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发展指数好于去年同期 前2月经济整体平稳
今年一季度国际机构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较多。
根据当时数据,1-2月的经济形势的确不是很乐观。
比如1至2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7.9%,创下2002年12月以来的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8.6%,是2009年4月以来的新低。消费创下2004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1-2月单独计算),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14年1-2月增速只有11.8%。
不过,经济形势或许并没有这么糟糕。
根据21指数课题组的测算,今年1-2月21发展指数为10.47%,高于去年同期10.24%的水平。
其中1-2月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长4.3%,高于去年3.9%的水平。同时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长14.7%,也高于去年同期10.1%的水平。考虑到今年冬季气温高,空调用电少的情况,今年头2个月用电好于去年,说明经济比去年同期并不差。
21发展指数由全社会货运量、全国工业用电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广义货币(m2)4项内容构成,权重分别为25%、20%、25%、30%。该指数主要用于测算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和走势。
这种1-2月经济数字不是很好的情况,在去年就出现过,当时很多机构也看空中国,今年一季度也如此。不过,去年全年经济增速仍实现了7.7%增速,与2012年增速一致。
很多人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看经济变化,其实并不一定靠谱。主要原因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动力,已经由过去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转为第三产业。
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提高,达到46.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2.2个百分点,这是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多,同样增长一个百分点,能解决更多的就业。
2013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万,平均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可以解决17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这是历史新高。目前就业未出大的问题,这表明经济整体并无恶化迹象。
事实上,经济进入3月转好的信号已经出现。比如3月1日-24日,全国日均发电量148.9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8.48%。这大大高于1-2月日均发电同比只有5.5%的增速。这表明实体经济在逐步转好。
加快改革步伐释放经济红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今年不会出台短期经济刺激措施,即使经济低于7.5%的目标,只要有充分的就业,有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就可以容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平均经济增速为10%左右,2012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下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下降到7-8%之间,目前还处于从高速经济增长,进入到中高速的转换之中。
此时再依靠过去单纯做大工业投资,只会加重产能过剩,经济更加没有可持续性。而去年在没有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前提条件下,经济仍保持了7.7%的增速。
这与改革加快有关,比如去年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30次是研究改革的相关议题。尤其是去年简政放权416项目,这使得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十多年来最高的。这直接反映出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提升的证据。
今年要确保7.5%的经济增速,还得依靠改革措施的落实。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还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200多项行政审批权限要下放。还要抓好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等行业。此外,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等工作,也需要加快。
多年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旧36条也出过,但是实际很多难以落实。究其原因,与很多部门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很好地推动改革有关。比如民间资本办银行,比如民营企业进口成品油,民营企业进口农产品的配额限制等,都存在很多障碍。
今年的很多改革措施,仍只是已经有些共识的内容。相当多的领域,比如房地产改革,土地改革,甚至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其实还缺乏共识,也缺乏顶层设计。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不少部门和单位也成立了类似的小组,不过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很多部门提出的改革措施,仍只是从自己的部门利益出发。
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推行的改革任务,以及未来几年内需要推进改革的相关路线图,还没公布。进一步将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内容细化和落实,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df111)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