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舆论透明有助合理引导公众通胀预期
媒体舆论可能会对公众预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而是会实实在在造成公众在消费、投资等各种行为方面的变化。而公众预期的微妙变化不仅会影响微观市场的表现,而且可能会对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冲击。
以公众对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的预期为例,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出现过的抢购风潮以及2007-2008年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国内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都与通胀预期有一定联系。因为通胀预期可以影响公众消费投资方式进而影响总体经济运行,所以稳定的通胀预期有助于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通胀预期的稳定程度对通胀走势和整体经济表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学术界和决策层都高度重视通胀预期问题,并且将通胀预期视为理解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公众预期很难直接观测到,同时公众行为方式背后隐含的相关信息不容易获得,因此各界对公众的通胀预期如何形成仍然知之甚少。
媒体舆论对公众预期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
为此,笔者对国内的媒体舆论、公众预期和现实通货膨胀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计算覆盖范围最广的“慧科新闻”和“巨灵财经”数据平台以及发行量及影响力居于国内前两位的参考消息和人民日报中关于通货膨胀等相关主题词的报道篇数和语气,对2001年一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期间的媒体舆论信息进行量化。
由于不同文章的报道内容和评论角度不同,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影响也可能不同,所以在确定文章数目的基础之上需要对报道内容又进一步加以区分。通过全文阅读和语气判断,笔者将新闻报道分为三类(完全遵照报道原文的基本内容、语气和常规逻辑进行划分):首先,对公众通胀预期会产生正向影响的新闻,记为+1。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报道当前物价水平较高或者未来物价水平有上涨的趋势或者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等。常见标题如“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全国cpi创新高”、“专家表示未来我国通胀压力较大”以及“央行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其次,对公众通胀预期可能产生负影响的新闻,记为-1。这样的报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报道我国物价水平下降或者通货紧缩的现象,另一类则是在通货膨胀为正的背景下报道政府抑制通胀的措施或者物价水平出现了拐点等内容。常见的标题如“cpi创22个月以来新低”、“打击通胀紧缩政策急,央行第五次提升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最后,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产生中性影响的新闻,记为0。此类报道一般不带有倾向性感情色彩,仅是对现实经济状况的描述性报道,如“货币稳健,助力经济平稳健康”等。这样,我们根据不同语气对应的报道数量,计算出媒体报道数量的净值,即正向语气的报道数量减去负向语气的报道数量(中性语气计为0)。
然后,分别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城镇储户收入与物价扩散指数表”中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和《证券市场周刊》的宏观经济预测获得公众预期通胀率。
在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严谨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媒体舆论对公众预期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媒体对于通货膨胀等相关内容的报道越多,公众对未来通胀率上升的预期就会更加强烈。进一步通过设立具有微观基础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分析公众预期对现实通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媒体舆论显著驱动公众预期,媒体舆论对公众预期变化的解释程度接近30%;单份报刊每增加1篇关于物价上涨的相关报道,公众预期通胀率会上升0.1%-0.2%;同时,公众预期又对现实通胀率具有显著驱动效应,公众预期通胀率每上升1%,现实通胀率上升0.5%-0.6%。因此,正确引导媒体舆论、减少负面情绪报道、深化新闻媒体“走转改”活动对于稳定国内通胀预期进而平抑通货膨胀具有重大意义。
透明化信息以减少负面影响
以上研究结果为新时期我国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对于货币当局而言,显然需要高度重视媒体舆论对公众预期的影响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宏观政策调控发生微妙变化的时期,可以考虑与新闻媒体进行更加充分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合作、协作促进媒体舆论的信息更加丰富和透明,进而实现对通胀预期和现实通货膨胀的有效管理。新闻媒体报道越开放,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就会越多,信息就会更加透明。而只有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和开放,可能就会弱化以吸引公众注意力的负面情绪报道对公众预期的影响。从长期看,开放的媒体报道可能更有助于弱化媒体舆论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影响。
总之,新闻媒体与相关决策层需要协同努力,特别是针对通货膨胀等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更需要双方积极配合,避免主观色彩浓重、有违基本事实的夸大报道和负面情绪渲染。从相关研究的引申意义来看,媒体舆论的影响可能不仅仅在通胀预期层面,而且可能对宏观政策相关的其他方面也存在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值得对媒体舆论与宏观政策的联系进行更多层面的深入分析。显然,这些分析将对相关研究结果带来更多的补充和更新,同时将为我国宏观政策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施行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责任编辑:df133)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