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重大财经新闻一览表
两融狂飙破万亿 券商补充资本金时代到来
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证券行业来说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年。
这一年,券商融资融券等类贷款业务增长迅猛,规模突破万亿,改变了过分依赖经纪业务的格局;这一年,证券业并购整合风起云涌,券商排名位次得以改写;这一年,证券业加速拥抱互联网,36家券商获得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这一年,券商受益于首次公开发行(IPO)红利,投行业务大幅增长;这一年,券商的上市融资需求越发强烈。
展望未来,市场红利、制度红利和加杠杆多重红利正开启券业的发展空间。
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类贷款业务是券商2014年的头号亮点。
自2009年推出以来,两融经历了2010~2012年的萌芽期,2013年的首轮爆发期,2014年的高速增长期。2014年8月以来,两融业务开始呈几何式增长,上周末已成功突破万亿规模,一年时间,两融增幅近200%。
两融规模的大幅飙升得益于A股的涨升行情,反过来又成为了行情的助推器。两融同时也为券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两融开户数的增长为业务激增注入新动力。统计显示,截至11月末,个人与机构的两融账户总数为515.39万户;而2014年1月末这一数字仅为280.51万户,增长高达83.73%。
从封闭到开放 从重估到重配
在经历了去年的白马股行情和今年上半年的黑马股行情后,今年四季度大盘蓝筹股大象起舞带领市场强势上行。在增量资金的推动下,上证指数轻松突破2500点和2800点关口并触及3100点大关,市场成交创纪录地突破万亿元大关。风来了,不仅猪在飞,连大象也插上了可以飞翔的翅膀。那么,与以前相比,这次的风有何不同?我们认为,当前的股票市场正在经历外部制度推动下的内生性变革,未来股票市场将呈现出从封闭市场到开放市场、从价值重估到资产重配的新格局。
从封闭市场到开放市场,意味着股市供求关系将更加遵从市场规律,融资和投资的有效性都会得到提升。开放市场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上市准入限制的放开和退市制度的实施,将使得上市企业由以往的半封闭状态进入到真正开放状态。在当前的审批制下,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大互联网公司(BAT)为代表的新产业龙头,由于上市难改道海外市场,优质上市公司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本应成为仙股或被逐步淘汰的公司,如产能过剩行业和濒临退市的公司反被追捧形成泡沫。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正式启动,意味着市场将步入到真正流动和开放的阶段,资金将会流向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股和成长股并远离垃圾股,好公司更好,没有业绩的壳公司将完全失去价值。更多优质的资产有望上市,企业的资质和定价由市场自主完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显著提升。
本周解禁市值环比增逾2倍 为年内第二高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安排,本周两市共有30家公司的解禁股上市流通,解禁股数共计40.84亿股,占未解禁限售A股的0.92%。其中,沪市19.77亿股,占沪市限售股总数0.91%,深市21.07亿股,占深市限售股总数0.93%。以12月26日收盘价为标准计算的市值为715.53亿元,占未解禁公司限售A股市值的1.24%。
其中,沪市5家公司为434.80亿元,占沪市流通A股市值的0.20%;深市25家公司为280.73亿元,占深市流通A股市值的0.29%。本周两市解禁股数量比前一周21家公司的23.57 亿股,增加了17.27亿股,增加幅度为73.27%。本周解禁市值比前一周的231.08亿元,增加了484.45亿元,为其3倍多,也为年内第二高。
深市25家公司中,宏磊股份、卫星石化、和晶科技、南通锻压、汇冠股份、翰宇药业共6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华数传媒、神州信息、昆百大A、吉电股份、电广传媒、宝鹰股份、大连重工、新华都、太极股份、赣锋锂业、星星科技共11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定向增发限售股份,巨轮股份、新时达、华仁药业共3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股权激励一般股份,天马精化、广田股份、林州重机、常山药业共4家公司的解禁股份是追加承诺限售股份,峨眉山A的解禁股份是股改限售股份。
A股将从快牛转为慢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列为2015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首位,意味着宏观经济调控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有哪些“危”与“机”?改革红利将如何传导到资本市场?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在做客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cy.stcn.com)中指出,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的格局决定了A股将转向慢牛,明年将迎来牛市,一带一路及消费升级下的体育产业值得看好,券商保险等非银机构将面临发展期。以下为访谈实录:
财苑网友:大蓝筹近期疯涨,是不是已经透支了低估值?
俞平康:疯涨过后一定面临着调整,这就是今年以来杠杆资金的特性,所以大起大落的风险要防范。任何股票脱离了基本面都走不了太远,所以市场会期待融资成本下降及盈利回升等理由来支撑股价。
财苑网友:如何看待这波被称为“改革牛”的行情?
俞平康:这波行情定性为“政策牛”更为合适,当然改革也是政策的一个方面。今年的行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银行的资金没了去处,通过两融、伞形信托等形式进入了资本市场,政策上在鼓励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只是在二级市场投资方面,在推进注册制方面也加快了步伐。对于整个经济而言,今年的改革是明显加快了的,尤其是金融改革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例如存款保险等等。但我们认为财税、国企改革还是有点低于预期进度的,主要是这方面的改革体量大,牵扯多,但我们相信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为一个相对大的政府更容易做成这些事情。
牛市脸谱:小票守卫者VS蓝筹追风人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展开了由蓝筹股主导的指数型牛市。市场风格的突然转变将投资者划成了鲜明的两派,“艰”守小票和追风蓝筹。第一类投资者中又有很多人在早期满仓踏空的基础上经历了12月22日的满仓跌停,从而变成了每日看着指数和蓝筹不断上涨,自己股票不断亏钱的蓝筹风口下的“普罗米修斯”;而第二类投资者却因为精准踏上蓝筹节拍而获益颇丰。几位经历过2006年大牛市的股民总结经验称,在当前牛市背景下,采用“选股前用脑,选股后用屁股,坚持判断,屁股坐稳”的策略更适宜。
“前两天微博上不是有人说,如果没经历过满仓踏空和满仓跌停,你就不算深刻的体会了这轮牛市吗?从本轮行情初期开始的满仓踏空,再到满仓跌停、追高蓝筹,我就是那种这轮牛市中体会最深刻的人。”赵传(化名,下同)略带苦涩的对记者说。
赵传在2006年开始利用闲钱炒股。“那时恰逢牛市,身边很多人都在买股票,看他们赚了钱十分眼馋,虽然对股市一无所知,但我也跟着去开户了。”赵传表示,在刚入市的时候,还是主要以大盘股和绩优股为主,再辅以消息面和基本面。“刚入市时,我一直认为公司的效益好股票就应该会好,所以入市之初一直买的是银行、航空、地产,还有保险之类的大市值股票。”
调整暂告段落 收官行情可期
上周市场犹如演绎过山车,沪指先抑后扬尽收失地,最终与深成指同返五日均线上方,前期高位调整暂告结束。笔者认为,沪弱深强的差异走势触发指数高位调整,伴随券商、保险等前期强势品种的恢复性上涨,两市热点重新活跃,绩优权重板块仍是近期场内领涨主线。在股指重拾升势的过程中,量能有效维持是行情延续的关键。预计2014年收官行情,大盘将以小幅攀升为主,操作上持股要贴近市场热点进行布局,首选低价绩优的预增品种。
结合市场走势观察,上周盘面波动较为剧烈,指数的大幅起落有利洗清浮筹。
具体看,沪指上周振幅为8.20%,较前一交易周小幅放大,沪深两市周初的差异化走势,最终在股指高位振幅加剧的过程中,归集为趋势统一的重拾升势。与此同时,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综指下行趋势得以缓解,半年线上方浮现止跌迹象,市场在上周大幅震荡过后,最终对前期上涨过多的品种进行了必要的重估。另外,主题投资概念反复活跃。“一带一路”盘活的区域型题材,及年末投资拉动经济政策的跟进,集中审批机场、铁路、公路项目等无疑对基建类板块的短期走势形成利好推动。场内资金在不断进驻蓝筹股的同时,也会对题材品种有所布局,热点的可持续性是行情延续的关键。
从技术走势观察,沪指日K线突破五日均线压制,量能有所恢复,短期股指重心下挫的不利局面得以修复。周K线五连阳,股指依托均线稳步上扬,上周指数振幅加剧对五周均线有所回探,前期上涨的获利盘得以清洗,中期做多的势头仍在延续。
政策频发力 券商“带路”跨年行情
2014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将注定载入到中国证券20年历史的史册之中。2014年,市场经历了太多的转变,不仅是市场风格的转变,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交易主体结构的转变,以及种种巨变后形成的新投资模式。“风”和“猪”是今年两个最时髦的词汇,背后暗指政策与受益板块,可以说,2014年如果站在了风口上,就会有较好的收益;反之,如果延续2013年买小票的惯性,很有可能满仓踏空,甚至满仓暴跌。
展望2015年,笔者认为结构性牛市仍将延续,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板块以及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强周期板块仍将领跑市场,券商带路仍是未来的主流热点。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货币政策实质放松,预计蓝筹行情将向纵深发展。
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208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实现利润总额6761.2亿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
从四季度开始,各项经济数据持续下行,政策必须适时出手,防止经济失速。继降息政策出台后,降准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直接降准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所以近期货币政策并未直接选择降准释放流动性。
继续乐观 周期“接棒”
上周中观数据依然处于淡季回落趋势之中,钢材、化工品价格都有所下行,不过作为领先指标的房地产周度销售数据依然在向上改善,因此对明年的宏观基本面趋势不必太悲观。而就市场情绪来看,A股在连续上涨之后,近期已出现过三次50点以上的下跌,单日的波动幅度也明显扩大。我们与投资者交流下来,感觉很多人在担心两件事:一是前期市场太疯狂了,短期涨幅过大之后会不会进入调整阶段,且杠杆交易会不会放大这种调整的幅度?二是券商股是本轮行情的旗帜,但从市值和估值的角度来看,券商股已很难有大幅向上的空间了,如果券商股涨不动,市场整体会不会也随之失去向上动力?
投资者的这两个担心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今年的10月份,市场情绪和现在也非常类似。
从当时的记录可以看出,市场在三季度上涨了300点以后,投资者都已经觉得相当疯狂了,担心接下来向上空间有限;并且大家在当时认为军工股是驱动市场的龙头,如果军工股熄火,那么市场也就很难再上涨了。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四季度大盘指数的涨幅比三季度又扩大了一倍,且在军工股走弱以后,券商股又接过了军工股的大旗,三个月里翻了个倍。
这个案例给我们两个启示:一是在市场强势格局中,通过人的感性认知去判断向上的空间是非常困难的,更重要的是把握时间的长度,即强势格局在什么时间点可能会被打破;二是从强势行业的趋势去判断大盘趋势也许是一种“本末倒置”,只要市场强势的格局没变,那么总会有相对阻力最小的行业成为新的龙头。
工程重启+“走出去” 核电产业链受关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这是最近以来对核电重启最明确的表述。核电作为中国高端装备中竞争优势明显的领域,或成为中国制造业再出口的代表之一。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核电产业链有望受到资金关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
日本福岛事故之后,我国国内核电项目审批暂停。2014年以来,重启国内核电项目审批的信号不断释放。
核工业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目前看,能源结构调整亟需核电出力,国内经济也需要核电装备的发展来提振,加之国内新一代核电技术取得突破,安全发展核电的战略不会改变,只是时机选择问题。而核电发展的重心是对在运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对现有核电技术路线做改进融合,推进核电装备“走出去”。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12月大小非净减持额降五成
12月以来,上证综指继续高歌猛进,大小非减持冲动也明显下降。相比11月250.77亿元的净减持金额,12月份该数值锐减五成,仅有125.44亿元。从方向上看,券商、交通运输、有色金属类股票是减持的“重灾区”;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两只股票则异军突起,本月各自获得155.19亿元和141.61亿元增持,为个股增持金额之最,折射出当前产业资本对银行股仍抱有相当高的期待。
据wind数据,12月沪深两市共有539家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减持的相关公告,合计净减持股份27.49亿股,净减持金额为125.44亿元。其中,有425家公司获得净减持,95家公司出现净增持,环比维持持平的有19家。与11月相比较,无论是增减持公司数量还是持平公司数量上都有较为明显增长,不过总金额上,12月大小非减持力度却大幅缩减,降幅高达近五成。
具体来看,11月整月累计有322家公司遭到大小非减持,12月则有425家,环比增长97家;同期受到净增持的公司数量也从11月的65家攀升至12月的95家,增幅为46.15%。这表明经过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的“低潮期”后,12月大小非交易活跃度开始重新升温。A股走势上看,12月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3.19%,遥遥领先11月9.05%的阶段涨幅,市场重心的快速上移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小非们的敏感神经,导致12月受到产业资本增持的个股数量迅猛增多。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