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畅谈大数据:让世界成为你的后花园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导读:试想一下,每日清晨,我们在中国家里的被窝中醒来。在白金汉宫门口晨练后,到东京吃早餐。上午在纽约工作,中午到韩国吃午餐。午餐后与企鹅一起做做运动,与袋鼠一起跳跳操。下午在法国街头喝咖啡,傍晚来到东非大裂谷看夕阳。晚上前往巴西吃烤肉,跳桑巴。午夜伴着檀香与佳人在菩提树下畅谈。每一个我们穷其一生想要去体验的画面都如同梦境一样相连。

  根据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北京首都机场的年吞吐量在8500万人次左右。按照一年365天来计算,每天首都机场将会接待23万人次。假设其中出发到达的人次相等,那么首都机场每天将送16.5万人离开北京。16.5万次出发,16.5万次离别。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李清照的词,字字诛心,写出了多少离别的泪?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从不到17岁开始就已经习惯于离别。和其他四十几万留学生一样,一年一度或一年两度的离别,无论经历几次都无法变得麻木。“对重阳,感重阳,身在西风天一方,年年人断肠。景凄凉,客凄凉,纵有黄花只异乡,晚云连梦长。”对于家的想念,不在异国的人其实很难想象。每次机场离别时的回头,抛下的,都是对家人的眷恋、对故乡的不舍。我看过无数次机场离别的孩子,紧抱着父母泣不成声。也看过无数次成单的恋人,久久守在安检处不愿离去。习惯了总是在转身后再将眼泪滑落,不愿意让父母担心的我们多希望可以变得更坚强。可是离别却总是让人一遍又一遍的断肠。

  感恩我的父母很有智慧,每次都在我转身进入安检之后立刻离开,不愿增加离别的感伤。父母们的心里自然会比孩子们更不好受,谁愿意看着自己的骨肉去往异国他乡?“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也许最能够理解父母们守在安检门口时的难受。

  在美国,每次别人问到我最喜欢的电影的时候,我都会回答《肖申克的救赎》或者《拳击俱乐部》。其实这个答案只是为了能和别人找到共同话题而存在的。实际上,我最喜欢的电影叫做《Jumper》(《心灵传输者》),一部在IMDb和烂番茄上评价都不高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与我最喜欢的漫画英雄是Blink的原因是一样的。与X战警里面由范冰冰饰演的Blink类似,《Jumper》的男主角也具有瞬间移动,穿越空间的能力。

  异乡客们的愿望很简单,不过就是每天能够吃到妈妈做的饭,可以和爸爸聊聊实事、聊聊生活。想要每天在中国起床,却能够在外国学习、工作。而这个愿望,将会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成为可能。

  我们人类已经将以前需要几个月走完的路缩短到了几个小时。照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我们距离每天在中国起床、在美国上课这个梦想并不遥远。可是在速度层面的超越,我们似乎正处于一个瓶颈期。人类旅行的速度,是很难接近光速的。即使是在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哪怕有一天我们能够将狭义大数据运用到巅峰,似乎也看不到人类以光速或超光速旅行的可能。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呢?

  我在提到狭义大数据和广义大数据的时候,似乎将它们谈的很不同,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际上,狭义大数据和广义大数据是大数据的一体两用。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狭义大数据论的终极,将会是所有学科统一在人类最高智慧下一同发展。所有学科融合成为人类的智慧,互相促进。这种状态是否似曾相识?

  实际上,狭义大数据的终极与广义大数据互通。如同太极的阴阳,阴极必阳,阳极必阴。广义大数据与狭义大数据本质上是一不是二。随着狭义大数据的发展,我们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数据,能够分析越来越多的事物,整个世界在不远的未来将会彻底的大数据化。而为狭义大数据提供指导的广义大数据将会以它难以想象的包容性为我们提供智慧。狭义大数据是动,由延伸到人类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大数据所带来的动。广义大数据是定,如同定海神针一样,直入人心,用它无比浩瀚的包容给我们带来定。正因为狭义大数据是动极之动、动无可动,我们才需要用一颗定的心来面对。正所谓境随心转,若不将智慧提高,我们怎么能够驾驭得了大数据?

  所以无论是广义大数据还是狭义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智慧。

  什么样的智慧,能够超越时间的束缚?能够超越空间的束缚?

  回到之前的问题,既然我们人类无法以物质形态实现光速旅行,那么为什么不换种方式?大数据形态下的旅行才是解决光速旅行问题的最终答案。广义大数据论告诉我们,一切有形、无形事物皆是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像《超验骇客》里面讲到的那样,将自己的一切生理数据记录下来。而超越电影里的是,我们将能够记录下组成我们身体的一切元素、一切物质,精确到比现在最小计量单位还要小百倍、千倍的单位。在得到一个人精确到颠毫的大数据后,我们就能够在两台机器之间实现这个人的瞬间移动。

  假设我们将两台机器分别设在纽约时代广场LED屏幕下方和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广场上,那么当这个人进入三里屯的这台机器后,他的一切数据将会被传送到时代广场的机器中,同时他在北京的身体将被彻底数据化,成为基础分子状态。而在时代广场的机器,将会根据大数据把这个人进行重组。此人的一切记忆、情感,组成身体的所有分子都将被原封不动地重新组合。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讲,重组的人将会和以前没有任何的差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这一个过程中,构成这个人的所有物质全都被利用在了新的肉体中,那么这个世界除属于这个人的物质外的其他物质并无变化。那么以这种形式做出的瞬间移动将是可能的。并且因为我们利用了组成此人的全部物质来重组他的肉体,所以并不存在类似于克隆人一样的道德挑战。

  这种瞬间移动的模型,只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例子,若能够掌握大数据,人类将会创造出更多如今看来天方夜谭的奇迹。

  试想一下,每日清晨,我们在中国家里的被窝中醒来。在白金汉宫门口晨练后,到东京吃早餐。上午在纽约工作,中午到韩国吃午餐。午餐后与企鹅一起做做运动,与袋鼠一起跳跳操。下午在法国街头喝咖啡,傍晚来到东非大裂谷看夕阳。晚上前往巴西吃烤肉,跳桑巴。午夜伴着檀香与佳人在菩提树下畅谈。每一个我们穷其一生想要去体验的画面都如同梦境一样相连。

  掌握大数据,与亲人不再长别离,世界将是你的后花园。

  边金阳:作家,被誉为中国的哈利波特,纽约大学在读硕士,致力于把人类最高的智慧与大数据相结合,从而真正驾驭和掌控大数据。(边金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