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贸易逆差”是误导性说法
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15日在南昌召开的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旅游贸易逆差”是误导性的说法。
李金早说,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中国存在巨额的旅游贸易逆差”,说2013年中国旅游贸易逆差730亿美元,2014年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增长近50倍,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但是,这实际是一个误导性的说法。
李金早指出,出境旅游支出和入境旅游收入,目前不是同一个统计口径,不具备可比性,更不能简单相减。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海外旅游花费的调查统计制度体系。出境花费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境外中国公民的花费,它既包括了旅游,也包括了求学、就医等花费,它是一个大口径的统计。
而入境旅游收入,只是对入境游客进行抽样调查的旅游花费,两个统计数据口径一大一小,不能简单的直接相比,更不能直接相加相减。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出境旅游执行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标准,口径中包含了长期(超过一年)医疗和留学费用,除常见的出境旅游消费外,留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学费、食宿等花费以及在外短期工作人员的当地消费也划入国际服务贸易项目统计范畴。而国家旅游局测算的入境旅游收入数据则执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标准,未包含长期(超过一年)医疗和留学费用,二者在统计口径上不相同。
此外,出境旅游花费和入境旅游花费还存在一个统计口径的差异,入境旅游花费调查分为过夜和不过夜,出境旅游花费调查则不分过夜和不过夜。而且,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境外花费,是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布的中国人入境花费整理计算的,而各国和地区对游客在当地的人均花费统计测算方法不尽相同,各国游客花费数据也不具备可比性。
他强调,出境购物花费高有着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和政策制约因素。中国出境旅游花费高,主要就是高在境外购物,特别是到国外购买奢侈品上。联合国2008版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旅游卫星帐户部分的调整,已将奢侈品购物从服务贸易中调整到货物贸易,中国出境旅游花费会在所传言的数据上大大减少。而且,中国出境旅游花费有着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和政策因素,主要是关税高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这不是典型旅游消费行为,而是一种贸易替代。随着自贸区建设、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出境游客消费逐步成熟,这种排浪式的海外购物特别是购买奢侈品消费将会发生理性回归。现有研究发布的数据,没有扣除这些因素。
他称,测算出境和入境旅游花费应该进行结构性分析和调查估算。2013年,入境旅游总人数12907.78万人次,出境旅游总人数9818.52万人次,目前入境旅游比出境旅游人次还多3089.26万人次。出境旅游的地区结构与入境旅游地区结构也基本一致。应该对港澳台、亚洲、欧美等主要客源市场出境和入境花费进行对比调查分析,而不应笼统的说出境和入境旅游花费。此外,计算差额还应该扣除海外接待体系的资金回流,以及出境旅游花费中发生在国内费用。
因此,要正确测算出真实的入境旅游花费差,就必须扣除上述因素。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的初步调查研究,扣除上述因素后,不仅没有所谓巨额的中国旅游贸易逆差,还存在顺差。
李金早还说,不应当将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割裂孤立的看,而应建立“旅游入出境总人次”的概念。中国已从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的双重旅游国,这是民富国强、旅游发展的表现。
(责任编辑:df154)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