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通缩担忧趋严重 3月份降息临近
随着中国cpi的持续回落,以及ppi已经连续35个月负增长。在此背景之下,不少机构警告:中国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通缩局面。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目前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57项已开工建设,27项拟于今年内开工,其余的要抓紧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应尽早开工。这些有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被市场解读为对当前稳增长、防通缩有重要意义。财政政策在发力,那么货币政策又将如何?
尚未陷入全面通缩
中国是否陷入通缩,各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市场对中国出现通缩局面的担心日趋严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般理解,通缩是cpi与ppi为负,而目前cpi虽然较低但仍未达到负数,所以目前经济情况不能称之为全面通缩。
连平认为,ppi跌幅扩大,内需疲弱和输入型通缩加重是主要原因。一方面国内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压力仍然较大,内需疲弱导致对主要生产资料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状态短期内难以转变,输入型通缩压力持续积累。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认为,cpi还维持在正区间,还不能说通缩,只能说通缩压力加大,英文是disinflation;而ppi已经30个月以上负增长,因此上游行业已经是通缩。
“还有一个指标是gdp平减指数更能全面反映整个经济的通胀情况,从这个指标在今年一季度很有可能会进入负数区间,这也将意味着全面通缩。”章骏向本报记者预测,“我觉得cpi在未来两个月将依然维持低位,低于1。整体需要在4、5月份触底回升,但反弹幅度不会太大。今年cpi不会变负,但会有连续几个月的低于1的数字。”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货币学派的观点来看,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由于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减少,导致物价下跌。目前我国cpi涨幅逐步回落,但并没有出现普遍性的物价下降,因此我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的观点并不能成立。”
但杨驰认为,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具备了发生通货紧缩的客观条件:一是大量资金淤积在低效企业和部门,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外汇占款减少又带来了货币投放渠道受阻的问题。二是全社会需求低迷,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三是以原油、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输入型通缩的苗头在显现。
3月或降息
通缩的风险加剧令市场对货币政策寄予期望。虽然多名机构人士向本报记者预测未来央行货币政策将以中性为主,但市场对尽快降息的呼声也越来越多。并有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称,3月份降息临近。
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钟正生向本报记者预测,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依然保持中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降息,事实上,包括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内,以及降息降准等一系列流动性管理都纳入到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选项中。随着市场对美联储下半年加息的预期加剧,那么相应的,我国降息降准的预期应为今年上半年。
而连平则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的确需要有所作为,目前企业贷款依然成本过高,降息不失为一种手段,但也并不是万能的。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资金定价也就高,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他建议,应当取消银行存贷比束缚,如此,可以使得整个资金成本降低。并且,采用合意贷款规模对银行贷款进行引导,将对于目前经济状况大有裨益。
“目前的当务之急还需要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传导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