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有久久为功的恒心
中国环境报讯:众所周知,气象条件是大气污染的外因,污染排放才是内因。打赢蓝天保卫战,除了“天帮忙”,更需要“人努力”。有专家通过空气质量模型和气象综合指数分析指出,2017年和2018年,气象条件在空气质量改善中起到助推作用。2017年与2016年相比,在空气质量改善贡献中,“人努力”占70%、“天帮忙”占30%。
环境质量改善是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水平提升而逐步实现的渐进过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较长时间。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虽然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下降,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还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尤其是在遭遇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老天不仅不帮忙,很可能还帮倒忙,成为严重空气污染的“帮凶”。不时袭来的重霾提醒我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要有久久为功的恒心,“天帮忙”虽重要,“人努力”才是根本。
从总体上看,当前,大气环境质量还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大气污染治理仍在爬坡过坎,空气质量改善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改变,“人努力”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虽然一些区域确实存在外源性污染,也会遭遇静稳、逆温天气影响,但毕竟是短暂的。减轻大气污染,不能消极地“等风来”,根本还是要管控好污染源。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才是治本之策。如果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上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缺失“人努力”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会错失良机,致使环境质量恶化。
面对蓝天白云,千万不能自满松懈、放松要求;面对不利气象条件,千万不能丧失信心、改弦更张,轻易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其实,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治理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
打赢蓝天保卫战既要动真碰硬科学干,但是又不能蛮干。大气问题,表象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成因相当复杂,涉及工业排放、燃煤、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秸秆燃烧等诸多因素,需要在溯源的基础上,建立源清单,明确作战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切实管控好燃煤、工业、秸秆焚烧、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等,精准发力,联动治污。唯有一点点“抽丝”,方能一点点“除病”。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