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集团:国际化是灵魂,并购整合打造“第四极”
导语:首创集团重组成立之初,旗下业务众多,但盈利能力不强,缺乏核心产业。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通过连续的国内外并购,首创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截至2015年底,首创集团的总资产达到2304亿元,销售收入301亿元。频频的并购行动带给首创的不仅是更大的资产规模和更开阔的国际视野,而且在原来的三大主业基础上,打造出首创集团欣欣向荣的“第四极”——环保产业。
1995年,原隶属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计委和市政府办公厅的17家国有企业重组成立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简称“首创集团”)。此时首创的合并总资产67亿,净资产15亿。虽然下属企业众多,有100多家中小企业,涉及40多个行业,但多数处于严重亏损中,可谓是“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
经过20年的变革和发展,目前首创集团已经形成了环保产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四大主业,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和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连续数年跻身全国500强。特别是2013年以来,首创充分发挥融资并购优势,在国内外连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并购,形成了包括水处理、固废处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将环保服务打造为首创发展的“第四极”,成为未来产业扩张的主攻方向。截至2015年底,首创集团的总资产达到2304亿元,年销售收入301亿元,实现利润46亿元,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经营指标在三年时间内整整翻了一番。
“资本运作、并购先行”:快速打造完整产业链
目前,首创集团已打造出四大核心主业。但在2013年时,首创集团对外宣传口径还只有三大主业:基础设施、金融和房地产。其中,基础设施板块包含了水务处理。其缘由要追溯到1998年,首创刚刚克服了创业初期的生存危机,通过盘活资源,以京通路和新大都酒店两块资产为标的,打造了A股蓝筹上市公司首创股份。但融资以后做什么,当时并不清楚。经过多次务虚研讨,首创集团提出要牢牢抓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契机,并以首创股份为业务载体,大举进军水务产业的战略方向,此后很快确立了水务行业的领先地位,并逐渐形成了全国化的业务布局。
现任董事长王灏从北京市国资委调任首创集团总经理以后,经过多次调研,敏锐地意识到首创集团进一步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优势和未来的巨大空间。事实上,王灏与环境产业的渊源由来已久,他在北京市国资委工作期间,就尤其关注市属环保企业的发展,积极推动环保产业作为国有资本布局的重点领域,不断引导政策、资金、资源向环保领域倾斜,指导促进涉及固废、土壤治理、新能源等产业的多家环保类公司完成股改、上市工作。来到首创后,王灏坦言,在个人精力分配上,三年里倾注到环保板块的时间最多,工作要求最高,支持力度最大。在他的推动下,环保从基础设施板块独立出来,成为首创产业版图的“第四极”。
按照王灏的设想,首创集团要成为“中国城市环境产业的领导者”,对比这一目标,单一的水处理业务明显存在不足,但是市场机会又稍纵即逝,自己从头培养肯定来不及了。因此,他提出“资本运作、并购先行”,围绕集团发展战略目标,连续大手笔在国内外开展收购。
近年来,首创实施的重要并购包括:早在2011年,首创就看好固废处理业务,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新环保能源,2014年将其更名为首创环境,成为首创固废处理业务的重要载体;2014年6月并购新西兰废物处理行业龙头TPI NZ公司;同年9月收购苏州嘉净环保科技公司,填补了公司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及环保设备生产加工方面的空白;2015年2月,并购思清源公司,提升首创对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能力;4月,收购国内领先的抑尘设备生产企业秦皇岛思泰意达,加上自主培育的首创博桑抑尘技术,可以为城市提供各类扬尘治理的综合解决方案;6月,收购新加坡ECO工业环保工程公司100%股权,进一步向危废和污泥处理等细分领域延伸;7月,收购阿科凌全球有限公司持有的沧州海水淡化(香港)有限公司,进军海水淡化市场;8月,首创又将一家智能环保科技公司收入囊中,利用智能化手段控制垃圾回收。通过连续的收购,首创集团进一步深耕水处理、快速做大固废处理、果断进军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构建起“蓝天、碧水、净土”的大环保产业格局。
在上述收购行动中,两笔最大的并购交易均来自海外。一笔是2014年6月,首创斥资9.5亿新币(约合人民币50亿元)并购新西兰废物处理行业龙头TPI NZ公司100%股权,使首创的固废综合处理能力提高到1.6万吨/日,合并营业收入约23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第三大固废处理企业,具备了收集、转运、填埋(焚烧)、回收等产业链一体化的固废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这是首创集团的首次海外并购,也是历史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单环保类并购。在这笔收购中,首创击败了竞争对手KKR和麦格理财团等世界知名并购基金,极大地拓展了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另一笔是2015年6月,首创股份斥资2.46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收购新加坡ECO工业环保工程公司100%股权。该公司是新加坡危废处理行业的领先者,污泥处理能力达 570 吨/日,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有利于首创进一步向危废和污泥处理等细分领域延伸。巧合的是,收购成功后不久,国内就发生了“8.12”天津港化学品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从侧面间接证明了首创的市场远见。未来破解各地“化工围城”的环保困局时,我们相信首创的超前布局将会带来巨大回报。
在这一系列并购的同时,首创集团还注重借助资本市场和各类融资工具,充分发挥了其资本运作的优势,既为并购准备了充足的弹药,也降低了融资成本。比如:2014年推动首创股份剥离了地产业务,从而成功通过非公开募集方式融资20亿元,实现上市后的第一次再融资;2015年8月,首创环境实现供股融资21.29亿港元,大大扩充了公司的资本实力;2015年7月,首创博桑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新三板第一家粉尘综合治理企业,意味着首创的三大环保业务均有了资本运作平台,环境板块资本运作迈入了新的时代。
首创集团2013年收购TPI NZ公司项目的并购资金,全部通过国际市场筹集,采取内保外贷等方式,最终的综合资金成本仅2.5%;2015年3月,在香港成功发行6亿美元的3年期债券,超额认购9倍,最终票面利率仅为2.875%;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发行金额为20亿元和10亿元的永续债,利率仅相当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并且可计入权益,这是国内尚属首次,为首创开辟了又一条权益融资渠道;2015年12月,发行了3年期私募债20亿元,利率水平低至4.35%,创造了国内一年期以上私募债券的最低利率,1个月以后,再次发行了一笔20亿元3年期私募债,利率为3.75%,进一步打破了由自己创造的历史记录。这一系列运作,充分展现了首创的实力和资本市场对首创品牌的认可。
“一带一路、环保同行”:王灏的海外并购观
首创的国际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集团总部的推动下,首创有多家子企业曾经跟世界500强合资合作,例如跟新加坡GIC合资的地产,跟香港地铁合资的地铁,跟美国摩根大通合资的投行,跟法国威立雅合资的水务,跟荷兰ING合资的保险等,在项目层面的合作更是数不胜数。按照前任董事长刘晓光的观点,首创集团二十年的发展走了一条“捷径”,其秘诀就是始终与巨人为伍,并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借助国际化的动力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
王灏延续并发展了首创的国际化道路。他进一步将国际化提升到首创集团的战略层面,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关键一跃。王灏在推动首创的海外布局时,展现出超前的国际化思维,他提出一个创新观点:“一带一路,环保同行”。即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绝对不是简单的资本输出、产能输出,而是中国与世界分享快速发展红利的一种善意表达,中国的资本和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绝不能“先污染后治理”,损害国家形象。他强调,首创作为中国国有的环保领先企业,应体现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为周边国家做好配套的服务工作。
收购新西兰和新加坡的两个项目后,首创已经高起点占据了市场先机,目前正积极拓展东亚、东南亚的投资机会,再加上首创具有综合化业务优势,按照集团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环保板块以集团旗下的法国中法经贸合作区和澳洲地产公司为支点,同时努力开拓欧洲和澳洲的环保市场,公司沿着“一带一路”布局的宏伟蓝图逐渐清晰呈现出来。
王灏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认为,首创的国际化已经融入了首创的灵魂,但如果只是纯粹的投资,价值不大,而且公司管理团队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很难做到跟国内一样有效管控,资产摊子如果铺得太广,实际就成了风险。下一阶段,首创在关注新的并购机会时,更要做好并购的整合。当然,作为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这正好是首创集团的优势,今后首创将立足于国内外广泛的环保需求,通过并购中强强联姻、取长补短,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最终目标是为城市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保服务。经粗略统计,目前首创的环保业务在国内5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服务人口超过4000万人。
首创环保产业已经有两家海外公司,其技术和管理运营均处于领先地位,结合中国环保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爆发出许多机会。比如新西兰的环保产业管理规范、理念超前,市场化运作水平很高,分类方法比较科学,如果总结出一些要点,进一步转化为国内城市的可操作模式,给政府提出政府采购、市场化发展或PPP模式的政策建议方案,就成了首创的核心竞争力。新加坡ECO公司技术非常先进,原本的定位是面向私人市场的,结合国内市场特征,可以加快研究、打造和推广“第三方治理”、“循环产业园”、“环保医院”等新概念和新模式,既可以对接政府的产业园区,又可以对接企业,采取合同、契约等方式,拓展环境服务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并购后的更高收益。
此外,首创集团还将“互联网+”作为首创未来的重要驱动力,早早启动了智能环保的步伐。王灏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系统将渗透到环保的预测、管理、监测、服务、评价等各个环节,环保实现大数据联网以后,对政府、企业和用户的行为与关系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例如首创在全国的水厂已经实现智能联网,北京总部远程监控所有数据,一些偏远乡村的小水厂甚至可以无人值守;收购新西兰公司后,又推动对上千辆垃圾运输车进行智能化管理,并大力推广电子垃圾桶,每一个垃圾桶都装上芯片,不仅改进了垃圾处理的整个流程,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的最优解决方案,而且可以准确计量垃圾的品类、状态,提高针对居民的服务质量。未来,首创可采集的数据覆盖江河、水处理厂、工地、生活区等多个场景,在此基础上可开发出多种环保类应用产品,不仅能够增加环保价值链的想象空间,对政策制定和监管决策也能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
目前,首创集团已经形成了由首创股份为代表的水务处理产业、首创环境为代表的固废处理产业、首创博桑和思泰意达为代表的大气治理产业,加上北京市环境整治平台为代表的城市环境治理产业,初步构建起“碧水、蓝天、净土”及“市容环境整治”的“3+1”大环保产业版图。首创股份作为国内水务与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水处理能力总规模已超过1800万吨/日,连续多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首创环境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日,近三年连续入选“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已挺进国内第一阵营;首创博桑是新三板第一家粉尘综合治理企业,首创思泰意达的干雾抑尘装备在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在这些雄厚的产业基础上,王灏表示,首创要在这一轮并购热潮中坚持“冷思考”,始终从整合提升、价值创造的角度,扎实做好每一个项目,认真尽到应有的职责,努力成为环保领域的旗舰企业,为中国环保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