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全球

神秘的榆林窟3号:丰富新颖的密教壁画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榆林窟第3窟 内景 西夏

安西榆林窟的第3窟开凿于西夏中晚期,元代重修。洞窟内容和形制独具一格,特别是大量的精美壁画在敦煌石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窟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壁画风格独具特色。其室穹隆顶上画曼茶罗一铺,周围画边饰、帷幔、千佛。东壁中间画佛传一铺,两侧均画观音变相。南北壁中间各画净土变一铺,两侧均各画曼茶罗一铺。西壁门上画维摩经变,门两侧画《文殊变》、《普贤变》各一铺,无论从绘画水平还是从艺术价值来说,都是敦煌石窟同类题材中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西夏时期宗教艺术水平的成就。

西夏-榆林窟3窟-窟室内景(1左)

西夏-榆林窟3窟-窟室内景(2右)

西夏-榆林窟3窟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东壁“五十一面千手观音”,累头十层,五十一面形成宝塔状。观音头上有三座七层宝塔,正上方的宝塔上坐一化佛,化佛佛光中有承露盘,盘中宝珠中出现须弥山,山顶有切利天宫,切利天宫上面还有化佛和缥缈的云气。“千手”并非确指,而是以“千”喻多。“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图中不一定有一千只手,但也有数百只手,每只手中有一只眼在观音的身上围成一个圆圈,其中有166只手中持有器物。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中有八幅两两对称的西夏生产图,有《锻铁图》、《舂米图》、《酿酒图》、《犁耕图》等,是当时少有的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有很高的科技史价值。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变 犁耕图 西夏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变 锻铁图 西夏

《锻铁图》中有三男子,其中两锻铁者站立,皆着短褐襦,腰系带,一人上衣深色,袒左臂膀,一人着浅色上衣,两人下身穿裤,束行滕(绑腿),足穿草鞋;另一人坐操风箱,足穿草鞋。特别是图中鼓风用的竖式双木扇风箱是当时先进的鼓风设备,坚固耐用,可连续鼓风,能提高炉火温度,增强冶炼强度,为打制包括兵器在内的精良铁器提供了技术保证。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变 舂米图 西夏

《舂米图》中石臼置于地上,杵柄加横板,板下有轴。舂米人双手扶架杆,一脚着地,以一脚踏木板,用中间下部木轴为杠杆带动捣杵,在石臼中舂米,前有粮堆和簸箕。此图表明西夏与中原地区捣米舂谷法并无二致,但在中古时期,用图画把谷物加工去皮成为米的情景十分生动地表达出来,十分罕见。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变 酿酒图 西夏

《酿酒图》两妇女旁置酒壶、贮酒器、木桶各一,一人吹灶火,另一人手持陶钵在烧锅旁酿酒,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西夏家庭酿酒的情景。《犁耕图》画双牛架横杆,横杆连接犁辕,即所谓二牛抬杠式,耕者一手扶犁,一手持鞭,形象地反映了西夏时期役牛犁天的情景。

本图中的塔式蒸馏器绘制于西夏。1959年,何丙郁和李约瑟两位先生考证此图像为烧酒蒸馏器,我国许多科技史的专家经过详细考证后赞同这种说法;1975年,河北省承德市青龙县出土了金代铜质蒸馏器,其制作年代最迟不超过1161年的金世宗时期(南宋孝宗时)。这一切,都为我国的烧酒技术的年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之牛耕-西夏

《牛耕图》农夫右手扶犁,左手扬鞭,一黑一白两头健壮的耕牛正拉着具直辕犁奋力向前犁地。这种牛脖子上架一木制牛鞅子、两侧系两根绳子用来拉犁的方式,至今仍然是利用牛力耕地、种田、拉车等传统方式。不过,壁画中的直辕犁出现在西夏社会生产生活中已经是落后的农具了,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已经出现了比直辕犁更加先进的曲辕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西夏民族从游牧骑射向农耕定居缓慢发展的进程。

西夏-榆林窟3窟东壁北侧-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东壁北侧画十一面千手观音。观音本体面相加上本体面相上部的十个面相共十一面。《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中规定十一面的形象:“当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厢三面作瞋面。右厢三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面。顶上一面作佛面。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一面各戴花冠。其花冠中各有阿弥陀佛……”

观音的千手伸展开立形成一个美丽的圆环,犹如孔雀开屏一般。每只手中都有一只眼睛,千手、千眼便能更好地救度众生。手中所持宝物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它们互相映衬,显得美轮美奂。其中有日摩尼宝珠、月摩尼宝珠、宫殿、戟槊、宝剑、金刚杵、梵箧、化佛、宝钵、宝瓶、绢索、宝镜、宝珠、法轮、莲花、柳枝等,还有一些乐器,如鼓、琵琶、钹等。

西夏-榆林窟3窟东壁中间-涅槃经变上部

东壁中间长3.90米、宽2.15米,以释迦破魔塔为主体,左右两侧画八大灵塔。释迦破魔塔置于中间大塔中,魔王变成中国帝王形象,魔女着中国后妃衣装,魔军则貌似密教的恶神。塔顶装饰莲花藏,莲花每瓣上各有一小塔,塔中均有一佛。莲花藏顶上又有一佛塔。上方涅佛右胁卧在方枕上,身后弟子举哀。佛足端的摩耶夫人为中国老妇。两端有七佛一菩萨,应是过去七佛和尚未成佛的弥勒菩萨。

西夏-榆林窟3窟东壁中间-涅槃经变上部-八塔变之佛陀涅槃

西夏-榆林窟3窟东壁中间-涅槃经变上部-八塔变之举哀梵天

正壁(东壁)中央绘八塔变,是根据《八大灵塔名号经》所绘,八塔包括兰毗尼园佛降生处、尼连禅河畔成道处、鹿野苑初转法轮处、祗陀给孤独园现神通处、曲女城为母说法处、耆阇崛山说《法华》等大乘法处、毗耶离城维摩诘示疾处和跋提河畔娑罗树林涅槃处。本窟的八塔变,中央画一大塔,表现降魔内容,两侧各画六塔,可以辨识的内容有释迦降生、弥猴奉蜜、降魔成道等。中央大塔表现降魔内容,塔刹饰以华丽的莲花,这一形式与莫高窟附近成城湾现存一座宋代花塔一致,可见是有现实依据的。

西夏-榆林窟3窟窟顶-坛城曼陀罗(受到密宗影响,因西夏毗邻吐蕃)

西夏-榆林窟3窟窟顶-坛城曼陀罗

西夏-榆林窟3窟窟顶-坛城曼陀罗

画面上塔顶为莲花帐顶,每瓣莲花上各画一座塔,塔中都坐着一身佛,莲花的顶端又有一身佛塔,这是佛的法身毗卢舍那的象征。顶部左右两角画魔军正在疯狂地进攻释迦牟尼,这两身魔鬼凶神恶煞、面目狰狞:长发蓬松、青面獠牙;身长六臂:一手执刀、一手持戟、一手拿弓、一手握箭、一手执盾、一手扬鞭。似乎要置释迦牟尼于死地。

降魔变,表现释迦修道即将成佛时,魔王波旬纠集部众向释迦发起的种种进攻,企图置释迦牟尼于死地,释迦牟尼运用神通力降服了魔军,最终使魔王及其他的部下也皈依了佛教。释迦牟尼通过克服自身的种种精神障碍,最终达到了心灵的解脱与平静,把爱欲、烦恼、忧愁、饥渴、虚伪、怯懦、名利等全抛在了九霄云外,从而达到了真正的心无牵挂和大彻大悟。

西夏-榆林窟3窟窟顶-坛城曼陀罗藻井之纹样分层

西夏-榆林窟3窟窟顶-西北角

西夏-榆林窟3窟窟顶-西北角

西夏-榆林窟3窟窟顶边饰-币形的圆环套联纹

窟顶的金刚界曼荼罗属于藏传佛教内容,其明王像头大、身长、腿短、圆眼、咧齿,作忿怒状。奉无量寿佛降魔,是当时典型的藏画风格。北壁曼荼罗中的供养菩萨像丰乳细腰,头戴花冠,颈饰花环,一手举攀树枝,在蓝色光环中扭腰投足,婆娑起舞,人物造型及绘画表现手法,颇有尼泊尔及印度艺术之风,为敦煌石窟中所仅见。

榆林窟第3窟,既有汉传佛教内容,又有藏传佛教内容。反映了西夏时代佛教的兼容并蓄。从艺术上看,则体现出新的艺术风格,不论是人物画、山水画都吸取了两宋以来新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这些都是莫高窟壁画中未出现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文洞窟内图片均来自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艺术莫高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