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回购利率下降至3.4%
央行正回购中标利率年内第三次出现下降。
10月1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延续了20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则降至3.40%。这是继7月14日、9月18日之后,年内的第三次下降。
对此,民生证券宏观研究报告指出,10月以来银行间流动性持续宽松,7月初至今的14天回购利率已由4.4%高位回落至3.3%,这实际上反映了“非标”萎缩和银行风险偏好回落,银行流动性头寸“无处可去”式宽松。正回购利率顺势出现下调,旨在弱化银行将流动性头寸上缴至央行的动机,激励银行将更多的流动性配置于信贷类资产。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则认为,在总量宽松的背景下,维持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同时通过小幅度回笼以维持流动性平衡和预期的适中管理,保持货币市场稳健偏松状态,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目标。
10月12日,在第30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部长级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就业情况好于预期,通货膨胀稳定在较低水平,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预计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货币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审慎的政策立场,开展信贷和宏观审慎政策,来确保资金、信贷和社会融资的合理增长,同时将流动性维持在合理水平。
释放更多基础货币
近一段时间以来,资金价格整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显示市场资金面总体呈现偏松的状态。
截至10月1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产品涨跌幅基本不超过1 bp,其中隔夜、7天期、14天期品种shibor分别只有2.538%、3.005%、3.286%。实际上,近两周以来,隔夜shibor一直维持在2.5%-2.6%一线的较低水平;而7天期shibor基本维持在3.0%上下小幅度波动。
市场资金利率维持较低水平的背景下,正回购利率回落,亦在情理之中。
正回购回笼的流动性规模体现的是金融机构主动申报的需求量,并非强制。一般而言,正回购利率下降,会降低银行上缴流动性头寸至央行的动力,实体经济将获得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此次正回购利率下调,反映了几个信号。
一方面,他认为目前实体融资需求不强,8月m2收缩至12.8%属货币供给内生性收缩。通过降低正回购利率,弱化银行将流动性头寸上缴至央行的动力,等同于释放了更多的基础货币,为实体货币流动性派生提供源头活水。
另外一方面,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管清友认为,收益率曲线过于平坦化,10年期国债减去1年期国债衡量的期限利差仅为27bp,若短端利率降不下去,长端利率同样降不下去。正回购利率顺势下调,有助于打开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进而在经济低迷时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短期流动性走向何方
上周(9月28日-10月12日),公开市场共有610 亿元正回购资金到期,无逆回购或央票到期,而央行期间进行了两次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因此公开市场实现了210亿元净投放。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认为,虽然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但央行延续正回购操作则表明了流动性宽松的现实和央行维持货币政策一贯连续的思维。之所以在公开市场净投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节后面临着存款准备金补缴和10月财税上缴国库的资金收紧,虽然有节前新股申购锁定资金的解锁,但提前准备流动性对冲和稳定市场情绪以保障流动性平稳,则是央行三季度以来形成的良性操作。
对于本周(10月13日-10月19日)的总体流动性而言,公开市场分别有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3年央票到期,形成400亿元自然投放,且都在10月14日。所以,10月14日,公开市场实现了200亿元的净投放。
上述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认为,预计本周公开市场将呈现净回笼。另外,对于到期央票,如果续作容易使已形成稳定预期的心理发生波动,不利于稳定货币政策下金融改革、风险缓释、结构转型和改革等政策的推进;资金价格方面,除了短期扰动因素外,财政上缴国库的影响不足以颠覆当前总量宽松的状态,宏观基本面和稳定金融市场的意图又不足以出台大幅度收紧的动作,市场资金价格继续维持低位的格局是基本确定的。
(责任编辑:df127)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