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显示产业投入5000亿元 大而未强原因何在?
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国内面板企业首次表态。华星光电副总裁车汉澍近日在“2016中国半导体显示高峰论坛”上表示,鸿海与夏普联姻将对中国大陆面板业带来冲击与挑战。
群智咨询高级研究经理张虹认为,全球面板业将出现新的“铁三角”格局。尽管今年中国大陆将超越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但是,中国显示产业必须突破上游设备、材料的瓶颈,并在产线上均衡投资,才能从大国变为强国。
新铁三角
据张虹分析,全球面板业最早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三足鼎立;中国大陆面板业迅速崛起,催化了三国四地的竞争格局;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全球面板业又将呈现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新的“铁三角”格局。
鸿海2012年提出了“眼球计划”,主要整合和眼球相关的零部件和产品,以面板为核心,包括触控面板、上游材料等。收购夏普之后,鸿海眼球计划落地会往前迈开一大步。加上夏普,2015年鸿海的营收达到1630亿美元,在全球高科技公司排前三位,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收购夏普之后,鸿海必将加大在氧化物(oxide)背板的大尺寸面板布局,鸿海台湾8.6代线有规划做氧化物的面板。从小尺寸看,手机面板目前新的布局主要集中在ltps、oled产线,鸿海小尺寸面板的生产线布局非常丰富,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地区都有布局。
鸿海旗下的群创液晶电视面板布局在40到65寸的中尺寸;而夏普的电视面板基本上是60寸以上的超大尺寸,鸿海收购夏普之后,产品线将更加完善,有利于加强与一线品牌客户的合作关系。
在手机面板上,夏普主要向oppo、小米、魅族、中兴、乐视供货;群创主要向华为、中兴、tcl供货。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客户群将扩大,可以把夏普的面板客户转化为鸿海的手机代工客户;同样,鸿海的代工业务也有助于整个鸿海集团新的面板产品的导入。
据群智咨询的统计,中国大陆地区主流面板厂商的出货面积2015年同比大幅增长44%,同时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出货面积同比下滑,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产业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而日本、台湾地区的影响力有一定衰减。
但是,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到2017年,鸿海集团三家公司(群创、夏普、富士康)总的电视面板产能面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1%,一度成为全球第一,它的整体面板产能(还包括手机面板)逐步拉近与三星等的差距。全球面板业的新“铁三角”的格局将逐步形成。
三大痛点
反观中国大陆的面板业,过去十年飞速发展,但是离真正的面板强国,还有差距。
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显示产业发展快速,生产线从7条增长到2015年的22条,显示面板产能达4500万平方米,全球市场占有率从3.9%提升到20%,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地区。据预测,中国大陆今年将超越台湾地区,成为全球第二大面板生产基地,仅次于韩国。国内电视面板自给率不断提升,达到61.4%,扭转了电视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冷静地指出,中国大陆用了十年时间发展到了现今这么大的规模,进入全球第三。不过,仍然存在两大问题:首先,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模式并没有搭建起来;其次,政府在投资上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和持续。
胡春明说,一个完整的显示产业链,从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中游的面板,到下游的终端应用。到2015年为止,中国大陆在显示产业投资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其中4000多亿元都用于面板投资,上游材料和装备的投资不到1000亿元。从这个数据看,其实中国大陆的显示产业链还不够强。
“所以,今后无论是政府资金的导向,还是企业的创新发展资金导向,一定是以面板骨干企业为核心,向上游材料和装备来延伸和移动。”胡春明建议。
大而未强,还体现在产品线不齐全。华星光电副总裁车汉澍坦言,国内有10多条8.5代线,未来几年过渡释放产能,让整体供需看起来供过于求,但实际上存在结构性短缺。有一些产品尺寸是8.5代线的盲点,尤其从40到45英寸,还有65英寸。
“40、45和65英寸的电视面板,国内六大电视机品牌去年采购量达1900万片,几乎全部是从中国台湾地区、韩国进口,我们中国大陆蓬勃发展了这么多条生产线,但是依然一片都供应不了。”车汉澍感叹道。
因此,鸿海收购夏普之后,凭借完善的产品线,将对中国大陆的面板企业带来冲击与挑战。车汉澍预计,收购以后,鸿海系今年电视面板出货量份额将成为全球第一,在40、45、50、60、65、70的主力尺寸产品,加大对中国大陆客户的推广力度。“在40、45英寸挤压我们43英寸的份额,58英寸会以更低价格打压我们55英寸,为60英寸市场下探腾出空间。”
从效益看,目前中国大陆面板厂的单位面积获利性弱于日韩。张虹举例说,jdi(日本显示)和boe(京东方)2015年的营业额都是80亿美元,但jdi的单位面积营业利润明显高于boe,“我们应该深思后续如何在获利性上争取更大的竞争力”。
群智咨询的副总经理李亚琴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面板业要从大到强,必须完善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增加上游设备、材料的投资,同时弥补短缺的产品线。
(责任编辑:df302)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