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显宽货币信号 决策层稳增长决心已定
===本文导读===
政策储备充分 发改委稳增长有“后招”
降准释放上万亿元流动性 央行启动稳增长工具箱
四大稳增长措施待出 股市再迎10万亿暖风
政策“组合拳”显宽货币信号
“稳增长”不停
在上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创下六年来新低后,最新一波的“稳增长”政策随之而来。
继4月19日央行再度降准1个百分点后,紧接着4月20日,有消息传央行将以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债转股形式,注资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由财政部追加资本金。其中,注资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的金额分别为32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
而作为今年决策层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推的PPP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则在4月21日迎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接二连三的“组合拳”出台, 决策层“稳增长”决心已定。按照惯例,4月将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调整下一阶段政策。市场预计,“稳增长”政策还将继续加码。
稳增长或再靠“铁公基”
4月23日公布的4月汇丰PMI预览值降至49.2,创下近12个月的新低。
“降息降准以及信贷加速投放等政策没有改变年初以来制造业部门疲弱格局,短期指标显示工业生产活动继续处于疲弱状态。”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在徐高看来,股市大幅走强分流了资金。
根据彭博数据终端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经济活动指数正在逼近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祭出“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一样,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此次“稳增长”的重要对策。
“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部分。目前我国出口增速比较低迷,有些月份甚至还出现负增长。由于消费增长很难替代投资增速的下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速,保证经济增速不会出现过快的下降,从而实现今年7%的GDP增长目标。从这点来看,本次PPP‘基本法’的出台在当前市场情况下还具有一定的制度意义。”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兼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3月基建投资同比22.83%,较2月显著增长2.1个百分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5年赤字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2.3%,并提出2015年水利和铁路投资总额预算共为1.6万亿元,其中铁路基建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这显示出政府对利用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稳增长的决心。
但基建投资的资金仍令业界担忧。中航证券有分析师表示,由于银行非标业务监管趋严,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并不稳定,加上基建投资同比基数较高,二季度基建增速存在下行风险。
“此次基建加码最大区别是此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而2008年则主要是靠政府投资。”对投资颇有研究、中信建投研究部专题组组长夏敏仁对记者称。
记者注意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有消息称,今年两会以来,全国许多省市陆续出台或正在拟定相关政策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据有关券商统计显示,目前各省共推出总额约为2万亿元的PPP项目,其中有9000亿元项目公布了具体的项目投资额。
此次《办法》在政策上保障私营部门的权益,因此PPP模式有望进入快车道,该政策也有助于大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也将给公用事业、建筑建材、高铁等相关行业带来投资机会。
PPP模式有望进入快车道
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办法》 。明确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以及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
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解读称,《办法》在制度上保障私营部门的权益,PPP模式将进入快车道。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此前出具的专题报告曾指出,PPP项目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地位不对等带来的政府信用风险是PPP推进较慢、签约不多的主要原因。此次《办法》规定要严格履约监督,保障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弱化了私人部门对政府违约风险的担忧。从规格上看,虽然此次《办法》距离立法尚远,但效力高于财政部等部委文件,是一个进步。
“预计未来PPP项目签约将加速,缓解地方债务风险,助力稳增长。”管清友称。
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项目,通常前期投资大、收益稳定、回报周期长,适宜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据民生证券统计,财政部示范项目和各省市推出的PPP项目,也均集中在这些领域,其中最大的是交通设施(占比78%)和公用事业(占比17%).
去年4月,相关部委曾推出了80个示范项目,包括铁路、大型清洁能源工程等领域,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接受记者采访的温州民营企业经营者就表示,政府开放力度大是好消息,但这些基建项目多为投资资金大且回报时间较长,再加上此前有民资进入垄断领域而受阻的教训,除非有政策保障其风险,同时保证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否则,难以吸引民资入场。
“上述《办法》简化了项目程序,给予长期信贷支持,完善经营价格和收费机制,并按照协议可以给予一定财政补贴。这一政策降低了私人部门的成本,降低了收益的不确定性。”管清友指出。
“稳增长”不会停
由于从2013年开始,4月25日增加一次中央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市场普遍认为,会议若按照惯例召开,将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拐点。
“本次政治局会议可能成为政策从‘供给收缩’加速转向‘需求扩张’的转折点。”管清友预计。而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规划的陆续出台,地方政府可能改变过去两年“消极怠工”的状态,掀起新一轮基建投资热潮。这次政治局会议可能标志着中央经济政策的转变,宽松将明显加速。
在管清友看来,主要思路是中央货币宽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经济。除了存量上的债务置换,增量上的货币宽松也将加大力度。
第一波增量货币宽松已经落实,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力度已经超出此前市场预期。
“中国政府以1个百分点的强降准加大了对经济的支持力度。1个百分点的降准幅度意味着形势相当迫切。此项宽松措施令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8.5%,将为银行的可用贷款释放约1.2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就超出了对冲资本外流冲击的需要,表明此举是支持银行增加放贷。”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分析称。
不过,欧乐鹰还预计,央行将在第二季再度降息来巩固需求。并且很快还会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次下调空间,央行还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 欧乐鹰称。
“预计货币政策上还可能会出台降息等宽松举措,同时互联网+、物流与环保等领域可能也会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夏敏仁对记者称。(中国经营报)
政策储备充分 发改委稳增长有“后招”
“去年以来,针对经济平稳运行、发生波动和出现趋势性下滑三种情况,发改委相应制订了三个政策工具箱。”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局长李仰哲24日在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预研储备比较充分,还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只要应对得当,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而据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透露,近期发改委会可能会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他表示,发改委将不断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形成“四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
经济下行压力仍存
就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发布会的开场白中给出了喜忧参半的评价:“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指标增速回落超出预期,不少矛盾和困难相互交织、相互叠加。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与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一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呈温和上升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多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近1/3,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
但另一方面,包括工业生产明显下滑,投资增速回落较多,外贸进出口总额负增长,财政收入和企业效益回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等。“这些都制约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朴民说。
“投资面临的形势是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自去年6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下降,这是一个特点。”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说。
对此,李仰哲表示,当前经济运行的确面临一定压力。但是,“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的放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并没有形成惯性下滑。”
稳增长“组合拳”频出
罗国三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从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已经有所作用。
“自去年以来,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增长这方面,发改委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推动重大工程建设;二是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罗国三指出,去年9月份以来,国家推进了七大类投资工程包,今年进一步加快了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
“去年开始推出七大工程包以后,我们建立了按月调度制度,前不久又专门制订了一个办法,进一步机制化。同时,我们正在研究建立重大项目的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政就是政府,银就是银行或者说金融机构,企就是企业,社就是社会资本,要把这四个方面融合起来,形成合力。”罗国三说,
从效果来看,在加大重大工程建设的推动下,相关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总体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增长13.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但是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同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历史的增长。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投资增长15.2%,提高了3.8个百分点。
罗国三进一步介绍说,发改委还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例如,发改委和有关部门印发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养老服务业、交通基础设施、水电站等领域的文件,以及鼓励有关中央企业引入社会资本。
“比如说铁路发展基金首期募集的社会资金达到了82亿,中石化的销售融资股份所有制改革引入了社会资本,现在统计超过1000亿。”罗国三说,政府还加快推进PPP模式,支持PPP项目的建设,并积极转变政府投资使用方式,更多采用一些基金的方式来安排政府投资。
罗国三还透露,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该基金准备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注资200亿,设立一个总规模400亿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等等。”他说,从效果来看,民间投资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而且占比持续提高,从2010年到今年的一季度,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51.1%进一步提高到了65%。
政策储备充分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大力推进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朴民向记者表示,稳增长还有“后招”。
据透露,接下来发改委将多措施并举释放需求潜力,实施好七大类投资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发改委还将加快推出一批激活市场、释放活力的改革新举措,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激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政府还将扎实推进“三大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努力打造新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
李仰哲进一步透露,今年以来发改委从各个司局的层面,根据业务分工对各自领域的潜在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加强了监测和分析,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加强了对经济运行风险的研判。同时,发改委还加强了实地调研,并加强政策预研和储备。“去年以来,针对经济平稳运行、发生波动和出现趋势性下滑三种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应制订了三个政策工具箱。在经济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多出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当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预调微调的力度就会大一些;当经济出现下滑的情况,就会采取力度更大的稳增长措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还在不断充实和完善政策工具箱。”
李仰哲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预研储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还有较大的政策空间,政策工具箱里所储备的相关政策工具还是比较充足的。“我想只要应对得当,我们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海证券报)
降准释放上万亿元流动性 央行启动稳增长工具箱
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央行再次启用降准这个最重要的货币工具。继今年2月5日启动降准后,昨日央行宣布自4月2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速只有7%,经济下行压力仍大。据初步测算,央行此次降准大概能释放资金1.5万亿元左右,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业内专家表示,降准已经来了,未来的大招还看降息。
著名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次降准1个百分点,是对3月份一系列糟糕数据的及时反映。虽谈不上前瞻性,也算是亡羊补牢的果断举措,而且力度较大,“这是对通货紧缩、局部经济衰退、工业和地产投资下滑的必要举措,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利于遏制经济下行势头,有利于经济触底回稳。”
最多释放资金1.5万亿
今年2月,央行近3年来首次进行全面降准,时隔两个多月后,市场等来了第二波降准,但力度要胜于预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最近一次央行降低1个百分点的存准率发生在2008年11月,其后虽然经过多次上调与下调,但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
为何央行此次降准力度较大?虽然目前实体经济并未遭受如2008年那样的冲击,但运行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挑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0%,增速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包括央行在内的多部委在3月均就实体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密集的调研,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财金政策都是调研后所开出的依照现状的“药方”。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分析认为,如果再加上农信社、村镇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的额外降准以及第三项降准,那么,释放的流动性规模或能达到1.5万亿。
管清友说,经济企稳的关键是基建企稳,但财政乏力,土地财政熄火,基建加码只能靠货币宽松,但基建期限长,SLF(常备借贷便利)和MLF(中期借贷便利)这种小打小闹肯是不行的,降准释放的是长期流动性,正好做到期限匹配。因此,降准对应了稳增长的需求。
数据不佳或是主因
事实上,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前后,李克强总理频繁问计宏观经济。4月17日,李克强总理前往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考察,并在工商银行主持召开了一场座谈会。总理表示,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活不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目前,企业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更是高达10%以上。数据表明,企业利润目前平均只有5%。李克强总理在工行座谈时提到,“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扣除财务费用之后(企业)不就成负增长的了吗?”
目前,实体经济与GDP挂钩最为紧密的工业增加值持续在7%左右徘徊,其中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而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
滕泰认为,这轮传统制造业危机是二十年来最严重的,转型是长期出路,能否尽快降低融资成本和税费成本是关键。
但自去年11月降息以来,市场利率并没有出现下降,甚至在宣布完降息后,市场利率却出现上浮。自2014年4月开始外汇占款已呈现负增长,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为负2521亿。另外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1.6%,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降息利率上行说明:第一,流动性偏紧;第二,高存款准备金率之下,银行资金成本居高难下,导致银行新增负债成本超过工业企业利润率,无法把贷款利率降到企业能承受的水平上。“目前银行新增存款的资金成本均在5.2%左右,缴纳高额存准后,成本已接近6%,导致信贷成本超过工业企业5%左右的利润率。只有降准方能让降息落到实处。”鲁政委说。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降准和近期实体经济数据偏弱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可以对冲资金外流、流动性收缩;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
央行降准仍注重结构
央行表示,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进行额外降准。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相对于“三农”以及小微方面额外降准,体现了对目前最薄弱环节的支持,也是对经济结构调整更完善的支持。
今年2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存准率为19.5%,而这次下调1个百分点,存准率还在18.5%以上。滕泰认为,中国不是美国 、欧洲那样的零利率,意味着有很大的降息空间;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不是发达国家5%左右的低水平,仍有很大的下调空间。
管清友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全球贸易增长裹足不前,各国央行争相宽松。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太强,必然损及外需和经济增长。从趋势来看,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还是显著高于境外,且多数资产还有政府担保,风险溢价不大。因此,即使降准人民币也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未来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还是很迫切的,未来货币政策大招还看降息。”(每日经济新闻)
四大稳增长措施待出 股市再迎10万亿暖风
四大稳增长措施待出,股市再迎10万亿暖风
在不考虑杠杆效应下,未来至少有10万亿元增量资金入市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不仅显著低于去年7.4%的增速,而且1.3%的环比增速也创出有数据以来新低。与此同时,同期股票市场却继续逆势飘红,上证综指涨幅15.9%,创业板指数更是大涨58.7%。经济失速和股市激情为什么并行不悖?这需要分析当前宏观需求扩张与股市三大风口。
从2015年开始,中央的思路可能发生重大转折,即逐步摒弃紧缩的思路,加大需求扩张的力度。一季度冰冷的数据无疑会加速这种调整,预计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
一是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在下调逆回购利率等“价格”型宽松的基础上,央行可能进一步推出降准、MLF等“数量”型宽松手段,以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4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从历史来看,4月是一个政策变动的敏感时点。一方面,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中央会根据开局走势与全年目标的差距做出调整。另一方面,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将召开会议审议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部署。
二是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不稳地产不足以稳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地产市场多重承压的情况下,中央应该会继续通过政策调整托底地产市场。此前的措施主要包括放松限购、调整二套房贷认定、降低房贷利率、放松公积金贷款规则、降低二套房首付、鼓励组合贷、降低营业税标准等,预计下一步的措施可能包括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继续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快筹建国家住房银行。
三是公共支出的收缩有望得到缓解。除了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增加发债额度、债务置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措施缓解收入下滑带来的收缩效应之外,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紧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弥补43号文带来的融资缺口。一方面,加快推出PPP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城镇化基金模式绕开43号文的监管,接力地方融资平台解决融资问题。
四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协同战略,推动新一轮基建投资热潮。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福建很可能成为一带一路“两圈两线”写意画的核心,而新疆、广西则有可能成为关键区,其他包括陕西、江苏、甘肃、内蒙古、云南等十多个省区市或为辐射区,各地方政府将加速对接与项目落实。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投资浪潮将加速来袭。
当中央加快摒弃紧缩式供给主义思路的时候,我们也在加速进入一个资本过剩的时代。虽然经济跌跌不休,企业盈利增长乏力,但只要市场依然有增量资金入市,短期内牛市的基础就不会动摇。
在这个时代里,市场缺的不是钱,而是优质的标的资产。只要有相对高收益或者说被低估的资产,都会被过剩的资本疯狂围剿。从房地产到非标,从高收益债到A股,再到今天的新三板,每一次资本对资产的追逐都是如此。如果说风来了猪都会飞,那么今天的股市无疑仍然站在风口。可以大胆的预测,如果说过去是一个实体造富的房产时代,那么现在中国已经进入金融造富的股权时代。
第一个风口来自存量财富的资产重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高速增长,翻看二战后的全球经济史,经济增速超过7%、持续增长超过25年的只有13个经济体,而这些经济体在高增长的第四个十年无一例外的下滑到7%以下。GDP的本质是财富的流量,中国史无前例的GDP高增长也带来了存量财富的快速积累。截至2014年,一般性存款余额达110万亿元,近二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为50万亿元。此外,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理财产品野蛮生长分流了部分一般性存款,2014年年中,理财产品规模约为13万亿元,每年约2万亿元至3万亿元的净增量。而相对于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的财富配置也一直缺乏多元化的渠道。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大多数的财富都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存款成为第一代居民财富的标志。而随着90年代末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居民财富又大规模涌向了房地产市场,房产成为第二代居民财富的标志。现在,随着利率市场化对存款的加速分流以及人口老龄化给房地产带来的下行压力,过去沉淀于房地产等传统产业的居民财富可能大规模的向资本市场转移,而相对低估的A股可能成为第三代居民财富的主要配置方向。
第二个风口来自央行货币宽松带来的增量资金。在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央行宽松大潮愈演愈烈,货币宽松可缓释实际有效汇率压力。从国内环境看,在大的渐进去产能周期中,货币宽松可防范金融风险。从转型角度看,在企业债务率高企实体融资难的今天,通过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打开注册制和国企整体上市的空间,对促转型大有裨益,只要不出现“疯牛”行情,货币政策会保持宽松支持股市。
第三个风口来自金融体系无处可去的配置资金。银行由于表外严监管和风险偏好收缩,失去了对非标和同业创新的兴趣,沉寂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和理财资金用不到实体。在此背景下,恰逢存量财富资产重配,券商将已有的融资融券资产向银行抵押融资,银行也积极将沉积的流动性和理财资金投入伞形信托入市。
具体来说,入市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通过券商两融撬动,另一种是银行理财资金做优先级通过伞形信托或券商资管计划加杠杆入市。后者与过去的非标并无本质区别,只是资金承接方由过去的开发商、地方政府转为股市。从数据上看,投向股票市场信托余额增长2500亿元,2013年仅为400亿元,而基建类信托由过去万亿元规模的野蛮生长显著放缓至1700亿元。巨大规模存量财富资产重配再叠加杠杆的煽风点火,股市屡创新高且成交量破万亿元也就不足为奇。
展望未来,假定未来一般性存款10%的增长,2020年居民储蓄存款有望达到百万亿元规模。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假定理财对居民储蓄占比50%,其中债券类资产占60%、随着刚性兑付打破,股权和非标由过去5%和35%的比例到各按20%分配。在不考虑杠杆效应下,未来至少有10万亿元增量资金入市。(证券日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