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向饱受流动性困扰的商业银行释放政策红利
对于因外汇占款急剧减少而导致流动性困扰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讲,上周末迎来了重大政策红利,中国政府打算向他们伸出援手。
中国人民银行4月3日发布公告称,已经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注册,并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分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这标志着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告别备案制,转而实施注册制。
受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中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不良率上升和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率近年来不断攀升。截至2014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则突破了8000亿元的规模,创历史最高;不良贷款比率则在2013年的基础上上升了25个基点至1.25%,这是自2010年3季度以来的最差资产质量。
经济放缓以及资产质量恶化同时挤压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中国银监会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65%,在4年以前的2011年,这一数字高达36.34%。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其2014年内的业绩增速仅为5.01%,这也是这家银行2006年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个位数的业绩增速提醒人们商业银行的美好时代已经过去了。
此前,中国政府刚刚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并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条例的颁布实施将把商业银行置于利率市场化和来自其他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的双重不利环境之下。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正普遍面临自2004年重组改制以来的最严峻挑战。
鉴于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缓解商业银行生存压力,推动经济复苏发展,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考虑。此前,中国证监会表示,打算向商业银行颁发券商牌照。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政府向商业银行伸出援手的又一举措。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外汇占款缺失下,短期限的负债(存款)难以匹配长期限的资产(信贷)。借助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有效盘活期限较长的信贷资产,并进而提高商业银行进行长期资产信用投放的能力。政策的推出,符合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一贯要求。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行注册制,将加快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出表”节奏,减缓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降低信贷资产质量压力,利好银行业。同时,借助资产证券化,银行将获得“新”的信贷额度,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资产风险。
据中国银监会信息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总规模超过65万亿,存贷比65.09%,个别大型商业如交通银行,存贷比达74.07%,已经接近存贷比75%的上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愿非常强烈。
目前,已经有商业银行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准备。建设银行副行长余静波在3月31日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建行已经成立资产管理部,负责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由于中国信贷资产规模庞大,预计注册制的实施将大大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中国的开展,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金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对信贷资产的比重仅为0.3%,与成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极其明显。根据中金报告,美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占信贷规模的比重达60%。即使只以日本3.6%的水平为参照,中国资产证券化规模将超过2万亿,未来年均增长幅度超过40%。
招商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是商业银行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一步,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改善流动性。预计2015年全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或达8000亿元。
民生证券研究院也认为,随着监管简政放权,推行备案制、注册制大趋势下,全年资产证券化规模有望继续扩容。不过,这家研究院的预计规模相对保守,认为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不会立即放量,2015年全年规模或在5000亿元-6000亿元之间。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还需经过银监会,而银监会还没有改成注册制;同时,根据央行公告,首次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机构,以及与前次基础资产不一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仍然需要审批,还没有完全注册制。
(责任编辑:df156)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