015年达到风险暴露高峰,出现问题的平台达到896家,占比超过一半。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为275家,而今年截至目前,问题平台就已经达到270家,几乎为2014年全年的量。
在2013年,P2P平台出现问题时,主要是指提现困难,而2014~2015这两年,P2P平台的问题主要是指跑路,2014年275家问题平台中127家跑路,占比接近一半;2015年,896家问题平台中487家跑路,占比超过一半。
进入3月份以来,一半的问题平台开始选择主动停业退出。数据显示,3月份问题P2P平台数量为98家,其中,有47家平台主动退出。
今年以来,P2P接连爆雷,3月底,快鹿系旗下线下理财平台金鹿财行爆出资金链问题,遭遇兑付危机,虽然快鹿集团已经宣布并购金鹿财行、当天财富,但重启兑付依然要等到7月。
“快鹿系”一波还未平,“中晋系”一波又起。4月4日,又一家百亿级理财公司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因经营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去年,P2P行业步入融资高峰期,在或真或假的面纱掩盖下,似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都能拿到千万风投,然而,同期伴随着风口的是持续了一整年的跑路潮,以及去年下半年愈演愈烈的资产荒、资金荒,再加上去年底“e租宝事件”的雪上加霜,P2P行业名誉度跌至谷底。
这段时间,壹宝贷总经理罗浩杰正忙着四处打听P2P平台的转让价格,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现象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P2P平台的整体转让案例徒增,虽原因各异,但一个共同点是,价格便宜。
“有一个平台,注册户1万,交易金额1亿,活跃用户1200人,待收2000万。他们最终的报价是200万,我还在考虑。”罗浩杰说。
在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PPmoney万惠董事长陈宝国看来,“合规年”里,随着监管趋紧和监管完善,跑路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良性退出。“如果P2P平台的成交规模达不到百亿,未来将很难盈利,对于那些无实力无资源就贸然进入这个行业的小平台来说,只会慢慢萎缩。”他说。
当然,相比干不下去就跑路的恶劣行径,良性退出显然要温和许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同时了解到,随着急于转手者越来越多,市场上也在酝酿着相关的并购基金,专门收购P2P平台。
每2家问题P2P中就有1家跑路
“有没有人愿意收购互金平台的,注册人数10万,投资人数3万”;“有没有收购金融社交平台的,粉丝15万,投资用户8000人,要求收购方信誉良好”;“国企控股的上海P2P平台转让股份,接纳新股东,要求入股方能有现有客户或推动业务发展的互联网资源”……
近一段时间,在P2P从业者的朋友圈里,这样的信息时常闪现着。供给方活跃的同时,需求方也在积极发布需求,“某上市公司收购深圳网贷平台,要求控股,占股比例60%~100%,融资能力强,余额在2亿~20亿左右”;“现有一拥有优质资产端的金控集团欲与P2P合作,可采取资产端合作或收并购方式,范围全国,要求平台待收5000万起”。
罗浩杰说,他最近正在这个行业里面打听价格,随时准备收购一些待转手的平台。而至于对方欲退出的原因主要与运营和监管有关,“有些是运营能力较差,没持续运营能力;有些是股东之间有矛盾想脱手退出;有些股东没有金融相关经验,担心监管风险;也有一些是做到一定规模但依旧看不到盈利的前景”。
根据网贷之家提供的数据,自2011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500家平台出现问题,其中,2015年达到风险暴露高峰,出现问题的平台达到896家,占比超过一半。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为275家,而今年截至目前,问题平台就已经达到270家,几乎为2014年全年的量。
在2013年,当我们在讨论一个P2P平台出现问题时,主要是指提现困难,而2014~2015这两年,P2P平台的问题主要是指跑路,2014年275家问题平台中127家跑路,占比接近一半;2015年,896家问题平台中487家跑路,占比超过一半。
而这种一半一半的趋势也一直延续到今年。
不过,好消息是,今年的跑路P2P主要集中在1~2月,进入3月份以来,一半的问题平台开始选择主动停业退出。数据显示,3月份问题P2P平台数量为98家,其中,有47家平台主动退出。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盈灿咨询总经理马骏认为,“监管征求意见稿”出台后,部分中小平台自认无法完全满足监管要求,在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了主动清盘停止营业,这是停业类型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
“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而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马骏说。
“这种健康、有序的退出方式将会日渐成为主流,给行业带来正能量,也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让行业发展更趋阳光化、规范化。”广州e贷总经理方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他认为,以往平台退出这个市场,都是由于提现困难或是跑路,现在有平台选择主动退出,说明大家不是在盲目进入,以暴富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而是理性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更加注重盈利模式。
收购者花钱买用户成本更低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已经炒作过度了,今年将成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入深水区。”陈宝国说,一方面,综合性大平台、垂直领域具有独特资产与用户群的平台,以及科技金融能力强的平台将获得生存机会,投资人也会向着这些平台聚拢,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另一方面,小平台、缺乏竞争力的平台,以及新平台的生存会越加渺茫,以至于慢慢萎缩消失。
“这两年,很多人跟风进入P2P行业,实则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陈宝国说,前段时候,他曾在广东P2P业内摸底调查,“有些新平台获客特别艰难,辛苦折腾了一年,用户量达不到1万人,只能艰难维持着。”他说。
而对于这些依旧挣扎的P2P平台来说,如果老板没有跑路、尚未出现提现困难或被经侦盯上,那么停业或者转让或是一条跳出苦海的捷径。
“对于待转手的平台,我们主要从资金端募集能力、资产端获取能力、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交易规模、待收余额、活跃投资人数等多个维度来判定是否可以收购,以及判断价格。”罗浩杰说。
“比如我之前接触一个平台,注册用户20万,交易接近20亿元,活跃用户5万,待收4亿元。他们自己报价3000万元,我们报了2000万元;另外有一个平台,注册户1万,交易1个亿,活跃1200人,待收2000万元,他们自己的报价是200万元。”罗浩杰说。
在他看来,有些平台本身比较优质,但由于股东急于转手,所以并不太会考虑以前的投入,报价也较低,基本是亏本大甩卖。
“我们也是P2P平台,有自己的运营团队,所以,不会太注重对方团队,只留下平台里优秀的人员,所以也会压低对方的价格。”他说。
那么,对于P2P平台的收购方来说,他们在行业低谷时选择大举并购,意图为何?
“是用户,通过并购获取用户的成本比我们自己通过现有平台获取用户的成本要低,其次才是资产质量以及资产获取能力,我们同时并购多个平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罗浩杰解释说。
如今,资产荒、资金荒双重挤压P2P,在资产端,随着经济下行,高收益的资产已成往事,而一旦收益降低,就会传导到资金端,去年上半年,小牛市行情极大地分流了P2P平台的资金量,导致平台成交急剧萎缩,下半年,随着股市急剧下行,P2P平台稍获喘息。
“我担心的是,如果今年股市回暖,势必导致网贷平台资金再次转向,接下来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因为P2P平台的投资人和股市投资人高度重合。”陈宝国说。
在资金端,用户量掣肘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P2P平台来说,如今,行业名誉度越低,获取用户的难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尤其是这个行业曾经“羊毛党”聚集,成本转化不了效益。
“2012年,P2P平台获客成本极低,人均只有50元,此后,一路暴涨,2015年获客成本已经达到人均400元,P2P平台承受不起,所以,只能被迫改变获客方式,包括从线上转到线下,跟线下公司抢客户等。”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徐北说。
本报记者同时从业内了解到,随着急于转手者越来越多,市场上多个相关方也正在酝酿着行业并购基金,专门用以收购这些P2P平台。
当然,P2P行业也是有名的“坑多”,坏账高企,那么,对于收购者而言,如何趋利避害?
“其实,这就是交易方式的问题,我们会仔细调查资产质量,并采取交易资金多次交割、分阶段交割的方式,同时要求原股东对原有资产做连带担保等,其实方法很多。”罗浩杰说。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