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央企大规模合并?国资委出面澄清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文导读===

  并购新规引上市央企合并猜想 国资委石化双雄再度澄清

  央企整合概念股起舞 机构低配缺席“暴动”行情

  叶檀:央企“并购牛”是一招险棋

  谁将成为下一个合并的央企巨头

  受媒体“央企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报道影响,昨日A股中涉及央企重组概念股集体涨停,巨无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双双涨停更是引人注目,并引发石油板块暴涨。

  但昨日晚间国资委公告称,媒体报道的央企数量或减至40家的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此外,针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合并传闻,“两桶油”也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均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信息,公司目前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央企重组虽有动因,但现在舆论推动的‘重组’有些难以控制,应理性分析,不能对央企重组抱有过高期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

  李锦认为,合并的逻辑一是加快发展的需要,二是一致对外的需要。如果没有这两个需求,或者需求不那么紧迫,央企合并的动力就不强。同时,此前一些央企合而不活或貌合神离,因此不能说央企合并的高潮已经来临。

  在南北车宣布合并以后,近期央企合并传言四起,包括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船与北船、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四大航运央企等。尽管传闻中的多数“主角”频频否认,但在资本市场上,南北车“传闻-澄清-证实-暴涨”的运行轨迹,使市场对央企合并重组的预期越来越强。

  其实,市场反应与今年以来有关国企改革合并重组多次被决策层提及有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今年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

  李锦认为,决策层已经明确,合并是国家需要、企业自愿,不是拉郎配,而合并的目的是注重质量和效果,以竞争力为中心,而不是追求规模和速度。

  并购新规引上市央企合并猜想 国资委石化双雄再度澄清

  这次是重组站上了风口。

  最近证监会的一系列重组政策选择了“市场化”为突破口,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吹响了“冲锋号”,也再次点燃了二级市场对重组股的热情。

  “此次修订极大的提升了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活动中的募集资金规模,对并购行为中的上市公司、券商中介、被并购标的相关各方均产生利好,将进一步鼓励和刺激更多的并购行为发生。无疑,并购重组的火热程度亦会进一步增加。”

  4月27日,国企合并的传闻引发了国企股暴涨。当天,在中国南车(601766.SH)和中国北车(601299.SH)此前股价持续飙升的示范效应下,包括中国石化 (600028.SH)、中国石油 (601857.SH)、宝钢股份(600019.SH)、武钢股份(600005.SH)、中海集运(601866.SH)、中国远洋(601919.SH)等具有央企改革整合概念的“国家队”表现强势,全天均以涨停板报收。

  当天晚间,国资委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近日,有媒体报道”央企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特此声明。”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天点燃“两桶油”股价的整合传闻,中国石油和中石化当晚亦发布澄清公告 。如中石油称,经询问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和本公司均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信息。公司目前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而引起国企股的暴动,另一个原因是4月24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募集配套资金方面做出修订,将配套资金由原来不超过交易总金额25%扩大至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

  “此项修订旨在鼓励市场重组,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并购热情。同时,此举也将为IPO注册制以及后续非公开发行下的下放交易所打基础。”4月27日,西南证券一位并购项目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认为,此次修订极大的提升了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活动中的募集资金规模,对并购行为中的上市公司、券商中介、被并购标的相关各方均产生利好,将进一步鼓励和刺激更多的并购行为发生。无疑,并购重组的火热程度亦会进一步增加。”

  对此,国泰君安分析师乔永远认为,并购重组活动在本轮行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存在,并购对于上市公司(尤其是小市值上市公司)增加业绩 、降低估值发挥了持续的作用。

  “特别是当市场对某一公司的并购事件预期足够强烈时,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增长等基本面因素便成为次要考虑因素,市场愿意给出远远高于常规的估值倍数。”乔永远如是说。“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的进一步增加,将使更多的优质公司通过被收购的方式进入A股市场,一方面在改善A股上市公司本身的内容和质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多的停牌—复牌—上涨的机会。”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两桶油”合并的消息了。早在美国时间2月17日早间的新闻里,华尔街日报就在报道中提到,中国官方正在考虑在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之间进行超级合并,可能的合并方案包括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以及中海油与中化集团合并。

  对此,银河证券分析师裘孝锋表示,目前国内从事上游业务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确不少,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中海油、中国中化 、延长集团、中信集团 ,兵器集团等。

  “总的来说,中国重组石油行业的想法,杜绝了其他大型国有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一定程度减少了下游的竞争,且有上游资产整合的预期,利好行业。”裘孝锋认为。

  但在申万宏源分析师谢平看来,此前,南北车合并打开了竞争性国企的整合预期。合并后的中国中车是全球的最大的高铁设备提供商,避免了合并前相互恶意压价的行为,在巩固竞争力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整体利益。自此后,航运企业也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

  广发证券分析师张亮称,假设中海集运与中远合并,运力规模将达到全球航运龙头马士基的一半,运力就能上升到全球第3、4的水平,运力占比能达到8.2%。。

  谢平预计,鉴于合并后的公司集运体量能够接近达飞轮船的量级,假如以现有集运收入规模测算,保守假设集运净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到达4%,将至少为集团、为国家带来至少8亿元的净利润。(21世纪经济报道)

  央企整合概念股起舞 机构低配缺席“暴动”行情

  公募、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普遍缺席了这一波行情 。当前基金经理都觉得“中字头”的基本面差,买不下手,不过他们担心行情如果持续未来很有可能被逼空。

  继“中国南车 ”之后,A股市场上演一场以“中国神油”为代表的“神话”。

  4月27日,“中字头”的权重股全面上涨,中国石化 (600028.SH)、中国石油 (601857.SH)、中国远洋 (601919.SH)、中海集运 (601866.SH)等一批巨无霸集体涨停。

  “中字头”权重股的集体暴动,源于一则央企兼并重组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资委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央企将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央企数量有望进一步缩减至40家。

  不过,国资委网站晚间发布声明称,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公募、私募以及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普遍缺席了这一波行情。

  缺席央企整合概念股

  “中字头股票暴涨,跟央企兼并重组的预期有关,但本质还是市场热点的轮动。”北京一位管理着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称,他参与国企改革的比例较低,但27日并没有买入中字头的央企。

  “我们对确定性比较看重。有些央企真的会合并,但很难了解到实际进展。”北京某基金经理认为,中字头央企在27日的集体上涨,更多是市场情绪的推动。

  华南一位有多年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也没有参与国企改革的主题。在他看来,4月27日的盘面呈现的特点是,板块开始出现分化,前期大幅上涨的成长股出现回调或者是横盘,但此前滞涨的中字头股票齐奔涨停。

  “央企涨停还是补涨性质,其上涨的动因是央企兼并重组这个新故事,但公司短期和长期的基本面都不太好。”南方这位资深基金经理说,当这些周期性行业看不到经营改善之际,他跟着市场炒作,心里没底。

  基于市场热点和板块轮动的规律,基金经理更愿意买入有基本面支撑、前期股价调整但已企稳的成长股。在他们看来,选择这些熟悉的品种,确定性更强。

  机构或被逼空?

  4月27日,中字头蓝筹股的集体狂奔,带动沪指上涨达3.04%。有券商分析师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市场风格由成长股切换至蓝筹股。不过,掌握着存量资金的买方机构投资者则认为,短期蓝筹股行情会有表现,但难以持续。

  “中字头大盘股如果涨势过快,会带动指数一路向上,这不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监管层更想看到的是慢牛行情,而不是快牛。”融通动力先锋基金经理杨博琳认为,一旦市场短期情绪高涨,不排除监管层会泼水降温。

  不过当场内存量机构投资者坚守成长股、观望“中字头”股票上涨时,增量资金以加速度的态势涌向A股。而他们更愿意买入前期涨幅较小、机构持仓比例较低的蓝筹股。

  “现在场外增量资金的打法是绕开公募基金高持仓的板块,专门挑公募持仓低配的领域进攻。”上海一家公募基金投资副总监颇为苦恼地表示,市场疯传央企兼并重组的消息,但基金经理觉得消息并不靠谱,很难证实。因而都不愿意去配置。

  不过在增量资金眼中,市场风格阶段性趋向蓝筹,配置“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主题个股更容易在短期内获得收益。

  “4月中旬就显现出市场风格在切换,创业板指数上涨的斜率和强度都比不上上证指数 。”一位新基金经理表示,“一带一路”、国企改革都是公募基金低配置的板块,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上演逼空行情。

  这种现象曾在2014年11月20日降息后出现。当时第一周,保险银行等蓝筹股暴涨。但基金持仓依然扎堆在成长股。但12月之后陆续有基金减持成长股,买入权重股。

  “现在央企股票集体暴涨只是一天,如果持续一周以上时间,估计很多公募基金又会把成长股换成了一堆中字头股票。”上海一位75后公募基金经理自我调侃,当前基金经理都觉得“中字头”的基本面差,买不下手,未来很有可能被逼空。

  而近期新发行的一批新基金,其投资范围开始由“互联网++”转向“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传统行业。

  据易方达新常态基金经理樊正伟介绍,该基金投资范围包括创新新常态对应的高新技术企业,改革新常态对应的国企、医疗等改革受益行业,消费新常态对应的消费行业和外交新常态对应的“一带一路”投资机会。

  而杨博琳看好市场的两个方向有两类,一是代表转型的新兴行业,以“互联网+”概念为主,二是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传统行业的机会。

  “传统行业的投资机会体现在:过剩产能通过兼并重组让一部分落后产能退出;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产能输出;国企通过改革把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进一步提高,实现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的效率。”杨博琳介绍。(21世纪经济报道)

  叶檀:央企“并购牛”是一招险棋

  在对股市的警告声中,4月27日,沪综指拉升到4500点,两桶油涨停。

  同一天,一则四处流传的新闻给两桶油大涨作了注脚——援引权威人士消息称,国资委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央企整合将进行分类,数量有望进一步缩减至40家。

  央企的重组被视为继上轮注资之后的又一轮改革,央企再次站在了中国经济舞台、证券舞台的中心,虽未发生什么根本变化,却披金挂银,收获无数掌声。

  证监会静悄悄地给予了最大支持。4月24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四十四条的适用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扩大募集配套资金比例和明确募集配套资金的用途,募集配套资金可用于支付本次并购交易中的现金对价等。

  上市公司A企业并购B企业,购买B企业所有资产的资金都可以通过在股市募资取得,有了这柄宝剑,未来国企并购基本上不存在资金困难,想并就并,十分潇洒,可以为日后大规模并购埋下伏笔。

  股票市场上业已存在的财富效应让投资者趋之若鹜。南北车让投资者活了又死、死去活来就是最好的案例。从4月7日到17日的9个交易日里,中国南车 、中国北车双双收出7个涨停,累计涨幅分别达111.18%和108.9%。而后南北车于21、22日两天暴跌,23日收阳,24日居然又涨停。南北车7涨停让融资投资者坐拥巨额财富,而后暴跌又让市场一片惊慌,短短两天的暴跌让融资买入南北车的投资者如坐针毡,融资未逃出者将有严重亏损,而后的涨停又让斩仓的投资者痛苦不已。

  业内人士分析,若投资者拥有100万元资金对南北车进行重复担保投资的话,最多可以融到116.67万元的担保资金,投资者将共计持有216.67万元的筹码,假如20日在涨停价位介入南北车当中的任意一只,没来得及出局,两个跌停板之后,216.67万元资产将缩水到175.5万元,损失的41.17万元对应本金100万元,比例为41.17%。

  总体而言,两车仍有巨大的财富效应,让投资者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在央企并购预期的刺激之下,27日股市大象狂舞:中国重工上涨8.81%,上海石化上涨10.06%,中石化、中国中铁 、中国建筑、宝钢、武钢 、中国联通等统统上涨。投资者就像一直押宝赢钱的赌徒,在市场中红着眼大声吆喝。中国神车之后还会不会出中国神电,中国神电之后会不会出中国神船?

  这对央企改革再有利不过,央企去杠杆,投资者加杠杆,想要并购,股市可以提供燃料,对如何并购、是否符合程序、是否更市场化又可以不深究。

  可以说,这是一次民众狂热地为央企改革埋单的过程,股市上涨就能达到目的。

  股票炒作的是预期,以往业绩在目前已经不是重点。据《证券时报》4月27日披露,以4月24日为时间节点,央企概念股是这轮牛市当之无愧的先头部队:统计显示,两市共有269家央企概念股,其中,18家公司的股价年涨跌幅高于或等于100%,另有110家公司的年涨跌幅高于或等于50%,共有128家央企概念股年涨跌幅高于或等于50%,占总数近一半。

  18家年涨跌幅高于或等于100%的公司中,有17家公司已披露了年度的业绩情况,其中,有5家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高于50%,有4家公司2014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共有12家央企概念股在201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1000%。但除了仍在停牌的个别公司外,这些亏损的公司里,年涨幅最低者也有25%。

  杠杆牛节奏更快、波动更大,一旦崩溃将全线失守。这是催化投资者情绪、运用社会资金为央企改革造市的一波人造牛市,也是一招险棋。

  如果用杠杆、用并购都无法让央企的质地好转,未来政策恐将没有更多的预期与信用可供透支。(每日经济新闻)

  谁将成为下一个合并的央企巨头

  尽管当事方已经不断澄清,但关于南北船合并、宝钢与武钢合并、四大航运合并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无疑,本轮央企重组正在启动,它瞄准的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能源、资源、电信等战略行业中的企业巨头。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

  2015年被市场称为国企改革的“落地年”,市场预期,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到50家左右,这是未来5至7年之内国企改革将要实现的目标,届时目前央企将有一半以上不再控股,为此,央企合并浪潮越来越强烈。

  此前,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已宣布合并。此外,尽管当事方已经不断澄清,但关于南北船合并、宝钢与武钢合并、四大航运合并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无疑,本轮央企重组正在启动,它瞄准的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能源、资源、电信等战略行业中的企业巨头。

  那么,继南车与北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之后,谁将成为第三个合并的央企巨头?

  最有理有据的整合传闻:

  南北船高管对调引猜想

  中国的民船业务已经占到全球的70%左右,在该领域没有竞争对手,因此没有合并的必要。

  南北合并传闻之后,“南北船”也借着合并的猜想在股市火了一把。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两只股票自传闻传出以来,一个月的时间涨幅均达50%左右。对于两家公司的合并,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南北船合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合并是小概率事件。

  3月25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双双发布消息称,中船工业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问鸣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任中船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即所谓“北船”和“南船”领导层对调。这推升了市场对两大造船集团可能进行合并的猜想。

  与南北车类似,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堪称造船行业的南北船。历史上,南北船本属一家,均成立于1999年7月1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据公开资料梳理,中国三大造船基地分别位于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其中后两者属于中船工业,环渤海湾属于中船重工。

  从上市公司来看,目前两船各拥有3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包括中国重工、风帆股份、乐普医疗;中船工业旗下拥有中国船舶、广船国际、*ST钢构。

  从经营业绩来看,中船重工的三家关联上市公司近4年都保持盈利,而且业绩相对稳定。但中船工业旗下3家公司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造船行业不景气影响,业绩下滑明显。其中以中国船舶为例,其从2008年最高时一年盈利42.6亿元大幅下滑至2014年亏损4036万元。

  民生证券军工分析师石山虎表示,中国重工主要以军工订单为主,这两年船舶业务占比有所下降,主要是主动放弃了一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民船业务。另外,这两年国家为了发展海军建设,也是为了开发南海、东海、北海,特别是南海,中国重工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军方的业务。

  “和南北车合并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不同,中国的民船业务已经占到全球的70%左右,在该领域没有竞争对手,因此没有合并的必要。”石山虎说,“现在要实施的是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实施走出去战略,比如把船舶卖到东南亚去。”综合上述因素,石山虎认为“合并是小概率事件,概率几乎为零”。

  最犹豫的整合传闻:

  两桶油分拆合并传闻不断

  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国有石油化工公司进行合并,将重回当年石油部的时代,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早在今年春节期间,坊间就传出中石油、中石化将要合并的传闻。截至目前,对于传闻,中石油、中石化官方一直都予以“ 否认”。

  历史上看,1982年和1983年,中国分别成立了中海油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石化集团前身),但两大企业兼具行政职能。1988年,中国撤销石油部,被撤销的部门被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即现中石油集团前身。

  紧接着,与其他央企一样,上述3家石油企业进行了地域式分工。中石化主要是炼油,中石油的业务主要就是生产。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彼此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些大型企业也积极地向其他领域发展,使得彼此的业务出现重叠。此前一年,还有传闻称要对三桶油进行分拆。

  对于传闻,虽然中石油、中石化官方一直都予以“ 否认”。但合并传言一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及两大集团旗下其它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曾一度出现异动,至今涨幅也非常明显。

  事实上,不管官方有没有表态,对于合并传闻,市场本就争议颇多。综合各方面观点,一方分析认为,两家公司合并,将打造成一家足以和埃克森美孚相抗衡的企业;另一方观点却称,合并涉及到垄断等方方面面,短期实施的难度太大。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指出,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国有石油化工公司进行合并,“将重回当年石油部时代,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对于中石化来说,今年本有远比合并更重要的事要做——混合所有制改革,吕大鹏此前曾表示,今年是中石化很重要的一年,“如果说去年大家都在热议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只是铺垫,而今年,你可以看到更多动作。这才是真正地拉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帷幕”。

  安信证券的研报认为,油气体制改革的口号虽然已经进行呼喊多年,但是无论从进程还是结果来看依然十分滞后和低效。回顾2014年,我国在油气领域改革取得了很多突破,预计2015年“三桶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将继续,市场对于油气领域的改革依然报以重望,油气改革主题的热情仍将持续。

  最引人遐想的整合传闻:

  两钢整合众说纷纭

  宝钢武钢已各成体系,且形成3~5家大钢企肯定需要整合骨干钢企做“架子”。宝钢武钢两个“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见得是1+1.

  3月份,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

  与此同时,武钢股份董事长此前向媒体表示,中国的钢铁行业若要削减过剩的供应,整合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政策以削减过剩的钢铁产能,包括鼓励钢铁行业的并购。这推升了市场对武钢和宝钢几大钢企可能进行合并的猜想。

  不过,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3月23日晚间同时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两家公司合并的传闻。

  兴业证券认为,目前市场不断有各大央企整合传言,包括造船业的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团,钢铁行业的宝钢和武钢合并等;尽管当事方都公开澄清传言,但南北车案例在前,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推进过剩产能整合做强,走出国门,因此市场对相关主题概念股尤为偏好。预计宝钢、武钢合并预期将持续,武钢股份最为受益,对整个行业有利好。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南车北车案例在前,钢企则不同,宝钢武钢已经各成体系,且形成3~5家大钢企肯定需要整合骨干钢企做“架子”。宝钢武钢两个“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见得是1+1.

  虽然市场声音不同,但合并预期仍然强烈,而且官方表态也引人遐想。武钢董事长邓崎琳近期也公开表态,武钢正积极尝试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推进股权多元化、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关于市场传言的武钢与宝钢合并,从国企改革的大背景及思路(成立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平台)、钢铁行业发展历史、微观调研的企业内部看法等综合分析,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邓崎琳同时表示,一旦合并发生将对公司带来实质性利好,比如减少恶性竞争、拳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技术及管理共享等诸多方面。随着中央巡视组在4月底结束巡视,公司储备的相关转型及改革措施将陆续付诸实施。

  时间最长的整合传闻:

  中煤神华合并倒计时?

  煤炭两大央企合并契合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下央企整合重组的方向。神华和中煤的竞争格局与南北车如出一辙:合并难度在央企合并中最低。

  南北车之后央企整合进度最快版本: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合并进入倒计时!

  关于神华和中煤可能合并的传闻,早在2008年8月就已传出!时隔近7年之久,随着南北车合并掀起的“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新一轮央企整合浪潮的大幕开启,有传闻称,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的合并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在对待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合二为一”的问题上,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不少能源专家一直在积极呼吁,倡导尽早实施。无论是煤炭品质、企业经营、市场竞争等来说,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应该合并,合并后对两大煤业所面临业绩持续下滑困境有所改善。

  2014年煤炭市场整体疲软,煤业巨头还陷在业绩继续下滑的困境中。神华、中煤发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两公司去年净利润均曝出同比下滑,且两家公司在收入、煤炭销售量、产量等数据上呈现普降的状态。其中,神华净利润同比下降19.4%,中煤净利润同比下降78.6%。

  汇总两家公司的财报分析可以看出,煤炭销量、售价下降及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是导致净利润下滑的主因。2014年,神华的国内煤炭销售量为439.6百万吨,同比下降12.7%,占煤炭销售总量的97.4%。商品煤销售价格为351.4元/吨,同比下降10.1%。2014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68.07亿元,同比下降19.4%。

  与神华相比,中煤的局面更为窘迫。自产商品煤销量同比减少9.22百万吨、综合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5元/吨,使得中煤的煤炭业务对外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05.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也从2013年的35.76亿元下降至7.67亿元,同比大降78.6%。

  从操作难度上讲,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监吴洪鹏指出,煤炭两大央企——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的合并,也正契合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下央企整合重组的方向。神华和中煤的竞争格局与南北车如出一辙:合并难度在央企合并中最低。

  动作最大的整合传闻:

  四大航运齐整合?

  重组预期并非无中生有,无论从国家战略、央企改革、行业现状以及高层执行力等层面来分析,航运央企的重组会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实施的时间点很可能并不遥远。

  央企整合最新的传闻就是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以及招商局集团之间的一种整合。

  市场如此追捧四大航运央企整合,其沸点出现在中海海盛4月15日的一则公告上。中海海盛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海集团通知,中海集团正在筹划与中海海盛有关的重大事项。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股票自4月15日起停牌。

  受四大航运央企的整合传闻影响,四大航运央企旗下的中国远洋、中远航运、招商轮船、中海集运、中海海盛和中海发展均发布澄清传闻公告。除中海海盛正在停牌之外,上述个股在传闻当日全部涨停。然而,6家公司的澄清公告发布后,所有公司的股价仍然受到投资者追捧,大幅上涨。

  尽管公司否认,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航运央企的重组将是大概率事件。

  “澄清传闻公告是义务披露,无法证伪重组传闻,因为决定权不在上市企业和控股集团手上。”海通证券交运分析师姜明认为,“重组预期并非无中生有,无论从国家战略、央企改革、行业现状以及高层执行力等层面来分析,航运央企的重组会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实施的时间点很可能并不遥远。”

  实际上,市场对航运央企的整合预期始于2006年年末。2006年12月,国资委公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数量将由目前的161家减少至80~100家。于是,围绕航运央企的整合行动开始受到业内关注。

  姜明认为,航运央企的重组背后逻辑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其次是因为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最后是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目前中海和中远集团一把手都曾在对方公司担任过高层职务),具备整合的基础。所以他亦认为航运央企的重组是大概率事件。(证券时报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