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杠杆乾坤大挪移 释放财政政策空间
在刚过去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中,财政部长楼继伟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政策的适度扩张等作出回答。
其实,在今年2月g20会议上,各国财长就未来财政政策的表态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即将灵活实施财政政策,增强经济韧性,并确保债务率保持在可持续的水平。
之所以今年的财政政策备受关注,理由不外乎两点:其一,中国经济2016年又是“抗压”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明年的经济目标设定在6.5%至7%,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刺激作用的边际效应递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将赤字率提高到3%,那么今年这提高的0.6%的赤字率,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其二,经济面临新常态,各方面矛盾凸显,包括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需要解决,最主要的即是供给侧改革。改革难免让经济经历阵痛,那么今年财政政策能够有多少效果?
回答这两个问题,还得从微观经济主体入手。一般而言,经济分阴阳。经济处于阳面的时候,所有企业都只想一件事情就是怎样去扩大生产,更多的投资与借债;但是当经济转向阴面的时候,特别是通缩环境下,名义利率减去负通货膨胀率就是更加高昂的实际利率,所有人都在忙着还债,把杆杠尽快降下来。如果每个经济主体(包括投资者)都在尝试去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话,那金融系统也一样会收紧它的贷款和资产负债表,这就形成负向循环,经济可能会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现在中国经济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标准看,确实还没有进入通缩。但如果看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可能已经进入到一种准通缩状态。经济处于阴阳一线牵的临界状态,因此整个宏观政策就是希望能够把经济维持在阳面,守住底线的同时,进行宏观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或者说调整。
局部资产负债表
出现问题
那么,是否中国经济已经整体进入到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过程中呢?确实从2008年到2014年,中国非金融部门的整体负债水平由gdp的145%上升到接近220%,其中企业部门的债务由gdp的90%上升到135%。但如果跟发达经济体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比的话,总体来说也不算最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宏观资产负债表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健康的,宏观经济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部门: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企业,包括国企和民企;居民部门;金融部门,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最后是整个对外部门。
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局部资产负债表确实出现了问题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