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与焦虑:制造企业迷惘“互联网+”
是利器,也要提防成“双刃剑”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企业被忽悠得方向都没了,把思想搞乱了,“一拥而上,必然一轰而倒”。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制造业难、做实业苦”的感叹,但同样是这些企业家,未曾放弃打造“百年老店”的情怀。他们说,制造业“爬坡过坎”过程艰难,互联网作为新抓手乃至全新的经营思维,是转型升级闯难关的“利器”,但也正因为其“锋利”,要防止“掌控不当”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李锁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一半左右,市场需求未来也不会明显增加,唯有不断提升品质,主攻高端市场,智能制造肯定是主要途径。他强调说,“互联网+”肯定有作用,但不能过于夸大,“德国的工业4.0是以其深厚的工业为基础,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多位企业家均表示,要警惕“互联网+”的“过度炒作”,否则“转型利器”就变成了“双刃剑”。他们指出,长久以来困扰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企业家难以坚守本业,在看到房地产、金融借贷等领域有更快回报时,忍不住“赚快钱”的冲动。如今“互联网+”概念大热,不能把主业转向虚拟经济。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周保昌说:“互联网应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实业的平台,目前互联网热过实业的倾向值得关注。”
有企业家提出,从中央到地方,为推动实施“互联网+”都会有一些支持措施,包括设立相关的创投基金。政策上有倾斜、资金上有配套,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要提防少数企业玩概念、钻空子,为享受政策和资金支持“一哄而上”。
广东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伟坚认为,在互联网充分进入社会各领域后会发现,它并不会颠覆人类基本需求,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才是趋势。互联网公司不会去做灶具,但有可能以资本的形式和制造业合作发展。以华帝为例,虽然正在跟世界一流的互联网、软件公司合作,但对方的态度也非常清晰,那就是他们只能负责虚拟层面开发,行业层面、产品层面的升级还是要依赖制造企业自身。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我担心它会变成一个结果。热度太高,真正的制造业者很难安下心来。”张乃千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他最需要的支持就是“政府不支持”,让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互联网+”战略也是如此,政府应更多培育鼓励创新、专注于实业的社会氛围,如此才有望打造制造业“百年老店”。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各地的政府规划中,尤其是下一个五年计划和行动计划中,政府通常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豪情万丈,立志打造各种各样的“全国中心”。
“最近,身边有很多政府官员侃侃而谈,俨然把自己当作‘互联网+’的专家,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中国博客教父、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说,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创业者和企业家更懂得产业趋势和发展方向。政府不应摆出“全知、全能”的姿态,大包大揽地规划产业的各个方面。这种豪迈的代价将是非常可怕的。
作为互联网经济行业本身,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阿里巴巴总裁金建杭表示,今天是“互联网+”最好的时代,但也是“互联网+”最危险的时代。这并非空穴来风,以前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够自由发展起来,要感谢政府给予了很宽松的环境。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当全社会都去关注“互联网+”的时候,反而是这些依托于互联网、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发展变得不好的时候。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