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打响稀有金属保卫战
“380亿元治理成本的投入与每年从稀土得到的几十亿元收益相对比,确实得不偿失。”
“一段时间以来,稀土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其价值,长期低迷,资源的紧缺性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补偿。200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稀土产品价格逐步回归,但涨幅远低于黄金、铜、铁矿石等原材料产品。2000年至2010年,稀土价格上涨2.5倍,而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同期则分别上涨4.4倍、4.1倍、4.8倍。”
我国虽然是稀有金属大国,但却长期处于商业价值链的末端,产能过剩且落后,在定价方面几乎毫无发言权,导致稀有金属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而买方多为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国际寡头,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低价从中国购买原材料。
“稀有金属行业国际化程度较高,中国作为主要的资源国和出口国,行业集中度低,无法通过限制开采量控制价格,导致价值长期被低估。而欧美日韩等国作为主要的采购国,采购商多为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国际寡头,采购集中。这就导致了中国在国际定价上完全被动,缺乏定价权”业内一专家表示。
上海一家券商的有色行业研究员曾表示,“中国现在陷入一种怪圈,基本金属我国储量都比较低,但国内需求较多,定价权在国外;稀有金属我们储量高,但是需求在国外,定价权还是没有。”
整合资源、取得话语权保护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泛亚模式”应运而生
和平年代,经济实力的较量是大国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往往决定了谁拥有最终的话语权。长期以来,在以“稀”为贵的稀有金属行业全球产业链中,定价权缺失让中国频频失利。
如今,我国稀有金属行业已经到了行业转型的关键时刻。
一方面,中国的稀有金属储量正在急剧减少。原本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政府采用出口配额、出口关税等政策保护产业发展,但是走私猖獗,和WTO框架下这一政策体系所面临的极大国际舆论压力,一直是长期存在的政策困境。
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必须从行业、资本以及市场三方面入手。以市场手段解决资源储备和资源类产品全球流通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一个行业健康发展需要透明的数据,需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聚合平台。然而,目前稀有金属现状是产业信息严重不透明、产业无法根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商业决策,严重制约着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
其次,稀有金属上游企业销售难、融资难也是目前的市场现状。“上下游产业都需要有更广泛的销售渠道、更公平的定价模式以及更有利的融资服务。”
同时,关于资本市场,传统的投资标的,如房地产、基本金属、贵金属等不能反映新经济特征,稀有金属的资本市场需要更具有时代特征,代表高科技信息时代前景的投资标的。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有效整合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稀有金属行业探索更合理的定价模式:一方面,更高的信息透明度为上下游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不对称;另一方面,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利用现货交易的模式,实现资本、供求和成本共同定价,在更多参与方参与交易的情况下, 使价格更充分体现价值,这次过程中,泛亚模式实现了商品现货交易和供应链金融相结合,提供定价支持的同时,也促成了更多交易机会。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泛亚已经逐渐改变中国生产、欧美消费、英国定价的国际产业格局,泛亚交易所上市的铟、锗、镓、铋、钨等战略金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多数品种的交易量和交割量都已成为全球第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稀有金属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