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时事

中国低碳发展报告:能效投融资过于依赖财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节能减排领域也需要算经济账。

  上周末 (3月22日),《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该报告由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研究编写,报告指出,现有的能效投融资模式难以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主要表现是能效融资缺乏多样化的市场融资渠道等。

  目前煤制天然气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一种手段被广泛关注,但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类项目存在资源环境影响和高碳风险,可能造成“区域治霾、全国增碳”的治理困境。

  能效投融资过于依赖财政/

  能效投资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清华大学这份报告将能效投资定义为用于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的增量投资,不包括与能效相关的基础建设投资,例如企业为扩大产能进行的厂房建设等。

  报告称,2011年中国在能效领域的投资约为4162亿元,而中国也是当年世界上在该领域内投资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能效投融资采用了以政府资金带动社会投资为主的模式,并通过建立多项专项资金来保障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此外还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来保障节能目标的落实与执行。

  但我国能效融资中财政的影子显然过大,报告显示,财政资金占总融资额的30.3%,企业自筹资金占49.7%,其余渠道资金仅占20%。能效投资仍严重依赖政府补贴,2011年能效领域财政资金投入达1262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投入领域来看,消费领域的投资,比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占中央财政在能效领域内投资的73%。 齐晔表示,这些政策在2008年前后推出,以刺激内需和帮助国内制造业免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为目的,但并非可持续的消费侧节能政策。

  总的来看,报告认为,传统融资模式在“十一五”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国基本实现了这一时期的节能目标。然而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这种融资模式的缺点却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能效投融资过于依赖财政投入,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效应显著减弱,财政资金投入难以有效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亟待多样化融资渠道/

  除财政投入比例过大外,融资渠道匮乏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企业自筹资金占比,2011年,企业自筹资金共计2067.8亿元,占能效总融资额的49.7%,其中92.8%用于工业领域,占工业领域总融资额的67.7%。

  齐晔说,这反映了工业企业依旧主要依赖自筹资金完成节能项目的现状,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占工业领域总融资额的比例仍旧较低。

  在能效投融资资金来源单向化的同时,“十二五”期间,随着节能改造逐步进入深水区,改造项目的技术难度将增大, 单个项目的节能能力将降低,节能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节能改造的投入需求将不断增加。

  齐晔建议,从投资方面来看,我国应拓宽参与能效投资的主体范围,大力宣传和推广建筑节能技术,鼓励公众实施家庭住宅建筑节能改造。

  “通过制定完善的产业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将节能服务公司培养成为规范化、专业化的能效项目投融资和实施主体。”齐晔说。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模式是新兴的融资模式,也是中国政府探索市场化能效融资机制的积极尝试。

  2011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额已达412.43亿元,约为能效领域总融资额的十分之一。节能服务公司运用市场机制开展节能服务,融资渠道较多,包括财政资金、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私募和租赁业务等。

  齐晔认为,当前需要积极探索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能效投融资机制。从融资方面来看,需要开拓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创新能效融资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模式。

  在政策上,有专家特别建议称,由于节能市场建设尚属起步阶段,过去中央及地方政府所出台和实施的不少政策属于短期的临时政策,不利于能效投资资金来源和渠道的稳定。因此,“十二五”期间,应加强政府在政策设计、政策出台和政策实施等方面的合理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责任编辑:df11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