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时事

除了下围棋 人工智能有可能开办画展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除了下围棋 人工智能有可能开办画展吗? 】计算机究竟能不能凭借人工智能成为艺术家?这个论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既没有经历过真实世界的多样性,也没有自己情绪和记忆的计算机如何在艺术、文学、诗歌和音乐等方面进行创作?(一财网)

  计算机究竟能不能凭借人工智能成为艺术家?这个论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既没有经历过真实世界的多样性,也没有自己情绪和记忆的计算机如何在艺术、文学、诗歌和音乐等方面进行创作?

  最近,一支欧洲科学技术团队和微软公司合作,联合打造出了一幅3d打印画作,该作品是按照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的画风进行绘制的,可以说是真假难辨。

  “下一个伦勃朗”项目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也开始进行绘画创作了。“下一个伦勃朗”项目正是计算机利用数据分析和算法模仿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风所创造出的一幅人物肖像。这幅作品应用了3d打印技术,最大程度模仿伦勃朗的创作手法,但却是一幅原创的作品。

  计算机对伦勃朗所有的作品进行了数据分析,然后应用3d打印技术创作出这幅肖像,从而打造出油画的质感。

  “我们真的很想知道怎样才能让这幅肖像看起来就是伦勃朗的作品。”负责“下一个伦勃朗”项目的技术总监emmanuel flores说。技术人员们用计算机对伦勃朗的作品进行收集后,发现这位荷兰画作大师创作人物肖像时对眼睛的独特处理技巧。在这一发现后,他们应用计算机学习算法创作出了模仿伦勃朗风格的这幅人物肖像。

  为了避免对特定人物肖像的描绘可能会出现非常多个不同结果的产生,他们将计算机的绘画内容限定为一幅白人男性肖像: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有胡须,身穿带有白色领口的黑色上衣,戴着一顶帽子,面向右侧。

  计算机算法与感性艺术

  “我们发现计算机算法的一些变量会导致画风的变化,比如,绘制头发的时候可能会用到不同的笔触。” flores解释说。但是这些专家们并没有主观地去选择用哪种算法来决定肖像的样子和它所呈现出来的感觉,而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来选择算法,基于此让计算机构造出了最终的作品。

  最终,通过对伦勃朗作品高度和深度的分析,他们选择用不同材质的3d打印技术创作了这幅作品。这种3d打印技术可以模仿画家的笔触,使作品风格和原创更加接近。“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创作的过程和伦勃朗如出一辙,这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幅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杰作所具备的元素。不过flores也承认计算机不可能代替伦勃朗,”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著名画家陈逸鸣(陈逸飞的弟弟)认为,“新伦勃朗”项目的出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科技和艺术越来越交融。不过,他表示自己还不会尝试和机器人合作进行艺术创作。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还需要通过进一步观摩机器人究竟是如何作画的。机器人已经能赢下围棋,说明它们的脑子够厉害。但是这种理性思维与艺术相关的感性思维应该有所不同。所以机器人进行艺术创作,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也有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表示,人工智能能够取得激动人心的发展和突破,离不开人类的聪明才智,这才是决定人工智能究竟能走多远的背后力量。

  这个名为“下一个伦勃朗”的项目历时两年,是由微软公司、荷兰ing银行、戴尔福特理工大学以及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和伦勃朗博物馆联合完成的。这幅肖像将进行公开展览,该展目前正在筹划中,具体日期仍有待公布。

  死后仍可办画展

  事实上,电脑作画已经成为了现代艺术家每天都会用到的绘画工具。英国画家harold cohen早在60年代末就着手开发电脑绘画程序aaron,并用他的半生与aaron机器人携手创作。上世纪80年代,cohen开玩笑说他是一个“死后仍然可以办画展的画家”。

  对于艺术创作,cohen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艺术创作不一定需要持续地做出决定,应该可以设计出一套规则,不需要深思就可以按照规则绘画,而制定规则的还是人类”。cohen表示:“比如让人工智能学会配色就能实现无数的图片创作,这也是人工智能的创造力,它甚至比我更擅长使用色彩。”

  事实上,在不同色彩的搭配上,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而通过电脑系统的反馈,人类艺术家能够注视着电脑作画,当绘制工作步步深入时,他可以决定画中的向日葵究竟使用什么样的黄色阴影更好。aaron计算机没有视觉系统,cohen设计了一套算法,随便给电脑一张图片,它就能够在色调、饱和度等方面做出平衡。

  那么机器是否能像伦勃朗或者毕加索一样富有创造力?cohen认为“未来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他表示:“机器必须先要学会自我感知。如果没有自我感知,机器的创造力永远比不上人类。艺术家的作品在人类的眼睛来看之所以意义深远,是因为它融合了情绪、心理和生理的诸多因素,是一个社会的产物。而某一天随着机器进化的深入,它们或许也能变得同样敏感,即使这一天没有到来,也不意味着机器就一定无缘创作。”

  “达芬奇法则”刺激创造力

  达芬奇曾经建议人们可以通过凝视墙上的污点或者随意性的标记来刺激创造力。艺术家能够从中努力“发明一些场景”。这有点像莎士比亚著作《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安东尼说过的“有时我们看到云彩像龙一样,看到蒸汽像熊或者狮子。”这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创作的灵感可能由此而来。

  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擅长干这样的事情。谷歌发明了一个代号为inception的项目,用软件模拟大脑神经元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行创作。这需要对数百万张图片进行识别训练,按照达芬奇的法则,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能够变成“艺术家”。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先向神经网络输入一张上面满是斑点的图片,然后命令网络进行调整,由于通过大量的训练,软件已经能够识别一些物体,它要从斑点中寻找任何与物体相似的地方。这时软件做的事情就是和安东尼从云彩中看到的动物是一样的。谷歌将这种画风称作“inceptionism”。

  但是目前为止,inceptionsim的画作还是太普通,太像照片。没有办法和雷尼-玛格丽特、萨尔瓦多-达利以及马克斯-恩斯特这些真正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相提并论。人工智能如何为视觉艺术增添风采,艺术家和科学家仍在积极探索。

  像莎翁一样聊天

  计算机的艺术创作还在诗歌文学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之际,微软旗下的输入法开发公司swift key开发了一款限量版的名为shake speak的键盘新应用,在这款应用中,通过联想功能,人们可以模仿莎士比亚的语言体系,说出莎翁的经典台词。这将令平时非正式的对话变得更加像剧本。比如你输入“哦,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么这个键盘输入就会自动弹出后半句“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再比如你输入“生存或是。。。”(《哈姆雷特》),该键盘就会联想下去“生存或是毁灭”来补全;或者你输入“。。。的道路”,该应用就会联想到“爱情之路,崎岖不平”(《仲夏夜之梦》).

  这款应用还会鼓励用户使用古英语,比如大量的thou、thee、thy来代替you(你);并且使用语气词作为对话的开始。比如“ha!”、“what!”和“hark”。

  swift key是通过学习了大量的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才能够创造出不同的写作风格。swift key团队负责人表示:“它用非常创新和有趣的方式将高雅语言带给普通人,通过shake speak的键盘应用让大众时刻能够重温莎士比亚隽永的文字。”

  不过也有尝试过该应用的人吐槽称“对方根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也许只有文学造诣在同一等级的两个人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对话。目前该应用仅限于安卓系统商店。

(责任编辑:df30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