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全球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福建三明践行新发展理念纪实之三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90年前,红军长征主力部队出发前夕,毛泽东同志在福建三明写下这首《如梦令·元旦》。

三明,这块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土地,如今激荡着改革活力。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调研时指出,今后的发展,要把握住“体制创新、市场导向、结构调整”三句话。三明人民牢记嘱托,在当年红军主力部队出发的地方,在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不断开拓创新。

逼出一条改革之路

从城乡面貌来说,如今的三明已是“路宽林茂粮丰”。但用“路隘林深苔滑”来形容三明各项改革起步、推进之艰难,却很贴切。

行走在三明各市县,随处可见茫茫的绿野、茂密的森林。高达78.73%的森林覆盖率,让三明成为许多人望山看水、重温乡愁之地。当地人说,这主要得益于当地较早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有“林业改革小岗村”之称的三明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记者见到了原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山。20多年了,他对这场“逼出来的改革”记忆犹新: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集体山林的产权主体没有明确界定,当地乱砍滥伐成风,“山被砍秃了,林农却越来越穷”。

“分山到户”行不行?经历了20多次村“两委”和村民小组会议的激烈讨论,终于在1998年9月29日晚举行了无记名投票,八成以上村民赞成“分山到户”。当年11月,洪田村将通过评估的所有山林按人口均分,洪田村812口人,每人分得山地6.2亩、木材蓄积量16立方米,责、权、利都以合同形式明确下来。

但是,山分了,并没有上面的红头文件予以认定,分下来的山会不会被收回?林农心里没底。

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全省推开。

“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对了!”邓文山兴奋地说,“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产权明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青山常绿、林农获益的双赢。

和“三明林改”一样为众人所知的“三明医改”,也是逼出来的。作为老工业城市,三明退休人员多、赡养负担重,一方面是财政难以支撑,医保统筹基金“穿底”;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成了三明医改的直接动力。

在重重压力之下,2012年起,从对辅助性、营养性及有高回扣“前科”的129种药品重点监控入手,三明启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通过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切断“以药养医”利益链条,最大限度遏制药品、耗材价格虚高。

“实行改革8年,相对节约药品耗材费用95亿多元。”三明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徐志銮介绍,以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阿波卡糖为例,以前一盒要100元左右,如今一盒只要9.21元。

2012年,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由上年缺口2亿多元,变为结存2200多万元。

“医改堪称世界性难题。牵涉面广,利益盘根错节,面临的阻力超乎想象。”时任三明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詹积富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由于触动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三明一度成为受到部分药企抵制的“医改孤岛”。

激励三明人不断前行的,是来自总书记的关注和肯定。2017年3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

问题驱动改革迭代

在外人看来,财政并不富裕的三明,似乎很爱“穷折腾”;而在三明人看来,直面难题、破解难题,是改革基因使然,也是使命担当所在。

记者发现,三明人在谈到当地各项改革时,常常会在后面加上1.0版、2.0版、3.0版等以示不同阶段的区分,这些一个个“升级版”构成的迭代系统,标记着改革的步步推进、步步深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分山到户、均林到人’,释放了林业生产力,但接下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说,“钱从哪里来?树将怎么分?一家一户怎么办?这都是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针对林农缺乏经营资金的问题,三明创新推出“福林贷”“福益贷”等普惠金融产品,由此引发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金融创新。

在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农失去了一块经济收入。林农利益和生态效益能不能两全?能不能做到“不砍树也致富”?

今年7月,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村民赖兴益一次性拿到了13万元补偿款。此前由于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被叫停,赖兴益精心种植了20多年的135亩林地不能砍伐了,失去了经济收入。此时三明金融机构推出了“福益贷”,村集体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一次性回购林农手中的天然林。这样,林农得到了数量可观的补偿收益,赎买后的林子由村集体经营,又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改革的行动回答,这是三明人的方法论。正是通过发现一个问题、破解一个问题,三明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在革除“以药养医”顽症后,三明医改也走向了更深处。

医院不能再靠卖药赚钱,医生收入怎么保障?

利用治药控费腾挪出的价格空间,三明市对院长、医生实行年薪制和绩效考核分配,提升了医疗服务价格。三明市第一医院院长周章彦告诉记者,医改8年来,医生平均收入增长了2倍多,“去年我们的医务性收入达5.71亿元,较2011年增长144%。职工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5万元上升为15万元。”

“医改从一开始就设定了3个目标: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让医生回归看病本职,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徐志銮介绍,下一阶段的改革,将是以健康为中心。三明整合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采用“总额包干、超支自负、结余留用”原则,把医保基金包给医共体医院。这就形成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的驱动机制。去年三明医保基金结余1.36亿元。

激发创新创业动能

三明地处福建中西部山区,区位优势弱、发展根基浅,既缺少丰富资源能倚仗,又无外力可凭借,经济发展“先天不足”很明显。

怎么办?“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三明市发改委主任谢学芹说,近年来,三明立足实际,不断寻求体制机制突破,推动经济发展迸发持久活力。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三明破除制度藩篱、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生动缩影。成立于1958年的三明钢铁厂,早前产品以螺纹钢和普通线材为主,被戏称为“面条+裤腰带”。

2000年8月1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三钢集团调研,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提出要求。

从此三钢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3月,三明钢铁厂改制为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三钢钢产量达到了450万吨,三钢闽光成功上市。

“这些年,三钢遇到不少坎坷和低谷,但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都通过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出逆境、完成蜕变。”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立璋说。

2015年,受产能过剩影响,三钢一度严重亏损。危机时刻,三钢全方位发力推进改革创新:试行国有、民营和核心员工持股;集团主业实现了整体上市。2017年,三钢实现了扭亏。

以三钢为样板,三明坚持“先破后立”,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将28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投资、城发、交发三大集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机制,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担当有为。三明的“五比五晒”远近闻名,通过科学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干部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融媒体改革也走在前头。2019年8月,三明挂牌成立福建省首家市级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爆发式增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定改革任务需要深化,新领域改革有待探索。“我们将不断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三明‘改革答卷’。”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