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国佛造像,人间之大美!
佛像艺术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大概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一直到两晋时期,佛教才开始建立了基础,至南北朝而兴盛起来。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是准确的,实际上当时寺院的数量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从十六国时期一直到唐代,这一段时间是佛像艺术最辉煌的时候。
瑞典有位学者喜龙仁,其研究极大地抬高了中国佛像艺术的地位。他在《中国雕塑》一书中,拿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和中国的佛像做了一个比较,认为中国佛像平静和谐,没有任何离心力,不表达戏剧性的张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度。他认为,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个性的刻画推得那么远,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的涟漪。
喜龙仁(Osvald Siren,1879-1966)
(赫尔辛基大学艺术史系/提供)
喜龙仁的这种评价,也很好的解释了部分人的偏见,即认为中国雕塑比不上西方的雕塑,写实水平差得很远。
东西方雕塑比较
比如北齐时期“曹衣出水”式的佛像,如果按照人体的常识去看,会发现它没有锁骨的、喉结、肩胛骨,衣服的皱纹也是完全主观化的处理。这就是中国佛造像的特质,是在做一个减法,所营造的气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非常纯粹、空灵的意境。
北齐造像中那一抹“神秘”的微笑
本土佛造像雕塑手法,充满着中国的绘画性,这一点我们从相对应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壁画的人物造型线条的运用与雕塑是共通的。不少古代佛像衣服线条的节奏感,疏与密的控制,完全就是绘画的线描,有一种以刀代笔的感觉。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立体的雕塑,比如唐代的天龙山佛像,线条的起伏,收与放的处理,就像是直接用笔画出来的一样。
此外,中国佛造像的审美风貌还会因时而移,附有每个朝代的精气神:唐代的强健雄浑、北齐的温润内敛、北魏中晚期的清秀飘逸……这些都已超脱了雕刻艺术,而深蕴这当时的人文风气,十分耐人品寻。
北魏中晚期的清秀飘逸
北齐的温润内敛
唐代的强健雄浑
因此,如果我们以对西方雕塑的理解,去欣赏中国的佛造像,就总觉得缺乏写实、不够好看,从而停留在浅层欣赏。而当你走近它、感受它、了解它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那种美的境界,那种内在含蓄的具有东方禅意的境界。
- 标签:雪狼谷qvod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诗意的光色表现!他画的少女人体是真心的棒
俄罗斯画家弗拉基米尔 · 沃尔戈夫是一位多方面的视觉艺术家,现居住在西班牙。他的早期作品集…
-
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经济日报郭言:反外国制裁法立法正当其时
- 访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综述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 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2021浦江创新论坛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