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博物馆的未来丨观澜
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博物馆行业因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巨大冲击,这也促使其以新方案、新模式来适应人们急剧改变的生活方式,破题未来发展。
过去一年,博物馆业最热门的模式无疑是“云上”看展。大量的博物馆项目转战线上,闭馆不闭展,这些应急之举大大加速了博物馆对数字化的依赖。一件件凝固了人类文明之光的稀世珍宝,通过互联网和VR、AR、3D全景息等技术生动起来,以高水平的交互设计破解了传统布展的局限,以更清晰的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科技进步带来的创新体验,确实解了燃眉之急。
不过,与其他领域承载的社会价值不同的是,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不能只考虑到新技术的赋能,还需要上升到更有人情味、更加感性的文化层面。毕竟,互联网时代虽然赋予人们新的沟通方式,但某种程度上也让人际关系变得疏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无接触式”模式,更加速了这种改变。与历史和世界相互对话、相互理解,本就是博物馆存在的重要意义。这片美丽的“云”能否托起博物馆的未来,就要看人们怎么从不断尝试中找到登“云”入“网”之路。
要实现恢复与重塑,社交互动娱乐就成为博物馆引流的一条路径。去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国内8大知名博物馆集体直播“云春游”,一日之内有近1000万人涌入。网友和主播的激情互动,让这场直播反响强烈。当苏博拿出馆藏龙袍时,网友直接弹幕:“衣服上个链接?”主播回复:“这口气好大。”类似这样的互动式线上逛博物馆在最近一两年里渐成常态,令人在沉浸式的观赏中与博物馆拉近了心灵距离。
当前,能推出这些活动的博物馆大多是成名已久、资金相对充裕、起步较快的大型博物馆。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博物馆在这轮创新潮中还需加把劲。与知名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尤其是各种专业博物馆可以在主题创意上动点脑筋,通过借鉴大馆的成功做法,从细节和特色入手,从小处提升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在这方面,中国消防博物馆的做法可圈可点。每到节假日,这座专业博物馆就吸引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这里体验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并学到如何报火警、如何穿戴消防设备等常识,这些真实有趣的体验让观众们纷纷点赞。
博物馆的未来没有一定之规,尽可以各取所长、各展其美。重塑与恢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博物馆的光芒不会被阴霾遮盖。其实,危中寻机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连接远比想象中紧密,而且今后会更加紧密。
- 标签:中国工会法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诗意的光色表现!他画的少女人体是真心的棒
俄罗斯画家弗拉基米尔 · 沃尔戈夫是一位多方面的视觉艺术家,现居住在西班牙。他的早期作品集…
-
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经济日报郭言:反外国制裁法立法正当其时
- 访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综述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 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2021浦江创新论坛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