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粮食储备资源丨粮食大事
用好用活政策性库存粮食,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保供稳价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受国际传导等因素影响,国内大豆、玉米及其他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给相关产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有关部门开启粮食调控政策“工具箱”,充分发挥储备粮调节作用,为粮市降温,取得明显成效。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粮食危机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粮食价格波动。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就需要用好用活储备调控资源,调节市场供求,既要防止粮食供应短缺引发粮价大幅上涨,又要防止粮食供应宽松造成粮价震荡下跌。在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下,粮食调控须拿捏好分寸。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体系,政策性粮食库存充足,调控资源丰富而有力,主要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库存。稻谷和小麦库存够全国消费1年,36个大中城市和市场易波动地区还建立了能够保障15天以上的成品粮油储备,为保供稳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今年以来,针对国内粮价上涨压力,有关部门持续投放政策性小麦和稻谷,积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吞吐协同效应,形成调控合力,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储存多一些,粮食安全系数就会高一些。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世界粮食安全警戒线。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保供稳市的“定海神针”,我国储备粮足以应对各种局部的、时段性的粮食供求波动,各种偶发的市场供应紧张问题不至于形成连锁反应。例如,去年湖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各级储备粮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还需在储备粮品种结构安排上,兼顾主要副食品有效供应。目前,政府粮食储备中的小麦、稻谷口粮品种占比超过70%,玉米、大豆饲料品种在中央储备中占比较小,在地方储备中则更加少。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大豆和玉米等饲料粮需求量有增大趋势。所以,应适当增加玉米和大豆等短缺品种储备规模,这样不仅能促进储备粮从总量安全向品种结构合理转变,而且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规模优势,对外提高国际议价能力,对内提高市场调控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粮食储备调节是逆市场化的操作,笔者以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是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是粮食购销全面走向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从历史经验看,粮食流通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大方向,绝不能走回头路,但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要避免市场失灵导致粮价暴涨暴跌,就必须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政府储备粮调节作用,确保粮食保供稳价目标。这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西宁城管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诗意的光色表现!他画的少女人体是真心的棒
俄罗斯画家弗拉基米尔 · 沃尔戈夫是一位多方面的视觉艺术家,现居住在西班牙。他的早期作品集…
-
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经济日报郭言:反外国制裁法立法正当其时
- 访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综述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 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2021浦江创新论坛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