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欣:搞艺术的人不能离开自己的祖国,不管在任何情况下
尼古拉·费欣 出生在俄罗斯喀山的木雕工手艺人家庭,列宾的学生,作品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秋天》、《卡努里雅肖像》、《父亲像》等。他的画色彩明快、明暗对比响亮,表现力强。他素描受东方传统绘画的影响,素描头像用炭笔画在坚实光滑的纸上,自成一家,刻画深刻。 —— 前 言
俄裔美籍画家
尼古拉·费欣
(1881-1955)
个人简介
费欣是位创作欲望旺盛的艺术家,他在涉猎到的各个艺术领域都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在陶斯(Taos),他自行设计了一座结构独特充满土著风韵的建筑,亲手雕刻了门窗、家具。在油画、素描、水彩以及建筑设计、木雕、陶艺、印刷设计、舞台设计等应用艺术领域都建树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地。
1908年,他到喀山美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进行自己的毕业作品的创作。1909年画成油画《卷心菜收获的季节》,为此他获得了画家的称号和去法国和意大利出国考察的机会。大约在这同一时期,他画了《无名女士肖像》,此画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费申仍住在喀山,并在喀山美术学校任教。
人物生平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申1879年出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喀山。父亲是木雕工和镀金匠,儿童时代的费欣就跟着父亲的木雕和镀金包工队一起出发到附近和遥远的农村闯荡,替教堂装修圣像和壁画,完成那里的雕刻工作。他们都是凭良心和手艺吃饭的善良艺人。他们走遍了伏尔加河沿岸的市镇和农庄,他深深地热爱着那里的人民,那里的湖泊和森林。父亲是费欣的启蒙老师,他赞赏儿子的绘画和木雕手艺,一心想让儿子跟圣像画师学艺,当个好艺人。
1895年小学毕业的费欣考进了喀山美术学校,这个16岁的少年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了学业之中,他忘记了3岁得大脑炎后医生的嘱咐,忘我地学习,拚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不久喀山美术学校以模范的教学业绩归属了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现在的列宾美术学院)。1901年费欣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推荐到美院做旁听生。
大学学习
美术学院以严格的素描教学和最新的绘画技法规范着他,列宾给予他精心的培养和特别的关照。列宾的温暖体贴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费欣长期研究自己的老师列宾的晚期绘画和肖像作品,并被瓦兰了·谢洛夫的高超绘画技巧吸引着。在学院就读的8年里他有几十幅素描写生和小油画作品参加了展览或被杂志发表。
1908年美术学院春季展览会上展出了这位年轻学生的两件作品《婚礼》、《菩提树下的妇人》。这两幅作品显露出费欣的成熟和天才。《婚礼》使他获得了阿·库因芝奖金,《菩提树下的妇人》被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购。
费欣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天才的艺术家、教育家。他的教认真的,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穿着朴素繁洁,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雪茄默默地从一个画架走到另一个画架旁,特别专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习作。如果发现好的苗头,他会靠近去说:“您的画,依我看,很不错。”
然后便拿起铅笔和画笔热情严肃地修改画面。他常常把自己的画架和学生们的画架摆在一起,与学生们一起画模特儿,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示范教学方法。晚上,他们坐在画室里,费欣就像换了个人,他与朋友和学生们热情地谈论着俄罗斯著名画家克拉姆斯克依、列宾、谢洛夫,谈起西方画家荷尔拜因、伦勃朗……谈从他们那里获得的教益。
费欣也常谈起现代派,他说:“你们不要听他们的,不要离开自己正确的道路。那一套是赶时髦的东西,今天穿窄裙,过几天又要穿肥大的,你们不要学这个,这是把自己引向虚伪的道路。”
创作风格
在学院毕业前后的几年里,费欣创作了系列出色的肖像画,使他成名的第一件肖像画作品《紫衣少女》。
1908年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小金奖。1914年费欣创作了《瓦丽雅·阿多拉斯特卡娅肖像》,洁净珍珠般的色彩,完美的现实主义形式都表现在这幅作品里。作品画得柔和、精练、和谐,就其艺术性而言完全可以和列宾的《蜻蜒》、谢洛夫的《少女和桃子》相媲美。
费欣画画不喜欢用单一的艺术表现手法,那散发着光彩的绘画,带有激情短促的笔触和多层次粗糙的表面是他长期艺术积累的结晶。一旦需要他就采用透明颜色调整色调的办法,他用层薄薄的颜色罩在另一层上,这个技法并不比17世纪西方人逊色。有时他用宽阔的笔触,利用白画布的亮光和特点画画。他善于探索白色和黑色的细微差别,他喜欢使用“调色板加画刀”的技术。
妻子出轨
1913年在喀山时,他娶了一位喀山富豪的女儿亚历山德拉为妻,翌年便生下了他们的女儿伊雅。渐渐长大的孩子使菲钦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孩子天使般的笑靥动人可爱,也激发了他更多的创作激情。初时也过得不错。但妻子在喀山就与美国煤炭大王斯梯马尔,有了莫名的联系。
就在这期间,大饥荒发生了,而他又得了斑疹伤寒病,肺结核也加重了。所有这一切迫使他变得消沉,在友人和妻子的劝说下,他同意了移民到纽约。
刚到纽约,他就被告知,妻子让全家陷入残酷的债务中去了。于是在中央公园的小屋里蜗居,整整奋斗四年,他才从债务的重压之中解脱了出来。在纽约那震耳欲聋的嘈杂声中,这个天才画家常常茫然发呆。
他受聘在纽约艺术学院教授绘画,因不适应环境,仅支撑了一个月就放弃了。1926年费欣肺病发作,迁居到美国西部小城达奥斯。
迁到达奥斯之后,对于让他陷入不幸的妻子,这个心地单纯又柔软有爱的男人,这个天赋奇高又勤奋的画家,原谅了妻子。然而不安分的女人,心比蒲公英还轻浮。
事隔10年,妻子又被一个诗人勾引,她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与一个20多岁的人同居。妻子抛弃了费欣和女儿重建了新的家庭。
因为忧愁,历来有一夜白头的说法,那么,费欣一定是这种故事的最好证明,因为在变故中,费欣以极短的时间老了不止10岁,他面色上突然增加了那么厚重的沧桑感。他不想在原地被压抑成疯子,决定换个环境,于是他和女儿迁居到加利福尼亚。
怀念祖国
成功一直陪伴着他,他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人在报刊上这样写道:“如果你们想看到奇迹,那你就到费欣的展览会去吧。”
费欣在美国生活多年,一直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一直以俄罗斯艺术家自居而从未被大洋彼岸的生活方式同化。1946年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使他深受鼓舞,他一直想知道自己的祖国是如何重建新生活的,祖国的艺术事业发展得怎么样了?他在信中写道:“你们大家在我的祖国完成了最伟大的功绩,为此赞美和荣誉是归于你们的。”
他幻想着再次看到伏尔加河,他对自己走过的道路下了这样的结论:“搞艺术的人不能离开自己的祖国,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整个精神基础在儿童时代开始奠定并和周围环境一起成长直到老死。在异国他乡你只是肉体上的存在,因为经常处于孤独中的人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
晚年生活
晚年,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他独自一个居住在洛杉矶郊区的一所简陋的住宅里,十分悲怆。他越来越意识到,搞艺术的人只有在祖国才能生活和创作。
1926年俄罗斯伟大的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回答谁是当代最天才的画家这一问题时,他爽朗地说:“费欣!”
30多年过去了,1955年10月5日罗斯·安赛罗斯通讯社发了一个简短的消息:俄国画家尼古拉·费欣去世,享年76岁。
费欣的大半生,
脱离民族,远离故土,
如一面在风中停不下来的幡,
在异乡美利坚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
在俄罗斯美术史甚至世界美术史上,
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谁能不说这是一场浴火的涅磐之道?
在大型创作绘画上
费钦留下的作品数量不多
一共只有四幅
分别是《菜娥——卷心菜的收获季节》
《屠宰场》《切列米斯人的婚礼》
《冲洗》
《菜娥——卷心菜收获的季节》 布面油画 219×344cm 1909年
《菜娥——卷心菜收获的季节》草图
《屠宰场》 布面油画 220×298cm 1919年
费欣人物油画欣赏
费欣风景油画欣赏:
《乡村风景》 布面油画 23.2×28cm 1900年
《风景》 布面油画 75×90cm 1925年
《院子里的花》 布面油画 50×60cm 1927—1933年
《陶斯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村庄》 布面油画 24×30cm 1927—1933年
费欣雕塑作品欣赏:
费欣素描作品欣赏:
- 标签:tracker服务器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诗意的光色表现!他画的少女人体是真心的棒
俄罗斯画家弗拉基米尔 · 沃尔戈夫是一位多方面的视觉艺术家,现居住在西班牙。他的早期作品集…
-
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经济日报郭言:反外国制裁法立法正当其时
- 访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综述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 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2021浦江创新论坛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