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时事

汇丰PMI分化背后:服务业“逆袭”缓解就业压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汇丰pmi分化背后:服务业“逆袭”缓解就业压力

  种种迹象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化趋势正在加大。

  23日公布的汇丰pmi初值显示,中国9月制造业pmi虽然小幅回升至50.5,但就业分项指数初值下滑至46.9。而中国8月汇丰服务业pmi升至54.1,创17个月最高,显示中国服务业的扩张迹象。

  其实,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传统制造业寻找新盈利点,需要服务业的支持,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转型升级中衍生出对服务业的需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选取服务业和制造业两类企业进行综合对比,并分析两类企业对现阶段就业的拉动情况。结果表明,相较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一些服务业企业正在逆势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阶段调结构造成的就业压力,这预示着中国调结构正在向预期方向发展。

  9月23日,汇丰公布的中国9月制造业就业分项指数初值下滑至46.9,创2009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服务提供商却表示其用工人数正处于适度扩张中。汇丰银行对此表示,从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来看,就业率呈现两极化趋势。

  官方和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服务业对经济最显著的贡献在于对就业的拉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收了大量新增就业。

  “现阶段中国发展服务业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吸纳就业。”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服务业的发展能够缓解由于调结构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从这一层面比较近期制造业与服务业pmi数据不难发现,中国的结构转型正在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制造业:吸纳就业空间收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数据分析及实际案例发现,依靠制造业解决新增就业问题的空间正在逐渐缩减。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在2013年出现缩减趋势,占比30.2%,较上一年下降0.2个百分点。而在此前的3年里,该数据还保持着年均近1%的增长幅度。

  业内专家将制造业吸纳就业空间缩减的原因首先归结于产能过剩造成的经济结构调整。蔡进告诉记者,制造业正处在产业调整关键期,特别是一些原材料行业,在去产能化的过程中自然会造成就业压力。从目前公布的指数看,制造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之前各界比较担心的就业压力。

  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山西省某煤焦企业员工告诉记者,该企业曾经拥有员工500多名,年产一级冶金焦碳40万吨,但由于今年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该企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现在员工基本全部离岗,厂子里只有几名留守人员。”很多离职员工后来转向就职于餐饮、租赁、家政等服务业企业。

  除上述原因外,影响制造业企业用工量的因素还有中国人口红利趋向消失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对河北、甘肃两地制造业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面临“招工难”。河北白沟某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我们现在最大的经营困难就是招不到足够的工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晓波对记者分析,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会迫使企业研制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现在很多地方出现机器代替人力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人力被机器所替代,也就意味着,制造业所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会缩减。”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减员增效”,制造业新增就业岗位已经受到机械化的冲击。

  按照国外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制造业解决的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天花板”为23%,而中国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这个比例。因此,决策层开始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解决当下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一些制造业企业目前面临较大就业压力,但其中的高新技术制造产业用工需求依旧比较旺盛,但毋庸置疑,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

  服务业:就业形态趋多/

  决策层认为,今年就业总体态势平稳,得益于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创造出的新增就业岗位。8月汇丰服务业pmi分项指数显示,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指数出现分化。汇丰银行表示,“商品制造商用工人数连续第十个月缓步下跌,服务提供商却表示其用工人数正处于适度扩张中。”

  事实上,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2013年开始出现“非常态”增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人社部公布的《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发现,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接近3亿人,占据全国就业总人数的38.5%,比第二产业高出8.4个百分点。以此计算,截至2013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第二产业6500万人。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都对记者表示,第三产业占比还将继续增加。专家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一方面,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张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另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服务业本身吸纳就业的能力强于制造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24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制造业每百亿元产值吸纳的就业是9.28万人,而服务业每百亿元产值吸纳的就业则可以达到11.3万人。

  人社部在解释“为何gdp增速放缓并没有影响就业”时也做出这样的测算:2008-2012年期间,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点,平均带动就业70万人,而同期第二产业增长一个点带动的就业人数是61万。基于此,人社部的解释非常明确:服务业的增长快过制造业,吸收了大量新增就业。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微博)以新上市的阿里巴巴为例,对记者分析,目前通过该公司进行网络创业就业的总量已经接近1000万人,相当于2014年政府全年就业目标数量。另外该公司还影响了全国31家物流企业的95万雇佣人员、超过4000家零售运营商和4万个 “淘女郎”的就业状况。

  而阿里巴巴集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全国网店还存在122万人的缺工总量。李长安与清华大学科学学院经济学教授刘鹰均对记者表示,“新经济形态下,像阿里巴巴这样的服务业企业还将拓展出更多的就业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麦肯锡7月底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报告称,受互联网影响,中国未来最高达4600万个新岗位的出现将抵消生产率提高导致的失业。

  就业分化预示调结构向好/

  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使就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209万人。“对比往年情况,这一数据确实有所增加。”数据发布方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对记者说。

  陈宇从服务业自身特点分析其中原因:“目前服务业还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且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种类不断扩大、新兴服务门类逐渐增加;二是增员增效 ,吸纳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服务质量。”

  国家统计局方面也表示,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可以有效吸收规模庞大的新增就业人口。9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截至到8月份,中国的城镇新增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接近全年目标。

  蔡进等人认为,上述事实透露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扩张还受益于各种改革放权的激活。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微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8月6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将营改增试点扩至服务业全部领域,这也就意味着,“营改增”将以服务业减负为切入口,直接拉动就业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从结构上讲,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仍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消费服务业上,高端的、新兴的生产服务业相对比较落后,不能满足中国结构转型的需要。因此,中国服务业将面临巨大的从传统的消费服务业向生产服务业升级的机遇。另外,就全球服务业的水平而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在60%左右。而我国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才达到47%,因此无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还是吸纳就业人数,都有很多潜力可挖。

  蔡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应该大力发展最能吸纳就业的服务业;其次,通过简政放权,继续放开服务业市场限制;第三,给予服务业企业在财政和税收方面支持,降低服务业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

(责任编辑:df12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