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打响稀有金属保卫战
众所周知,稀有金属在国防、科技、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使用非常广泛,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是各发达经济体确定的“性命攸关金属”,对稀有金属的收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稀有金属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就在今年5月初,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要求,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这些均为新兴战略领域,依托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那么实现这些高科技,稀有金属将发挥关键作用。
稀有金属对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程度已不言而喻。然而,我国稀有金属市场交易现状却不容乐观:行业集中度低、私挖滥采、生产销售各自为营,最根本的是,定价话语权缺失,稀有金属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通过环保立法、总量控制、打击违规开采等手段,协会也呼吁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来协调各方矛盾,但是对实际情况的改变不大,市场亟需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彻底解决这种现状,因此,一种让企业“抱团发展”的新模式-泛亚模式应运而生。
各自为营、信息缺失致中国稀有金属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大量珍稀资源以“白菜价”贱卖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说明稀土是能够让中国在国际上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形势下,资源的武器化不断被提起,说明,谁掌握的关键资源,谁就有话语权。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中国资源已经满目苍夷,稀土资源的定价权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中国稀土企业在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居然出现亏损运营的状态。
中国向来都是稀土大国,但是由于资源过度开发,经过半个多实际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的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也正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据调查,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1/3,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矿区资源的衰退最终将导致某一类稀有金属的衰竭
密度极大的金属钨是现代穿甲弹的核心材料,中国一直是钨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包括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也都离不开钨合金的成分。中国虽然有世界上最大的钨矿资源,但长期因挖掘技术水平低下造成大量浪费,并且为换取外汇而低价出口国外。目前国内的白钨矿已经枯竭,而黑钨矿的资源也迅速减少。
不仅如此,非法开采也使稀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破坏了当地矿产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同时,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据数据显示,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利用率仅10%。
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恶化,我们为稀土市场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但结果如何?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向媒体披露过去这些年中国稀土开采所付出的触目惊心的代价: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而在2011年,江西省稀土企业的利润仅为64亿元。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