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没来疫情先来了,滑雪产业如何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文 | 李斯洋
编辑 | 余乐
“今年的雪下得又多又好,但老天爷赏的福利全被疫情毁了。”崇礼万龙滑雪场董事长罗力向《财经》记者感叹,对户外雪场而言,错过一个冬天,意味着错过一整年的收入。
按他的测算,正常情况下,万龙滑雪场春节期间的日客流量较节前5000-6000人有望再增三成,但疫情的袭来打乱了这一切。1月27日,万龙滑雪场停业,一个月后的2月26日,雪场开始复工,但直到现在,每天来雪场的区区100人。经此一番折腾,万龙滑雪场一共损失了1.5个亿。
雪场“扎堆”的崇礼位于河北张家口市,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办地,集结着国内最优质的滑雪资源,但却被新冠病毒“封印”起来,所有七家雪场都蒙受巨额亏损,牵动1.5-2万人的雪场就业和超过5万人的相关产业就业。
同样,位于吉林的万科(000002.SZ,02202.HK)松花湖滑雪场也在经历着疫情的考验。万科冰雪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今年疫情停业的这段时间正是往年客流最旺的时候,在停业之前,松花湖滑雪场的经营数据比往年同期要多。目前雪场于2月25日复工,但只针对吉林省内的游客有限开放。
滑雪产业因极强的季节经营特性,成为新冠疫情的“重灾区”。从1月24日除夕开始,全国的雪场陆续停摆,高山滑雪世界杯、X Games崇礼冬季赛、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等顶级赛事全部被迫宣告延期。
2022北京冬奥会为国内的滑雪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红利窗口,雪场、装备、教学、配套服务等滑雪产业供给端呈现爆发式增长,滑雪消费者人数和消费量也在节节攀升。正当全行业满怀期待准备迎来2019-2020雪季“丰收年”时,一场新冠疫情却把他们直接逼到资金链断裂的悬崖边。
“冬奥红利”遇“雪崩”
尽管客流量少了九成多,罗力依然坚持打开造雪机,给寥寥无几的客人提供与往常相同的雪场体验。在他看来,只要能留住这些来之不易的雪友,也算是胜利。
作为一项小众运动,为培育消费市场,整个滑雪行业都在发力,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便是最大的支点。
“自从2015年申奥成功以来,滑雪产业呈爆发式发展,整体实现每年20%的增长。”北京滑雪协会副主席、《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下称“白皮书”)作者伍斌告诉《财经》记者。
2018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让滑雪这项小众运动迅速扩张。
“滑雪并不是一个便宜的运动。”罗力介绍,为降低滑雪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万龙滑雪场于2019年11月18日联合亚布力、北大壶、丝绸之路和鳌山四家雪场,推出“2022联滑卡”,使得平日里的客流量激增1000多人/日。“在1月28日疫情停业前,雪场营收已达到1.2个亿,滑雪人数增长30%,酒店营收增长34%。”
“冰雪热”引来各大地产商的入局。2017年,万科成立滑雪事业部,旗下已有吉林松花湖,北京石京龙与北京西山滑雪场。年报显示,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末因疫情影响暂停营业前,以上三个冰雪项目累计接待滑雪游客39万人次。万科松花湖与万龙、万达长白山三家滑雪场常年占据客流前三甲,被圈内称为“三万”。
在“冬奥红利”的强势带动下,不仅滑雪场地,包括滑雪装备、教学、配套服务等均呈快速增长。白皮书显示,2019年国内雪场新增28家,包括5家室内雪场,总数达到770家,增幅3.77%。雪场的滑雪人次增至2090万,同比增幅6.09%。滑雪爱好者比例有所上升。2019年,滑雪者在国内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由2018年的1.49次上升为1.60次。
滑雪教练徐博闻有着切身感受,“今年春节前,学习滑雪的人气特别火爆,报名的定金都排到了两个月以后。我们这些教练对这个雪季非常看好。”
源源不断的滑雪客,近年来催生出崇礼的一项新业态
- 标签:花颜恶男女仆室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