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创业板坚决不能开 张卫星兜售“崩盘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创业板坚决不能开 张卫星兜售“崩盘论”

  近来,设立创业板的呼声渐高,诸多知名经济学家最近在公开场合都表示支持尽快推出创业板。3月7日,全国代表、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在上提交议案,希望尽快推出创业板。

  反对开设二板的声音则针锋相对。记者就此专访了3月5日在新浪网发表《质疑吴敬琏教授开办二板市场观点》一文的张卫星。

  《21世纪》:期间,有关二板的设立成为官员、代表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你为何在这个期间发表《质疑吴敬琏教授开办二板市场观点》一文?

  张卫星:质疑文章2月28日就写好了,当时主要是看了吴敬琏教授与美国经济学家希勒对话后的媒体报道,其中涉及二板。选择在期间发表,绝不是为了炒作,主要是此事关乎重大,希望决策层能够慎重,多听听市场人士意见。

  《21世纪》:3月4日,吴敬琏在回答记者有关“设立创业板的时机到了吗?”的问题时,吴敬琏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多次了,但现在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世界各国的创业板都不成功,需要认真地总结一下历史。”

  张卫星:我也注意到了他态度的变化。对这个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在主板问题成堆、股权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开设二板只会引发更大的风险。而股权就牵扯到国有股全流通的问题,全流通改造目前也没有定论。

  《21世纪》:有人认为,主板一年融资一千多亿,二板市场企业小,融资比例不高,一年三四百亿,如果主板少融点,分流一部分到二板,主板是不会受影响的。如果真的开设二板,情况会是这样吗?

  张卫星:这种思路致命的错误是机械教条,没有考虑到制度性的冲击。原来的游戏规则是在股权的状态下形成,投资者可以不用考虑国有股上市流通。二板全流通,必然造成制度性冲击,这种冲击会造成整个投资者的心态、预期和判断的变异。主板投资者对于原来的股价预期都丧失掉了,股价肯定会向下走。

  假使创业板按照设想的那样推出,有很好的投资价值,那投资者不都去买创业板全流通的股票?这样的教训我们以前就犯过,非常严重。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是这个错误。当时媒体、专家、官员都认为搞国有股减持是大利好,有一大堆好处,只减持10%,资金量也很少,投资者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结果如何呢?市场持续下跌,市值蒸发了几千亿。我们看到的是所有的游戏规则被破坏了,甚至把10年来二级市场投资者与管理者达成的“默契”都破坏了。如果贸然推二板,就相当于把这个游戏规则打破,肯定会崩盘。

  《21世纪》:目前,有认为开设二板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好是今年下半年,这种焦急心态的背后是什么?

  张卫星:是的,这是创业板热留下的后遗症。1999年开始有风声后,全社会都热了一段时间,一些券商还开设创业板的显示屏。2001年,创业板有上千家企业排队。热潮带动了大量的人热衷于搞包装、制造概念。当时我都花了几万元买了一些,说实话,我也想投机,买的价格是1.5—1.8元每股。如果真的开创业板,按照主板这种比价效应,以10倍的市盈率计,抛掉就跑,可以狠狠地赚上一笔,当时很多企业家都是这种投机心态。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开二板,把这些风险释放出来,必然导致主板崩盘。所以目前最好不要开设二板。

  张卫星:开二板的目的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解决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问题,我也是赞同的。我有一个建议,中国是否可以搞一个多层次交易市场,即地区区域市场,不要搞全国性的市场,目的是把企业和投资者都本地化。这样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可压制泡沫。这样投资者就不用再买“报表”,避免“隔山买牛”,前提是要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造完成之后。我正在做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

  张卫星:核心内容是投资者和企业都本地化。过去资本市场是“隔山买牛”,投资者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只能相信报表。

  从过去几年A场的一系列财务造假、黑庄操纵的案例中可以发现,最终受骗而受到重大损失的投资者多是外地的,案发公司的当地投资者很少上当在高位购买问题股票。究其原因本地投资者由于各种社会关系多,对于本地企业的了解就更理性、更实在、更本质。不容易受到一纸财务报表的数据欺骗。投资者本地化,会遏制市场过分投机,市场会更理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千万不要开创业板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