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债市危险信号来袭 一场大风暴正来临!
【导读】今年以来,已有11只债券发生违约,品种涵盖了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等所有债券品种,违约主体也从民营企业扩大至央企,以及地方国企。而随着主体评级下调次数增多,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有所扩大。
==本文导读==
【债券违约】>>>
债市连环违约:千亿债券取消发行 评级下调潮来袭
债券牛市是否走到了尽头?黑天鹅将成为最大威胁
【分析评论】>>>
一个月千亿债券取消发行这才是股市不涨的原因?
债券牛市基础已动摇了 信用风险释放还没有结束
【全球债市】>>>
马来西亚确认债券违约 波及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
全球债市到史上最危险时候 机构对后市看法有异
==全文阅读==
债市连环违约:千亿债券取消发行 评级下调潮来袭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债券违约风暴持续,一级市场进入冰封期,越来越多的违约案例推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截至27日15:00,4月中国企业至少有103只债券共1009.1亿元推迟或取消发行。与此同时,债券市场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评级下调潮。
债券违约潮此起彼伏
去年以来,信用风险深入债市腹地,信用风险爆发路径已经从民营企业蔓延至央企、地方性国企。过去似有“不败金身”的央企,近期却一再成为债券违约事件的主角。2016年至今,已有11个债券发行主体共计22只债券发生违约事件。
4月7日,中煤华昱发布公告称,“15华昱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煤炭行业首例。2015年11月,中钢股份确定延期支付本期利息,构成事实上的违约,成为首家发生债券违约的钢铁央企。甚至连刚兑的地方国企,违约事件也在不断暴露。3月,东北特钢也曝出连环违约事件,成为地方国企公募债违约首例。
据彭博报道,继中钢股份企业债数次推迟回售,东北特钢三只公募债务工具违约后,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行业正不断亮起红灯。彭博违约风险模型显示,西宁特钢在一年内有债券到期(含回售)的420家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中风险最高。根据该模型,西宁特钢未来一年违约概率约为5.7%,高于已经发生违约的东北特钢约5.61%的违约概率。
4月以来逾千亿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
Wind资讯梳理中国货币网、上海清算所和中国债券信息网4月以来的公告发现,截至27日15:00,103家公司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共计1009.1亿元,金额大约是去年同期的3.4倍,均因市场波动加大,品种涵盖中票、短融、超短融。债券取消发行集中在盈利比较差的行业,如采矿能源行业以及建筑相关行业的传统行业。另据彭博数据显示,中国3月就有62家企业取消448亿元的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
分析人士认为,放弃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的激增反映出,在面临近25年来最严重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日益担忧违约风险。在过去2年,即便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仍然有至少有12家中国公司出现债券违约。
发行人取消债券发行,一方面是由于债券发行利率上升,发行人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推迟发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投资者变得谨慎,债券需求骤然下降。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表示,近期境内债券取消发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金额也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国有企业违约事件比以前多,对市场情绪有负面影响,料债券取消发行潮仍会持续。
中国债市迎来史上最强评级下调潮
继保定天威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等央企子公司违约后,作为国资委100%控股的央企总部,中国铁路物资股份4月11日突然公告,将名下168亿元人民币存续债券全部停牌,进一步动摇了市场机构对央企、国企刚兑的信仰。4月14日,大公国际将中国铁物的主体评级由AA+调降为AA-。
兴业证券固收高级分析师黄伟平指出,以前市场可能多认为AAA级国企、央企类的公司少有会被调降评级,但随着部分发行人经营恶化,“即使外部评级多采用发行人付费模式,但面对发行人业绩下滑,评级公司也有对企业下调评级的压力,以维持市场公信力。”
招商证券近期发布的报告亦认为,央企、地方国企相继出现信用事件,企业背景对评级增信情况有所减弱。“市场对于负面信息较敏感,较大规模的评级调整可能引起市场负面情绪加重,导致抛售,”报告写道。
据彭博报道,中国信用债发行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评级下调潮。中诚信国际对信用债公开评级变动的跟踪结果显示,今年迄今至少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发生至少33次下调,较去年同期的17次几乎翻倍,同时创下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除中诚信自身进行的评级调整,上述统计还涵盖了大公国际、联合资信等国内主要评级机构公告的评级变动。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公司业绩恶化,信用债降级高峰会延续至二、三季度。投资机构规避违约风险和低评级债券需求,将使信心已经受挫的信用债市场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
中诚信国际表示,主体评级下调次数增多,表明债券市场整体信用风险仍在加深。产能过剩行业基本面持续恶化及公司治理风险,是触发下调的两大主要因素,在供给侧改革及去产能实质推进的背景下,后续仍需关注这两大类风险。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