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倒逼中国重构融资格局
外部资金流向生变 内部结构调整紧迫
临近第四季度,国内金融的新常态格局日渐明朗。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金融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从监管层到市场,盘活市场资金流动性和缓解“融资难”成为阻击GDP下行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内融资格局正在悄然重构。
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2014第八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表示,因为全世界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概有超过6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因为资产价格降低,虽然风险高,但是借钱的积极性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发债的规模、借钱的规模、融资的规模大幅度上升。
“从2007年开始中国的社会融资量就节节上升,因为钱多,所以借钱的也很多,与此同时,外资占当地债券市场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朱民说。
在朱民看来,当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候,6500亿美元是留在新兴经济体还是撤出,将对新兴经济体甚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实际上,国内经济已处于“换挡期”,在调结构方面存在紧迫性。“银行120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中间,大概有80万亿贷款。这80万亿的贷款,最主要投向的行业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肯定是国有居多,第二个重要投向是重化工业,如电力、钢铁、化工和石油等。”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分析称,“另外,中国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是66%,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在65%,企业其实需要减杠杆。”
然而,实体经济仍面临融资难问题。专家称,如果银行贷款压缩,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GDP增速和经济平稳发展,因此,发展直接融资工具取代银行贷款越来越重要。
“在社会融资规模当中80%至90%都是贷款,在间接金融为主的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风险都集中在银行,而且全社会的杠杆率都比较高。面对各种金融的创新,在我们的存款利率上限控制的时候,应该让更多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到直接融资当中去,这有利于我们国家金融结构的调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论坛上指出。
吴晓灵认为:“我们现在的利率市场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利率水平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我国的资金太多,但是资金又太贵,难以反映真实市场供求,我们应该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吴晓灵建议,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制度体系建设促进市场合理配置资源;要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促进银行基准利率的形成;要发展银行同业存单,通过同业存单公布的利率和买卖的利率,来形成在市场自律基础上所形成的利率;要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发展国债期货市场,完善无风险收益率形成机制;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改革,强化市场主体行为约束。
“中国金融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内的改革、对内的开放,尤其是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对民营资本开放金融准入,很多细节都体现在如何对内改革开放,让中国的金融从间接金融走向直接金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说。
【第一现场监测】今天小编就在众个股中,发现这样一只军工航天龙头+无人机概念+重组+歼系列战斗机+太阳能高成长黑马股,此股其基本面良好,是业内龙头企业,而且行情景气度逐步提升,技术上看,该股建仓完毕,拉升迹象明显,主升浪行情马上展开,后市极度看涨!50%的收益正等着你!心动不如行动!
如果朋友们想知道该股代码,只需填写下方端口,即可在一分钟内免费获得!(了解最新最及时的股市互动资讯、传闻内幕、飙涨金股,请添加第一现场微信号:club591hx)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