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时事

预估“十二五”收官:就业和民生好于增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摘要:从主要指标看,经济目标完成无虞,就业指标呈现出亮点,而作为“十二五”规划突出特点的民生方面,预计将在今年取得大面积的突破性进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献词中提出,要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这意味着政府各部门将进入冲刺模式,保证完成任务。那它们将如何冲刺呢?《第一财经日报》近日从多个渠道获悉,各部门冲刺的第一步,就是陆续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梳理和盘点工作。

  记者从官方人士处获悉,上月末,国家发改委邀请有关人士和各领域专家召开了“十二五”规划评估座谈会,就目前规划的实施情况等作出评估,并提出意见建议。有知情人士对本报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4个主要指标,过半指标的实施进度好于预期,但环保、能耗等指标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今年仍需加快各项改革的步伐,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从主要指标看,经济目标完成无虞,就业指标呈现出亮点,而作为“十二五”规划突出特点的民生方面,预计将在今年取得大面积的突破性进展。

  新常态:从实际出发不攀比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列出了国内生产总值(gdp)、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镇化率三个目标。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gdp能否如期完成最为受到关注。此前,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公开发布会上表示: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年均增长7%的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此前三年里,gdp增速分别为9.2%、7.7%和7.7%。尽管2014年的数据还未最终公布,但从官方表态来看,gdp仍处在7.5%左右的合理区间。中国社科院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7.3%,符合全年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个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但许多地方从2013年的“十二五”中期评估开始,出现了陆续调低经济增速目标的现象。比如,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将北京地区gdp年均增速由8%调整为7.5%左右;苏州市将增速目标由12%左右调整为10%。四川省也将年均增长目标由12%左右调整为11%左右。

  地方发改委人士对本报称,制定目标初期地方经济都发展得较好,进入调整期后发展有压力,调整目标也属正常。

  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昨日也对本报称,从一开始就没有对地方“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指标做出强制性安排,而是更强调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要攀比。

  在经济增速背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去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整个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到49%,高出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这也使得“十二五”规划中的服务业增加比重目标有望得以提前完成。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做报告时还透露,2014年上半年,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6.4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33.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21%,实现利润增长22%。

  新思维:先就业后增长

  “大家都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但是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就业情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关于就业的言论显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变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预计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将超过1300万人。这个数字与上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不相上下,并且2014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就业目标前三季度就已实现。在2014年经济增长比上年放缓的情况下,实属不易。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求五年期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即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等。由于这几年来城镇新增就业都高于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的目标,失业率也都远远低于5%,预计完成目标难度不大。

  官方人士对本报称,“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高层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加码的同时,就业政策的制定思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上述官方人士称,人社部往年在确定就业目标时,一般参考的都是经济增长速度。但去年开始,这一思路发生了转变,有关部门开始先考虑让就业达到一定水平,再考虑经济增长,遵循“保就业是经济增长的下限”的思维。

  居民收入跑赢gdp、财政收入

  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时期,官方解读人士就曾称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此外,有专家向本报表示,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提高国民收入和收入分配也是“十二五”规划聚焦的重要内容。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9.8%和7.1%,增速同比均提高0.6个百分点;二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达到2733元,同比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上半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倍差为2.77,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同比连续5年缩小。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高于经济增速0.9个百分点。

  此外,去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提高。

  

(责任编辑:df15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