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海直海陆并举布局通航业务
近日,参加深交所“践行中国梦·走进上市公司活动”的40多位投资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信海直(000099)位于深圳南头的直升机场及维修车间,并在公司会议室与中信海直董事长毕为、副董事长马雷、总经理刘铁雄、副总经理刘建新、董秘徐树田、财务总监陈宏运等公司高管就当前国家产业政策、通航经营环境,以及中信海直的发展前景、竞争优势等展开了热烈交流。
投资者:从公司的业务规模来看,飞机的缺口有多大?购买和租赁哪种方式优先?
刘建新:目前公司飞机的缺口和购买飞机的节奏基本上是合拍的。今年我们会增加两架飞机,今年底将有一架S92直升机交付,下半年还有一架EC225交付,这与市场需求基本契合。随着今后机队规模不断扩大和公司发展的经营需要,会采用多渠道及方式。
投资者:以前公司以海上通航为主,而市场预期陆上通航未来增长更快,对此公司有怎样的部署和计划?目前低空开放已经逐渐启动,未来还有哪些方面制约市场的发展?
毕为: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陆上通航业务,这才形成目前海上通航和陆上通航并举的格局。海上、陆上、维修、培训业务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中信海直的维修业务是从自有直升机大修开始的,现在也向社会提供服务。国内目前有一千多架航空器,旋翼机占到25%左右,一定年限后会有大修的实际需要,但国内目前能够提供直升机大修的企业并不多。中信海直及子公司有一百多架直升机大修的经验,同时也是欧洲空客直升机公司授权的维修厂家,可以满足国内增长的市场需求。
另外,随着通航产业的发展,未来培训业务也存在较大市场,因为行业发展需要飞行人员、机务人员。中信海直现在已经培训飞行员和机务人员的资质,以后会根据市场需求组建培训中心、成立培训学校。目前制约低空开放的因素包括低空管理体制、通航机场建设及人才等各方面。
投资者:公司70%的收入来自于中海油,如何规避集中度太高的问题?
毕为:客户单一的问题是由于我国海上石油企业集中的客观原因和历史因素形成的。中信海直成立之初,主要就是为中海油的海上开发提供配套服务,公司现在仍然服务于中海油的海上石油平台,因而形成了这样的主营业务格局。目前提供海上石油服务的公司有三家,除中信海直外还有南航珠直、东方通航。其中,中信海直的海上服务占份额比例约为60%。目前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相对比较高,公司短期内依然有优势。
不过,由于国企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已经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为此公司已逐步采取措施,一方面是在整体战略布局上,扩大服务范围,在海上石油服务方面从国内走向海外,去开拓海外石油勘探业务。去年底,公司有一架直升机到缅甸作业,开辟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目前我们已经涉及多个海上通航以外的领域,而且分别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最近几年,公司还开展了引航业务、航空护林、电力巡线等业务。
投资者:公司为什么宣称2014年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
毕为:通用航空目前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2010年以后,国家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一系列低空开放的改革文件。国家民航局也在制定航空发展的“民航强国”战略,首次提出要将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两翼并行发展。建国以来,航空业主要发展运输航空,而近年提出两翼并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通航产业的目标是到2030年前,建设若干个大的通用航空集团和维修集群。现在各省市都在推进自己的通航发展规划,市场需求上也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与国际相比还是较弱,我国通航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
在这新的历史时期,中信海直将分三个阶段来实现新的使命:第一阶段是调整期,第二阶段是过渡期,第三阶段是发展期。2014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公司要为进入发展期做足准备工作,所以这是关键的一年。
投资者:中信集团境外整体上市对公司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
马雷:中信集团前年完成了改制,成立了中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又启动了在境外上市的相关工作。据了解,目前上市工作仍在推行相关程序。
在中信股份对外介绍的业务板块构成当中,中信海直所在的通用航空业是组成部分之一。中信股份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将会对纳入到其业务板块的企业做通盘的考虑。
投资者:人民币贬值使中信海直一季度有汇兑损失,公司对汇率问题有没有风险防范措施?
陈宏运:公司购置航空器和航材基本上都是以外币支付,主要币种是欧元及美元。公司目前有8亿多港币的长期贷款和1000多万美元的长期贷款,自2007年到2013年,人民币升值使公司产生了汇兑收益。但今年1月份开始,人民币升值趋势基本不能延续,未来还可能会出现贬值。中信海直一直密切关注人民币未来的走势,结合经营实际情况,公司已有应对措施。一旦人民币继续贬值,公司将把外币贷款置换为人民币贷款。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