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撤回申请终止上市 详解迅达工业IPO缘何铩羽:创业板定位新规显效进行时多家企业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撤回申请终止上市 详解迅达工业IPO缘何铩羽:创业板定位新规显效进行时多家企业触

  导读:“颁布于2022年底并开始实施的创业板定位新规细化标准对拟上市的影响正在开始显露。”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经,在新规发布前的“存量”拟IPO企业中,大部分不满足条件的企业与迅达工业类似,都在等待最新的一期财务数据的正式出炉,想据此来判断IPO推进与否,时间进入2023年3月,答案正日渐明晰。

  当日,深交所官网正式公布关于终止对浙江迅达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迅达工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上述决定显示,迅达工业及其此次IPO的保荐机构浙商证券分别于2023年3月3日向监管层书面提交撤回IPO申报的申请,该申请于3月9日正式获得深交所应允。

  随着迅达工业IPO的铩羽,在2023年3月以来仅仅不到十个工作日的时间里,已经有十家企业的创业板上市计划以失败告终,其中9家皆是以主动撤回申报申请的方式饮恨A场。

  作为闯关创业板上市的最新失败者,迅达工业早在2022年9月初便正式向深交所提交IPO申请便获得受理,在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审核推进后,已经完成首轮问询的迅达工业,目前正处于第二轮问询的回复期——2022年12月19日,深交所已经就其此次上市发出第二轮审核问询,但最终,深交所没有等来其第二轮问询的答复。

  “撤回申请也是无奈之举,主要原因还是随着2023年迅达工业最新一年的财务数据即将出炉,其上市唯一的希望也已经破灭。”3月11日,一位接近于迅达工业此次IPO中介机构的相关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实际上,早在2022年底,迅达工业上市的希望便已经随着创业板上市规则的调整而变得渺茫,只能将不大的希望寄托在即将出炉的2023年财报上,时间进入2023年3月,年度财务数据已经基本明晰,新的数据也难以支撑迅达工业IPO满足相关上市的硬性条件。

  迅达工业为一家专注于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所属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为下游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提供汽车变速器用同步器总成及其他相关产品。

  此次IPO,迅达工业计划发行不超过1950万股新股以募集3.15亿资金投向“阁巷生产基地技改”、“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部件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等三大项目。

  正如上述所言,迅达工业此次IPO的失利与2022年底,创业板“三创四新”标准细化新规的“新政”有关。

  2022年12月30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交所正式发布了《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下称《暂行规定》)。

  一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

  三是属于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或者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不过若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的企业,或者按照《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则申报创业板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不适用前款规定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

  “颁布于2022年底并开始实施的创业板定位新规细化标准对拟上市的影响正在开始显露。”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经,在新规发布前的“存量”拟IPO企业中,大部分不满足条件的企业与迅达工业类似,都在等待最新的一期财务数据的正式出炉,想据此来判断IPO推进与否,时间进入2023年3月,答案日渐明晰。

  据叩叩财经统计,2023年至今两个多月时间里,共有30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撤回了其IPO申请终止其向A场的推进。

  其中,整个2023年1月、2月,分别共有10家、11家创业板拟IPO企业撤回申请,而到了2023年3月,仅仅前10天时间里,便已经有9家企业主动撤回其创业板上市申请而终止上市。

  “近期应该还有更多的拟创业板企业撤回上市申请,主要原因除了创业板新规显效外,监管层对拟IPO企业和中介投行机构的监管加码和现场督导也是造成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原由之一。”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的确,对于已明确踩线创业板定位新规“红线”而难以满足上市基本条件的迅达工业来说,若选择继续推进IPO,尤其是在以“时间换空间”的机会也难以企及之下,已非明智之举了。

  据叩叩财经获悉,早在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就创业板上市定位新规颁布《暂行规定》之后,迅达工业便作为极少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拟创业板上市企业,并已经开始商讨其上市命运将予何从。

  在迅达工业此次IPO报告期最近三年内,即2019年至2021年内,其营收规模较小,但胜在较为稳定。

  据迅达工业之前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其正式申报IPO的2022年为止,其年营收皆未超过3亿规模,2019年至2021年间,其分别录得营收为2.3亿、2.27亿和2.4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4273.67万、4798.64万元和5691.66。

  按《暂行规定》有关条件,最近一年营收规模不足3亿的企业,需“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否则将视为不满足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要求。

  显然,若以2019年至2021年为“最近三年”测算,迅达工业在该段时间内的营收的复合增长率才仅仅2.7%,与要求的三年内营收复合增长率20%以上相差甚远。

  在2022年底,《暂行规定》出炉后,明显不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迅达工业并未选择在第一时间撤回申请,也是将满足条件并实现上市的希望寄托在2022年的年度财务数据上。

  按照相关规定,2020年迅达工业的营业收入为2.27亿元,如果即将在2023年初出炉的2022年财务数据中,其2022年的营业收入若能超过3亿,那么其IPO便可满足《暂行规定》的创业板定位要求,上市便尚有希望。

  显然,日前迅达工业最终在3月初作出的撤回IPO申请的结果已经显示,其2022年的财务数据并未能成为支持其继续推进上市的依仗。

  早前,迅达工业曾公布过其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情况,2022年前6个月,其营业总额仅为9500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迅达工业要继续推进其IPO,需在2022年下半年内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5亿以上——这基本上等同于其2020年全年的营收。

  “3月以来,已有数家企业因为不满足创业板去年底颁布的《暂行规定》而主动或被动地撤回上市申请了。”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讯,外界并不知悉的是,在3月份撤回申请终止上市的拟创业板IPO企业中,有多家企业皆是涉及于此“红线”。

  如与迅达工业前后脚申请撤回上市材料的拟创业板IPO项目上海色如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色如丹”)、合肥恒信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信动力”)等等。

  “在今年3月撤回IPO申请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都是营收规模低于3亿的,其研发投入整体规模也较小的企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色如丹于2022年6月28日正式申报创业板上市并获得受理,2023年3月1日,由其企业本身和保荐机构方正证券正式递交撤回上市材料并终止上市的申请,3月2日,深交所正式获准其终止IPO。

  与迅达工业不同,营收规模更小且不足两亿的色如丹,虽在最近三年内凭借营收的高增长满足了《暂行规定》对业绩的要求,却在研发投入上,败下阵来。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色如丹研发费用分别仅为510.23万、487.34万和630.22万,无论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还是“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的条件皆无法满足。

  如果以2022年财务数据为基准点,色如丹要满足《暂行规定》中对研发费用的指标硬性规定,则需要其在2022年研发投入上至少超过千万规模,但2022年前三季度中,色如丹的研发投入才仅为553.12万元。

  在2023年3月7日宣布撤回申请终止创业板上市的恒信动力,其IPO失败的主因之一也或与色如丹在研发费用归集上的“踩线年间,恒信动力三年的研发费用虽然未能满足总额5000万,但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几乎擦线年中,其研发投入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仅为547万。

  要满足《暂行规定》的研发增长要求,恒信动力在2022年全年的研发投入至少将需达到1441万以上。

  于是,早在2022年6月便完成申报的恒信动力IPO,最终也同样卡壳在了深交所的第二轮问询前后,在2023年1月,交易所对其发出第二轮问询函之后,恒信动力以一纸终止上市的申请抱憾而归。

  据叩叩财经统计,自2023年2月20日,即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的首个工作日以来,创业板中便已有15家企业主动撤回了其上市申请,科创板中也有5家企业以同样的方式终止其上市推进。

  “每年的3月到4月份,都是新一个年度财务数据出炉的时间点,企业也会根据最新的经营情况调整其上市计划,再加上今年的注册制改革和创业板新规的落地因素叠加,可以预计的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或因监管的原因,或因自身基本面的硬伤而退出IPO的冲刺。”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认为。

  IPO申报的终止,影响最大的除了企业本身外,为其上市保荐护航的各大券商也将面临项目“前功尽弃”的风险,不仅如此,还可能因此遭到监管层对其项目保荐尽责能力的质疑和核查。

  自注册制改革正式实施的2月20日后,创业板和科创板共计撤回上市申请的20例选择“逃单”IPO项目中,招商证券一家便独占6单,分别为珠海博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蓝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东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易科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创业板IPO申报企业中“逃兵”日趋众多,但在创业板定位新规影响下,业内最为关注的上市结果则非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通密封”)IPO莫属(详见叩叩财经2023年1月9日相关报道《

  创业板新规显效注册环节铩羽首例将现?提交注册16个月未果,一通密封IPO再触“红线”险象或难环生!

  早在2021年6月29日便成功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审核的一通密封,纵然在随后的2021年9月10日便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了注册申请,紧锣密鼓地推进着其向A股资本市场进军的步伐,但距今整整一年半时间过去了,一通密封的IPO注册结果却始终迟迟未有下文。

  这也让一通密封IPO成为了目前在创业板IPO过会企业待注册的队伍中成为了候场最久的“钉子户”。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一通密封IPO许久未得证监会注册首肯之因,据叩叩财经获悉,或与其多年前设立时程序规范性问题及遗留下来的知识产权纠纷后续影响有关。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2022年底监管层对创业板IPO“三创四新”标准细化“新规”在日前的正式出炉后,这也使得一通密封后续的上市注册之路已然命悬一线。

  “一通密封很可能将成为创业板定位新规显效在注册环节铩羽的首例,我们也在等待看一通密封的注册结果会何时出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负责人士早前向叩叩财经表示。

  在2022年财务数据更新之前,一通密封IPO便已经是明显不符于2022年底才正式实施的创业板定位新规要求的。

  数据显示,在此次2019年至2021年间,一通密封录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49亿、2.036亿和2.389亿。

  按此数据测算,一通密封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其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不仅远低于20%,更是为负增长。

  “一通密封IPO是目前已过会企业中最明显不符合《暂行规定》中对创业板定位要求的企业。”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故对于这家特殊的企业,其上市结果将何去何从,尤为值得关注。

  如果说一通密封还是依然存有依靠2022年最新的财务数据的“覆盖”,来获得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机会。

  但一通密封在2023年1月6日刚刚更新的一份招股书(注册稿),让其本就不光明的IPO的前景更骤然黯淡了下来。

  在这份一通密封最新发布的招股书(注册稿)中,一通密封不仅更新了其最新截至到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财务数据,也对其2022年全年的营收、利润进行了初步测算和预估。

  据上述一通密封最新发布的招股书(注册稿)披露,2022年中,一通密封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将持续其在2020年以来的增长,其营业收入的范围将在2.6亿至2.9亿之间,同比增长8.81%至21.37%。

  按照上述一通密封预估的2022年营收测算,站在2023年的IPO注册审核的推进时间点上,最近三年,即2020年至2022年间,一通密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36亿、2.389亿和2.6亿-2.9亿之间。

  虽说在2020年至2022年间,一通密封营收的确已经摆脱了此前的最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负的尴尬,不过新的“最近三年”时间段中,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即一通密封2022年营收达到其预测的最大值2.9亿元,其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中营收的复合增长率也仅为19.34%,在营收规模未达3亿的前提下,一通密封依然不符合《暂行规定》对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要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公司创业板上市条件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