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时事

1月CPI涨幅不到1% 反通缩政策需出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继1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破荣枯线、进出口双双下滑之后,昨日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次加剧了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0.8%,创下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这是ppi连续第35个月为负值,通缩风险上升。

  “虽然当前的cpi依然为正,并没有达到定义中的通缩状态,但各种迹象表明,总量经济正在滑入全面通缩的状态。”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整体趋势看,cpi环比低于历史同期,除了一定的气候因素,国际大宗商品的低位和国内需求的回落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的服务类价格依然保持着上涨趋势;ppi大幅低于预期,源于疲弱的国内外需求,上游价格还在加速下降,这种下降趋势正在逐步传导至中游行业。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即便考虑季节性因素及基数影响,通胀超预期回落显示通缩压力有所加大。经济下行态势延续,一段时间以来总需求放缓的幅度远快于供给面潜在增长率下滑的状况未变。

  cpi涨幅下滑至0.8%,是否意味着中国将要进入通胀为零乃至通缩时代?

  民生宏观的李奇霖没那么悲观。他认为,2月cpi同比又会因春节效应明显反弹,短期内通胀仍会在1%~2%的区间内运行,讨论通胀“0”时代还为时尚早。

  在防止出现通缩风险方面,政策一直被寄予厚望。中国央行已于2月5日进行了一次降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尽管总量性货币政策已经显露松动迹象,但多数机构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货币条件仍偏紧,逆周期宏观调控仍有待加码。

  中信证券的报告指出,“反通缩”的政策亟需双管齐下。首先,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降息降准和定向宽松都是可以选择的工具;其次,逆周期的财政政策需要发力扩大需求,避免经济陷入通缩漩涡。

  报告称, 预期财政政策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扩大赤字,继续推动国内基建。除了传统的交运等“铁公基”外,政府需要将以直接投资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方式,在粮食水利、生态环保、健康养老、信息电网油气等网络工程、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大投入,并增加“一带一路”所对接的国内省份的投资。

  李奇霖称,总体来看,通胀低位徘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持续下行导致实体总需求不足,稳增长的力度和强度难以抵掉房地产下行、地方造城运动收敛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出于通缩和金融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政策还会继续宽松,2月降准不会是货币政策宽松的终点。

  业内认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物价虽下跌,但仍是增长,而且也不能得出我国经济出现衰退的结论。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速,仍属于较高水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我国实现了有就业的增长,充分表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基本面并未改变。

  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国内看,通缩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我国并未出现通缩。就算通缩真的来了,中国也有应对通缩的强大武器:

  一是应对武器充足,包括庞大的外汇储备、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的利率。随便拿出一两样,都能使经济增速迅速回升。中国的优势让其他国家艳羡,也被世界寄予莫大的期望。

  二是应对平台多。国内,东中西部巨大的差异提供了庞大的需求,经济战略回旋余地大;国外,以“一路一带”为总抓手,大力推行互联互通,契合了许多国家的现实急需,能够实现中国资本和产能双输出。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担忧,不过这些都是经济转型必须经历的插曲,是迈向新增长模式的开始,因此市场需要冷静对待。

 

(责任编辑:df12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