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4年亲手养大一个中国味品牌,如今要被迫拱手让人?
值500亿的品牌将何去何从?
作者丨徐艳丽
把一罐6块钱饮料卖出200亿年销售额,24年不涨价、累计卖出300亿罐。
“中国红牛之父”严彬,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听过、喝过他的饮料。
开创
上世纪70年代,泰国曼谷街头,一个怀揣梦想从河南而来的中国青年,倍感落魄地在“唐人街”寻找工作:
只要收留我,不论薪水,管饭就行。
1984年,刚满30岁的严彬靠在泰国唐人街做学徒、打苦工艰难积累起原始资金,创立了华彬集团。
此后十年,这个年轻人靠勤勉和精明的投资眼光,在物业、旅游和国际贸易经营中步步为营、实力大增。
1995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严彬回国创业,躲过一场金融浩劫。一次机缘,他遇到红牛发明人、泰国天丝集团创始人许书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将红牛饮料引入中国。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严彬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品类格局。
红牛,一种诞生于泰国的提神饮料,主要成分由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合成,目标消费群体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通宵熬夜后喝一瓶,具有令人称奇的提神醒脑功能。
90年代的中国饮品市场上,健力宝、乐百氏、娃哈哈等民族品牌正与国外大牌打得不可开交,市面上还没有公司去开发这样一款面向大众的功能性饮料。
此前几年,泰国红牛曾向中国发起过一次进军,但因不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缺乏市场准入条件而失败。
为了取得决定中国红牛市场准入的保健食品批文,严彬携泰国天丝引入两家老牌国企做股东,四方签订了50年协议,约定红牛公司在中国唯一被授权生产、销售红牛饮料。
取得授权后,严彬带着红牛再次找到国家主管部门,一项一项比对审批条文,调整配方,找专家论证功效性及安全性,终于使之合规;
商标注册环节,严彬发现红牛的“斗牛”商标图案已经被人注册,他自己垫资30多万元,耗时大半年,终于买断了对方对该商标所有异议的权利主张,96年底顺利注册下来。
历经层层检验过关、审批,红牛成为首个拿到国家保健食品批文的功能饮料。
数月之内,谈判、签约、投产、上市顺利进行!
中国第一款本土功能饮料正式诞生。
▲红牛公司开业
坚持
1996年,万人空巷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期间,一句“红牛来到中国”的广告语引起亿万观众注意。
不过,跟彼时电视上狂轰滥炸的“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健力宝,让世界尝尝中国味道”、“乐百氏,今天你喝了没有”这些接地气的广告相比,红牛刚上市时的“红牛来到中国”、“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太无法引起国人共鸣了。
此前没有任何功能饮料概念的中国消费者,有的误以为红牛是药品,有的听了广告还以为是卖汽车用品的。
上市2年,销路惨淡。
严彬大冬天里带着团队到长安街上“扫街”,把一罐罐红牛送给每一位路过的出租车司机。 去市场考察时逢店必进,路边小店里只有两罐红牛,他也要挪到货架上最显眼的位置。
高调亮相糖酒会;在深圳罗湖海关竖起大幅宣传牌;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耗费巨资投放央视赛事转播广告……
1995~1998年,
严彬为中国红牛的推广投入超2亿广告费,
赚了人气,但销售却未达到预期。
初创时的原始股东们陆续离场,严彬抵押了全部个人资产,并以原价3.5倍的价格购买了他们的股权。
彼时的红牛知名度渐渐提高,但广告没有辨识度,国人对功能饮料概念完全陌生。 先吃螃蟹的红牛付出了教育市场的巨大代价,想要活下去,严彬必须快速找到红牛本土化营销的法门。
深入研究中国消费者审美后,他说服泰方将包装改为通体金黄灿烂的罐体,再配上两只红色斗牛,十分惹眼,且与其他饮料有了差异化。
一次会议上,严彬把自己和高管们关在屋里头脑风暴,否定了数十个方案后最终采用了“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这句经典广告语。
认定了国人对功能饮料和健康消费观念的缺失,严彬决定拿出全部家当再次发起广告攻势。
如果还没有起色,用了三十年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严彬将与中国红牛一起破产。
这一次,命途多舛的中国红牛终于红了。
“困了累了喝红牛”、“有能量无限量”、“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伴随超具穿透力的广告语以地毯式传播大面积铺开,加上一系列品质与包装改进,红牛以那个年代典型的爆红体质,从一罐完全没人知道的“四不像”饮料迅速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抗疲劳神水。
运输公司、外贸工厂开始为货车司机和工人们批量采购红牛,写字楼里它成为实用又时髦的熬夜利器,球场运动场边掀起一股金罐旋风,连骑行圈、驴友圈都流传着“走川藏线不能不带红牛”的口号。
中国人有了第一款国民级功能饮料,金罐红牛以独一无二的视觉形象和抗疲劳的功效,蹿红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卖到6元高价的“网红”饮料。
2003年,红牛在中国诞生第八年,年销售额一举冲破10亿。
红牛保住了。 供不应求的订单逼着严彬在全国各地布局生产基地、趁热打铁深耕市场。
繁荣
6元,红牛24年不变的零售价位。
“为了理想,做点离经叛道的事。
”
[1] 严彬的坚持执念让红牛的定价在90年代刚上市时备受质疑,却也因此成就了一个民族饮料品牌二十多年不涨价的佳话。
前14年,6块钱的红牛坚守了本土功能饮料的高品质与高身价,后10年则是为中国消费者保持着一款国民级饮料的平民价。
“区别于泰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中国红牛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机遇中,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变革、发展中的独特和突出现象。 ”有行业人如是评价。
作为首个通过国家审批、具有保健食品批文的功能饮料,红牛从一个小金罐做成年销售额200亿、带动几百亿产值的大产业,几乎在中国市场上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红牛现象”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