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开利率管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10月24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另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市场关注点侧重在降息和降准,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才真正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这标志着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
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此思路指导下,1993年12月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
在20年的改革中,“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等观念逐步成为共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要求,指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金融改革具体方向。
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起点,历经近20年渐进式改革,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场条件也已成熟。目前,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市场化定价程度也已达到90%以上。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此次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针对本轮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到整个资金配置,是影响非常广泛、深远的重要内容;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格局都会有重大影响。”
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利率市场化最终“靴子”落地。然而,央行选择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央行同步宣布了“双降”。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4.35%;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5%;并且,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目前,实体经济仍然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比上半年继续略有减速,投资增速也继续放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这次降息降准,反映了最近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情况变化对货币政策的要求。
另一方面,马骏表示,虽然cpi涨幅由于猪肉价格的因素有所上升,但由于石油价格再度下跌、国内产能过剩等原因,ppi的降幅继续扩大。另外,国际收支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为了巩固前期稳增长措施的成果,维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供给,仍有必要适度调整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显然,配合降息周期,缓解放开管制后短期利率可能出现上行的压力也是央行“一箭双雕”组合政策的重要目的。
“存款利率央行不再管制,是改革非常关键的一步。”之所以选择目前的时机,李波表示,“国际国内实践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好在物价下行、降息周期中进行,这样存贷款定价不易因放松管制而显著上升。当前,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处于低位,市场利率呈下行趋势,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
“我们现在正处于利率下行周期,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比较好的时机。因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没有了上限管理,可能导致有些定价上行,如此,配合降息周期,可以部分对冲,甚至完全对冲、缓解短期利率可能出现上行的压力。各国的经验也表明,在降息周期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好的。”李波表示。
“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以及后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在金融稳定意义上已经具备了重要前置条件。”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改革有风险,推动改革需要预估和管理风险。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障性制度安排,2015年5月1日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和面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机制的建立,为金融业稳健可持续运行和存款人权益保障构建了扎实的制度基础,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次改革也释放了很重要的信号。表明在当前全球金融动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通过改革来稳增长、调结构的信心和决心不是说说而已。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央行主动双降是减缓经济下行的政策。央行的基准利率下降,利息下降,对企业减轻负担有正面影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对本报记者说。
谈到本轮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老百姓的影响,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短期来看,此次改革后,增加了老百姓在存款方面的选择面,相比于当前基本相同的存款利率,以后会有所不同。有些银行的利率可能会稍高一点。特别要强调的是,从长远来看,当利率市场化后,金融行业将会更灵活、效率会提高,也会提供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金融产品。”
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做什么?李稻葵说,央行是利率市场化的主导者,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已经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并不能说是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光靠央行一家来完成,其他部门也需要在改革方面跟进配合。比如银行业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财政部也需要加快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利率,尤其是中长期的利率创造条件。
“我们也看到随着连续几年居民收入的增长,经济高度复杂化、多样化,各种需求都有。单一的、高度管制的金融服务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周其仁表示,“利率市场化不光是有利于现有金融机构平等竞争,还可能刺激潜在的供应者进入。对于金融机构准入机制的进一步开放,值得期待。”
“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没有一步走完,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李波表示,“比如央行的利率调控,货币政策如何从以数量调控为主,转向以价格调控为主。利率市场化之后,这项任务就更紧迫了。”李波表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和居民,包括央行金融管理部门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取消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这个角度讲,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一是通过央行利率政策指导体系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借鉴国际经验,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央行以此引导和调控包括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在内的整个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于短期利率,央行将加强运用短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以培育和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对于中长期利率,央行将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
二是各类金融市场以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为基准进行利率定价。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市场利率可以依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等来确定,并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信贷市场可以参考的定价基准包括贷款基础利率(lpr)、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等,在过渡期内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也仍可发挥一定的基准作用。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定价基准,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客户化的利率体系,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围绕市场基准利率变动。
三是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培育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央行将进一步理顺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利率乃至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同时,通过丰富金融市场产品,推动相关价格改革,提升市场化利率传导效率。
【分析解读】
李大霄:双降稳定经济增长 对股市回暖有重要作用
罗毅:“双降”可释放流动性7000亿 对股市重大利好
刘维明:双降预期之中 股市有望借机破位
鲁政委:“双降”不能解决企业总需求不足问题
叶檀:“双降”利好股市楼市政府企业减负
滕泰:“双降”有利经济触底回稳 真正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孙立坚:“双降”增加流动性 股价楼价反转还需时日
海通荀玉根双降点评:钱多必须任性
申万宏源:宽松政策仍在途中债市长牛可期
管清友:央行双降后经济和市场怎么走?
(责任编辑:df155)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