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信贷回升显示政策稳健 定向调控或继续贯穿四季度
继7月数据大幅滑坡之后,最新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出现大幅回升。尽管同日公布的8月末m2增速较上月有所下滑,但结合李克强总理“在控制范围之内”的表态,中国的货币政策基调近期或不会改变。此外,由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加上决策层对改革的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有望继续成为第四季度政策发力重点,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操作的侧重点或仍是通过定向量化措施,如定向降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措施对经济进行调控,这或成为贯穿今年第四季度调控的特征。
8月信贷回归正常“轨道”
据央行9月12日公布的信贷数据,中国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9574亿元人民币,环比多增6837亿元,同比少增6267亿元。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25亿元,较7月份3852亿元的数据大幅回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的7000亿元。此外,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75万亿,同比增长12.8%,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下降,但距13%的年度增长目标差距亦不大。
8月信贷数据较7月份出现企稳,再加上决策层在“全面宽松”这一选项面前定力十足,这或预示着货币政策将不会全面放松。李克强总理9月10日表示,中国有能力防范经济出现大的起伏,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值得关注的是,李克强总理此前罕见的提前透露,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只有12.8%,但他也表示这在控制范围之内。多位分析师认为,年底前预计还是以定向的宽松为主,全面刺激的可能性很小,这几乎已成为市场共识。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中国希望保持稳健、适度的信贷增长以帮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社会融资规模的低迷可能夸大了整体信贷的疲弱程度。汪涛认为,总体来看,中国整体信贷增速的确在放缓,但幅度较温和,并非急剧收缩。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变化,同时信贷增长将保持稳定,不会进一步恶化,但也不会加速。交通银行金融分析师徐博持类似看法,他认为中国近期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下半年采取大力度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很小。
央行货币政策“定力十足”
今年一季度7.4%的gdp增速表明“稳增长”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央行一直不愿释放全面放松的信号。为了稳定宏观经济走势,并满足经济薄弱领域对融资的需求,央行今年使用了一系列“创新”手段来定向调控货币,促使资金流向三农等领域,定向调控在此后成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关键词”。
央行分别于今年4月和6月两度进行“定向降准”,在既避免“钱荒”又避免流动性泛滥的同时,更直接地扶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即使在出现罕见收缩的7月信贷和融资数据出炉之后,央行依然保持了极强的定力。
7月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同比大降,其中,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仅为2731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央行随即发文解读,将数据回落归因于季节性等因素,表示数据仍在合理区间,并重申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
半个月之后的8月27日,央行宣布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人民币,此外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这一“定向降息” 之举再度打消了市场对全面宽松即将出炉的猜测。
接二连三的定向宽松措施,以及在数据面前的极大定力,显而易见是央行配合国务院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之举。针对定向降准,央行在《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作出专门解释:“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较大,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宜依靠大幅扩张总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报告同时也指出:“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总体走低的形势,保持定力、主动作为。”
政策将与“新常态”相适应
展望第四季度,经济依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国家统计局9月13日发布的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月发电量、8月发电量等数据均不及预期,印证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这就需要中央出台一定限度的稳增长政策。但从更长远的周期看,中国经济提质减速已成为必然趋势,稳增长除了要实现短期经济增长之外,更应着力释放长期经济增长潜力,货币政策也应与此相适应。
从以往的经验和分析来看,如果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全面释放流动性,非但难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痼疾,反而会让经济结构调整半途而废,放松银根只会导致更大的不平衡,却难以促进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健康的实体经济部门。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充分保持定力,将其对经济的理性判断传达给市场,也可引导市场的预期。
可以预见,为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和加速经济转型的需求,决策层将继续增强宏观调控预调微调力度,继续在落实定向调控措施上持续精准发力,既稳增长,又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既稳当前,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df142)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