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全球

各大券商股票推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各大券商股票推荐

  苹果在个人电脑中采用ARM处理器是划时代的产业拐点,是对传统X86体系的巨大冲击。现有ARM应用场景大量存在于手机移动端,这在未来有望发生改变。在2020年6月的WWDC2020中,苹果宣布将在新Mac电脑放弃Intel处理器,采用ARM定制处理器。这种产业趋势是对传统X86体系的冲击和改变;

  在自动驾驶、数据中心和物联网领域,ARM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在自动驾驶领域,高通已经出货基于ARM体系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众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其最新车型用应用。全球电动汽车龙头Tesla的汽车CPU同样基于ARM体系。一些新兴的科技企业正在尝试将ARM体系应用到数据中心。在物联网领域,ARM已经发布了Pelion物联网平台;

  国内主流CPU中唯一的独立第三方ARMCPU提供商,卡位优势明显。国内的主流CPU包括飞腾、龙芯、鲲鹏、海光、兆芯等,飞腾是主流CPU中唯一的独立第三方ARMCPU提供商。中国长城是飞腾的最大股东。2020年上半年,飞腾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归母净利润0.48亿元,而2019年全年飞腾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归母净利润0.04亿元,飞腾已进入快速成长期;

  近期公司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权激励,2021年有望成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拐点。2020年10月9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公告,计划授予13,176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的4.50%,行权价格为每股16.68元,有效绑定公司员工利益。解锁的营业收入考核条件为以2019年为基础,2021-2023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40%/65%/95%。重组后的2018和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实现了5.29%和8.34%的增长。在公司的股权激励要求下,2021年有望成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拐点;

  盈利预测:在ARM大量应用的产业趋势下,公司持有的飞腾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20-2022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27/0.38/0.47元。

  营收及净利润小幅下滑,长期业绩趋稳向好。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9.74亿元,同比减少16.26%,实现归母净利润17.07亿元,同比减少67.03%,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小幅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去年公司出售所持有奇安信股份并确认相关收益,因此去年营收及净利润基数较高;其二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相关业务订单拓展及开展有所延缓,随着疫情防控得力,公司经营有望恢复正常。长期来看,网络安全日趋受重视,国家层面亦出台相关政策强调网络安全重要性,网络安全将成为未来计算机互联网部署的重要环节,相关投入也将持续增长,公司作为网安行业领军企业,拥有成熟的产品技术体系,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长期稳向增长;

  布局政企安全及城市安全业务,接连拿下项目订单。360政企安全集团支持和赋能国家、政府和企业,是国内最早涉足ToG、ToB领域的安全企业之一,目前已与90%部委、72%央企、100%大型银行以及上百万中小企业开展了网络安全合作。自2019年4月至今,360已快速拿下重庆、天津、青岛、郑州、珠海、上海、鹤壁、苏州、长沙等多个城市级战略合作,安全订单总额超13亿元,公司后续收入持续增长仍有充足空间。此外,新冠疫情暴露出目前城市在应急响应、分析研判、指挥决策、综合治理等领域依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公司与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合力打造城市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建设城市安全大脑,提供全面实时的事前预防预警、事中控制处置和事后分析回溯等能力,可为建设新型数字孪生及智慧城市提供一站式、全场景、全方位的城市级安全防护服务;

  预计今年底可用机柜数有望较年初翻倍,核心地段资源储备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年3季度末,公司已经交付且可用机柜数量累计达到12100个,较今年初的7200个新增4900个,我们认为北京地区、廊坊一期以及广州黄埔一期成为新增IDC机柜的主要贡献点。全年来看,公司预计廊坊二期项目有望于年内交付,我们认为到今年年底公司可运营IDC机柜数有望较年初实现翻倍。除此以外,2020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一线城市及其周边核心地段资源储备,新增储备项目包括廊坊固安、广州南沙、上海浦东以及云南昆明,我们预计上述项目将至少为公司新增24000个机柜资源,并有望于2021年开始陆续交付,奠定公司成长基础;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注册批准,助力扩张能力进一步提升。9月初,公司发布公告(公告编号:2020-074),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事项已获证监会注册批准,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4.8亿,用于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我们认为本次发行将有助于公司降低资产负债率,充实资本金,为公司后续扩张奠定基础;

  疫情影响下云视讯大势所趋,成立云办公产品线布局未来。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很多企业选择了线上办公和远程会议,加速了视频会议从专线视讯向云视讯发展的进度。此前市场担心 ZOOM、腾讯会议等 SaaS 产品会对公司产生冲击,但恰恰相反,在云产品提供连接的同时,亿联的产品增强了用户体验,这在收入端已经得到佐证。公司去年推出了自己的云视讯产品亿联会议,并在近年推出了企业协同软件 UME,完善了整体企业系统办公产品梯次。同时公司上半年云办公终端产品线%。此前市场看到公司从 SIP 话机向 VCS 的布局已有成效,我们判断未来其在耳机、拾音设备等领域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扩充品类,云办公终端产品线有望持续实现高速增长,前景值得期待;

  利润率略有波动,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未来。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下降,从 7.1 下降到 6.8 左右,由于公司海外业务基本以美元结算,汇率下降对于公司收入、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汇兑损失造成财务费用略有提升。但我们看到公司整体经营效率仍保持优良,同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为未来发展做更多储备;

  出口边际改善明显。公司对出口依存度较大,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二季度收入有一定波动,市场担心其增长受阻。但三季度以来出口回暖明显,Q3 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 7.2-7.8 亿元,归母净利润 3.4-3.8 亿元, 收入利润环比二季度有大幅改善,市场预期有修复空间;

  精耕光器件领域,盈利能力不断加强。公司耕耘光器件领域十余载,产品主要涵盖无源器件、有源器件以及封装三大领域,其中无源器件包括陶瓷套管、光纤适配器、光收发接口组件等传统产品和公司上市后拓展的Lens、AWG、光引擎和光学镀膜等新产品线,有源器件主要是OSAOEM/ODM,封装方面公司已经掌握BOX(电信领域)与TO(数通领域)两种封装技术,是OSAOEM/ODM生产关键环节之一。下游直接客户为国内外光模块厂商,终端客户为运营商、设备商以及云厂商等ICT企业,公司凭借着优秀的产品品质和及时的服务响应,已与国内外大型光模块厂商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近几年扩张稳步有序,实现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双升,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57.75%,主要系公司下游需求爆发和新产线投产带来单产品价值量的提升,同时盈利能力持续加强,2020H1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提升63.25%,净利率高达32.51%,较2019全年提升0.52pct,得益于公司精细化管理,费用端整体管控较好,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连年下滑;

  下游5G和数通需求共振,光器件市场持续提升。光模块主要实现光电信号转换,下游可分为电信网和数通网两大领域,电信网方面,由于5G容量和网络架构的改变,5G承载网光模块在端口速率和传输距离等方面升级,产品单价得以提升,同时架构的更迭和基站数量的增加将带来5G电信光模块需求量的提振,相比较4G时期,5G电信光模块有望量价齐升,根据我们测算,国内5G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元左右。数通网方面,随着流量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内部流量快速提升,疫情深远提振线上业务,IDC流量增速超过整体流量增速,IDC扩容将带来数通光模块端口速率的提升,数通光模块代际升级从而满足数据中心大规模需求。北美ICP资本开支自去年回暖,并启动向200G和400G的升级,同时100G产品凭借出色的性价比,也将在国内新基建中延续100G的商业成功,广阔的需求和阶梯分明的发展路径使数通成为蕴藏最大机会的市场。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光模块在ICT厂商采购占比将不断提升,预计2024年数通光模块市场达到72亿美金。光器件是光模块不可缺少的部分,占光模块物料成本50%以上,光器件市场空间随光模块市场增长持续提升;

  公司注重研发,打造OMS平台增强客户粘性。公司研发费用率常年稳定在10%左右,在高端光器件封装业务和高端无源器件业务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客户提供更全套的产品和服务,以争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经过多年自研内生和外延并购,公司已从最初的三条产线%的股权,正式切入光学镀膜领域,与现有产品有效协同。同时公司近期募集资金7.86亿,用于高速光引擎产线建设,光引擎作为光模块内部重要器件之一,光引擎产线投产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光模块内部价值占比,增强了客户黏性。从长期来看,公司未来可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结合自身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公司将继续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并举,布局更多种类的光器件产线,打造OMS(OpticalManufactureServicer)平台,积极发挥公司在光器件领域的生产特长,响应产业分工的趋势;

  云计算、IDC双驱动,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前三季度云计算与IDC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云计算收入42.73亿元,同比增加7.12%,IDC业务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7.32%。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净利率11.1%,同比回升0.2pct。公司业务双增长,共同驱动盈利回升,布局合理有望延续,四季度业绩可期;

  IDC项目推进有序,首批REITs申报示范性凸显。房山项目一期完工50%,2021上半年年可投放使用,二期年内可完成验收;燕郊三四期、上海嘉定二期项目已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1-2022年可逐步释放产能。公司在REITs申报序列中排名前列,我们认为公司若作为首批REITs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积累品牌影响助力长远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2020年-2022年归母净利润9.5亿元、11.6亿元、14.9亿元,维持盈利预测不变,对应现价PE分别为37X/31X/24X。

  国内连接器龙头深耕优质赛道:连接器在汽车、通信行业的应用占比超过40%。在4G走向5G的技术变革中,基站向多端口、多波数趋势发展;汽车行业未来将向智能驾驶、车联网、电动车与共享出行四大技术变革方向推进,小型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是连接器未来发展的趋势。公司是国内连接器龙头,面对小型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技术大趋势,已完成从零件、模块到系统方案整体发展框架的搭建和核心产品的布局,未来大有可为;

  AirPods驱动业务高速增长:公司自2017年切入AirPods产品供应链以来,整体良率保持极佳水准,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在AirPods的市场份额为70%左右,在AirPodsPro的份额达到100%,AirPods已成为公司主要成长动力,驱动业务高速增长,2019年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收达到520亿元,占总营收的83%,同比增速94%。长远来看,无孔化仍是苹果在产品创新设计方面的重要方向,AirPods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电子精密制造龙头,高效并购打造精密制造大平台:公司紧跟大客户创新需求,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在消费电子应用领域不断扩充产品种类,以精密互联技术为基础从连接器/连接线延伸到无线充电、声学、LCP天线、马达等,再到无线耳机等组装,构筑了“零件-模组-系统”的垂直一体化的能力,并通过精密制造平台的能力向传统的汽车和通信业务延伸布局,目前已经成为横跨多领域、涵盖多产品线的精密制造平台型公司;

  公司是全球精密功能和结构件龙头,是A客户支柱性供应商。2018年通过反收购上市,后切入国内安卓客户供应链,公司现原上市公司业务已逐渐梳理清晰,东方亮彩上半年成功扭亏,展现公司优秀的管理和整合能力;

  品牌终端厂商加大对供应链的管理,公司作为龙头受益显著。精密功能件小而杂,公司作为龙头既能深度参与客户项目开发设计,又能提供平台型解决方案,优势日益显著。5G手机对防水防尘和散热要求更高,精密功能结构件ASP将有10%+提升,手机换机潮和智能穿戴产品兴起给行业带来的增量红利,加上安卓客户的放量,公司主业未来预计继续保持高增长;

  公司立足主业开启上下游延伸道路,收购赛尔康模组化布局再下一城。公司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向上布局整合磁材等材料业务,向下发展七大模组作为未来营收新支柱,收购赛尔康掌握SMT和FATP技术,公司模组化之路有望打开新篇章;

  今年7月底领益已经全面接管赛尔康采购&业务,赛尔康各亏损项目逐步止损,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公司已完成非公开发行,定增资金将用于向上游扩充磁材等材料产能,向下游扩充模组组装产能,加快实现公司智能终端部件平台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战略,新领益将迎来腾飞;

  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372、498亿元,同比增长18%,32%,34%,归母净利润为26、36、48亿元,同比增长37%,38%,33%。

  单季度收入创新高,业绩持续修复。京东方20Q3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3.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单季度毛利率达到18.61%,为2019年以来新高;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率分别为-0.46%/0.68%/3.41%。盈利能力显著修复,且仍在上升趋势;

  现金流增长显著,B17转固固定资产增加。2020Q3单季度销售费用率2.5%(同比增加0.4pct);管理费用率5.2%(同比增加0.7pct);研发费用率4.9%(同比减少0.3pct);财务费用率1.8%(同比增加1.1pct)。单季度其他收益3.4亿元,投资收益1.4亿元,资产减值1.4亿元。单季度经营净现金流137.5亿元,环比/同比增长超翻倍。存货水平环比略下降,固定资产环比增加381亿元,主要是由于在建转固增加;

  价格涨幅超市场预期,行业趋势持续向上。本轮价格启动于2020/5,TV面板平均涨幅已经超过40~50%,其中32寸更接近70%,涨幅高于2016~17年周期。目前供应链紧张,产线订单饱满,四季度面板价格有望稳中有升。展望明年,转单压力涌现,现有产线将保持供不应求,趋势继续向好;

  OLED持续深化布局,产能逐步释放。京东方目前已经形成了成都两期、绵阳一期的OLED产能,随着下半年销售旺季出货量有望增长。2021年成都、绵阳产能继续增加,OLED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除了6代柔性AMOLED布局,京东方也积极储备蒸镀技术、打印技术、MiniLED背光技术等其他先进半导体显示技术;

  盈利预测:京东方在面板行业的地位长期崛起趋势不变,AMOLED有望逐渐贡献盈利,在全球显示产业话语权与日俱增。随着Capex尾声与行业竞争尾声,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同时FCF有望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4.6、104.4、122.5亿元。

  动力软包领先企业,份额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20 年经验技术积淀深厚。深度绑定戴姆勒, 份额保障技术提升,配套国内领先车企,订单丰厚戴姆勒战略入股, 预计在未来 7 年为其供应 170 GWh 动力电池,超千亿规模,保障了公司长期发展与市场份额,同时对整个技术工艺体系的提升和大客户背书下新客户的开拓。公司也进入了广汽、北汽、一汽等自主车企,配套以广汽 Aion V 为代表的热门车型,持续收获东风、江铃、国机智骏等长期订单预计超15GWh;

  产能扩张在即,业绩增长弹性极大。公司此前基本满产满销, 受限于产能规模较小, 收获大量订单后积极扩产,已有加规划产能为 37GWh,超 2019 年产能十倍。随产能释放,营收规模将爆发式增长,对于目前处盈亏平衡附近的公司来说弹性极大;

  软包路线自身具备竞争优势,公司成本持续下降,毛利率领先。软包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不易爆炸优势,在头部厂家和多车型的带动下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公司已量产能量密度 285Wh/kg 软包电芯,计划未来五年提升至 350Wh/kg, 作为软包第一梯队直接受益软包崛起趋势;

  公司供应链持续国产,直接材料成本下降,毛利率领先。公司逐步采用国产供应链,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下降,铝塑膜国产助力软包成本下降, 直接人工成本稳步下降,动力系统成本从 2017 年 1189元/kWh 下降至 2019 年 820 元/kWh, 和龙头企业差距逐步缩小, 毛利率领先同行。预计随产能爬升规模扩大,制造费用将进入下降通道,在规模化放量后,对于供应商议价能力将提升,也有助于成本持续下降。

  国内SUV行业龙头,持续研发投入。公司是国内SUV行业的龙头企业,2019年SUV销量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达9.5%。在技术研发上,公司坚持采取“过度投入、精准研发”的策略,近年来公司的研发支出持续增长,研发中心布局全球,研发业务围绕关键零部件布局全面;

  基于新平台,开启SUV产品强周期。SUV行业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其他自主车企如吉利、长安等纷纷进入SUV市场,公司主力车型哈弗H6的销量领先优势略有收窄,危中思变,在此之际推出全新“柠檬+坦克”两大全球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模块化平台的推出有望缩短公司新车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促进零部件通用化率,毛利率有望增长。公司核心动力系统全面升级,动力性经济性进一步提升,年内量产配套新车型,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模块化平台配合全新升级动力系统,公司下半年迎来新产品周期,神车哈弗H6全新换代,大狗/白猫/坦克300全新上市,伴随新平台渗透率提升,公司有望开启销量与单车盈利双升的强劲新产品周期;

  皮卡渗透率有望提升,龙头首先受益。长城汽车以皮卡起家,深耕皮卡市场,于2019年上市长城炮弥补了国内高端乘用化皮卡的空白,皮卡销量位居行业第一,市占率达到将近50%。目前国内皮卡渗透率仅为2%,远低于全球6%~7%的渗透率水平。2016年以来地方政府陆续放开皮卡进城限制,国内皮卡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从需求端来看,商用需求有望受益于消费升级,对微卡,微型货车进行替代,乘用需求来看,皮卡有望成为多用途乘用车,拓展到一至三线城市消费人群,满足城市中收入较高人群的户外活动需求。预计皮卡行业2025年销量有望达到104万辆,渗透率约为3.6%。在皮卡行业渗透率提升的情况下,公司作为皮卡行业的龙头企业将首先受益;

  深化组织改革,开启战略转型。公司调整长期战略,从整车制造企业向全球科技出行公司转型。变革之际,推出“咖啡智能”技术品牌进行双智融合,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子电器架构夯实未来智能出行服务的竞争力。同时商业模式向“制造+服务”转变,中长期有望改善公司盈利水平,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0年至202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1、0.71和0.90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3%、10.7%和12.4%。

  自主品牌销量强势复苏营收维持高增长。2020Q3国内汽车行业下游需求全面恢复,根据中汽协数据,5~9月乘用车销量连续5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重回周期性复苏通道,Q3累计销量550.3万辆,同比+7.4%。4月以来公司产销量强势复苏,9月销量同比增长28.6%,表现显著优于行业平均。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同比+40.5%,高增长态势延续,CS75PLUS、Uni-T上市后持续热销,爆款矩阵日益完善,带动公司营收维持高增长。2019H2长安自主本轮新产品大周期开启,CS75PLUS助力CS75系列连续6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Uni系列首款车型Uni-T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1万辆,Uni系列计划在未来2年内投放4~5款新车,继Plus系列后进一步优化自主品牌产品结构。自主品牌量价齐升,将继续推动营收规模向上;

  业绩环比大幅改善底部向上趋势确立。2020Q3公司毛利率13.90%,环比大幅提升4.29pct,预计与产品销量结构改善、零部件降本、贵金属价格下降有关。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4.88pct至11.92%,主要是因为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5.64pct至3.37%,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与去年同期高基数、营收高速增长、运输仓储及差旅费下降有关。Q3投资净收益5.24亿元实现扭亏,预计主要受长安福特扭亏影响。2020Q1、Q2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3亿元、-8.24亿元,上半年核心业务板块长安自主、长安福特均对业绩造成拖累(上半年母公司净利润-投资收益=-19.79亿元,长安福特净利润贡献=-5.70亿元),Q3归母净利润5.19亿元环比大幅改善,预计长安自主、长安福特业绩贡献均已转正。我们预计随着自主品牌CS75PLUS、逸动PLUS、Uni-T持续贡献增量,长安福特增量SUV车型销量爬坡,Q4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向上;

  自主福特新品大周期延续持续贡献业绩增量。长安自主品牌本轮新品大周期的核心变化在于Plus系列、Uni系列的推出,产品设计理念发生性变化。同时新一代蓝鲸动力配套比例提升,NE系列发动机逐步取代H系列、自主DCT变速箱逐步取代爱信6AT变速箱,赋予整车更好的动力性能的同时实现降本,带动销量和盈利同步改善;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为64.8/60.7/67.9亿元,考虑定增影响,对应的EPS由1.35/1.26/1.41元下调至1.21/1.13/1.2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14.7/15.6/14.0倍。考虑行业周期性复苏带动盈利、估值双升,新品大周期带动公司中期盈利中枢将继续回升,给予公司2022年20倍PE,目标价由21.15元上调至25.40元。

  本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209人,涉及高层管理人员(2人)、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60人)、基层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147人),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55.78元/股。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起满15个月后分四期归属,每期归属的比例分别为25%、25%、25%、25%。

  如果按照股权激励草案中提到的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业绩考核目标来看,2020、2021、2022和2023年公司收入端同比增速需分别达到30%、11.54%、10.34%和9.38%,而公司2020Q1-Q3收入端同比增速为36.53%,如果按照我们预测的公司2020年收入端同比增速35.81%,以及2021-2022年收入同比增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目标较容易实现,这意味着公司对此次授予股权的业绩考核标准较为宽松,我们认为常态化的股权激励+较容易实现的业绩考核目标意味着CXO行业公司对人才的绑定愈加重视,也侧面验证了行业处于较好的景气度。

  正如我们2020年三季报业绩点评中提到的: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产能释放和订单消化能有望维持较高的业绩增速。其中在建工程相比2019年末增长143.22%(2020Q1-3区间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200%,增速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杭州湾、绍兴一期、天津三期等CMO、CMC产能建设奠定了2022年以后业绩增长的产能基础。存货区间增加值同比增加150%,也创历史增速最大值,预收账款(合同负债)的区间增加值同比增速也达到200%,创历史增速最大值,结合其他指标分析,我们认为公司CMC、CDMO业务正处于加速增长的初期,2021-2023年以上业务表现有望超预期。

  1)美年健康最近5个交易日以来(10月30日-11月5日)连续大幅下跌,累计下跌幅度达到29%,最近两个交易日连续两天跌停;

  2)公司公告:截至2020年11月3日,股东阿里网络大宗交易累计减持总股本的1.38%。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徐可于11月2日和3日大宗交易合计减持公司总股本的0.34%。

  国信医药观点:近期美年健康的剧烈回调我们估计与关键股东的减持有密切关系。减持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市场高度关注股东减持的动机,尤其是担心是否意味着阿里对体检龙头美年健康这一平台的战略观点发生了变化。由于公司并未披露原因,我们在此通过公开资料进行推演:

  2)阿里及云峰并未被认定一致行动人,但近期公告使得阿里+云峰潜在具有被认定一致行动人可能性。

  投资建议:虽然公司并未披露阿里网络减持原因,但是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猜测潜在原因可能在于阿里系规避成为控股股东并启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和注入爱康国宾的过程。考虑到新冠疫苗上市临近,新冠疫情冲击影响边际向好,无论是对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资金需求压力还是对美年健身经营状态的后续展望均逐渐改善。因此我们认为仅仅根据少量减持,当前即认定阿里投资“健康中国”的战略发生变化,过于草率。考虑到疫情严控的各项措施放松可能需要国内外疫情均有所缓解以及海外疫情进入冬季再度加剧,因此2021年上半年行业仍有可能弱于正常经营情况,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0.27/7.86/10.11亿,对应EPS为0.01/0.20/0.26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798/62/4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阿里投资体检赛道战略发生变化;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因股价波动加剧质押压力;2020Q4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并导致ST。

  10月31日,公司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报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32亿元,同比增长81.23%,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53.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4亿元,同比增长30.41%,基本每股收益0.52元。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临床前研究服务具备专业性壁垒,只能在专业的GLP实验室中开展。公司拥有北京和苏州两个GLP实验室,建立了系统的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平台和GLP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国内以及多个国家,包括国际机构的GLP认证和检查,无论设施面积,评价品种还是专业性,都位居细分子行业领先水平。

  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环比下滑,属于正常现象。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环比下滑3.7%,同比增长5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0亿元(上年同期为-0.01),同比大幅提升。收入同比增长、环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业绩结算是根据课题进度进行,在二季度的时候有一些课题刚好结题,因此三季度的收入环比有所下滑,但较上年同期相比,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订单量的提升。

  从毛利率看,第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处于三年来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及运营规模限制,biomere的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并表后带来公司毛利率整体下滑,剔除这个因素影响,公司业务毛利率相对稳定。后期公司将扩iomere的运营规模,毛利率有望回升。

  从期间费用率看,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1.55%,较上年同期下滑0.7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基本未变的背景下,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研发费用率为7.74%,较上年同期提升0.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报告期内承接了更多的国家课题,带来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00万,国家课题的承接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运营和服务能力;管理费用率为30.06%,较上年同期提升3.9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计提了一部分;财务费用率为0.11%较上年同期(-0.63%)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理财产品收入减少。由于期间费用率上升以及毛利率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环比下滑24.56%,同比增长19.44%,利润同比增速低于收入同比增速。

  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有助公司业绩增长。公司上游为试验动物,包括小型啮齿类动物,主要是小白鼠以及大型灵长类动物黑猩猩等,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上游动物采购成本上升,但公司可以转嫁,因此安全性评价业务毛利率维持稳定;目前广西猴厂已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3年达产。下游临床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业务为药物早期临床试验服务(临床Ⅰ期及BE试验),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因素影响,该业务贡献收入有限;未来3-5年内,早期临床的需求量会呈现井喷式增长,公司有望从中受益。此外,公司在药物警戒系统、动物模型研究等方面均有布局,未来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将加强。

  在手订单充沛,四季度确认收入有望大幅增长。目前,公司的总产能为31500平,产能利用率超过9成:公司计划2020年-2021年在苏州新增5400平实验基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截至2020年8月底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7个亿,其中第三季度新签合同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00%;根据往年订单确认情况,四季度公司的订单确认有望大幅增加。

  公司未来将积极向海外扩张。1)公司将计划港股上市,未来海外并购有望增加;2)通过收购Biomere提升公司国际品牌竞争力,布局国外发展战略。二季度受美国疫情蔓延影响,Biomere公司经营受到略微影响,主要与人员结构调配有关,第三季度公司受到疫情影响经营环比仍略有下滑,但整体影响有限。

  维持公司至“买入”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0年、2021年和2022年EPS分别为1.05元、1.38元和1.91元,按照2020年11月2日收盘价95.39元/股计算,相应PE为90.85倍、69.12倍和49.94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增长较为确定,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7.5亿元(+225.8%),归母净利润27.1亿元(+901.7%),扣非归母净利润26.6亿元(+1066.1%)。

  新冠检测试剂需求持续旺盛,公司盈利能力高企。分季度看,Q1/Q2/Q3单季度收入分别是7.9/33.2/2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8%/+368%/+238.6%,Q1/Q2/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4/15.1/10.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6%/+1414.8%/+1361.5%,受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新冠检测试剂需求持续大增,Q3单季度收入、净利润延续高增长。从盈利能力看,前三季度毛利率64.6%(+9pp),四费率16.7%(-21.4pp),其中销售费用率7.4%(-14.4pp),管理费用率3.8%(-2.1pp),研发费用率3.8%(-7.2pp),财务费用率1.8%(+2.2pp),上述因素导致净利率维持高位。

  常规业务逐步恢复,新冠检测试剂需求有望常态化。分业务看,公司常规业务板块前三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有一定承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规业务已经逐步恢复,其中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预计前三季度基本恢复正常,后续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和高端产品渗透率的提升,该业务有望稳健增长;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第三季度基本恢复,预计全年收样同比仍有所增长;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恢复较慢,随着公司产品升级和成本优化,后续有望恢复。受疫情拉动,感染防控业务及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今年大幅增长,贡献了主要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量,预计2021年新冠检测试剂仍将维持常态化的高需求状态。

  业务布局逐渐明晰,分子诊断龙头把握机遇强势崛起。公司业务布局生育健康类服务、肿瘤防控类服务、病原感染类服务、多组学大数据与合成业务、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等5大业务板块。凭借多年持续高研发投入,各板块新产品不断获批,本轮疫情有助于公司实现全球化、多业务拓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假设2020~2022年新冠检测试剂销量分别为8000、4000、2000万人份,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18、10.9亿元,暂不考虑增发摊薄,预计2020-2022年EPS8.67、4.50、2.71元,维持“持有”评级。

  业绩总结:公司 2020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9 亿元(+131.2%),归母净利润 6.4 亿元(+463.1%),扣非归母净利润 6 亿元(+532.5%)。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2 亿元(+123.3%),归母净利润 1.6 亿元(+437.7%),扣非归母净利润 1.6 亿元(+523.1%)。

  Q3 仍然延续高速增长, 品牌效应奠定未来增长基础。2020 年 Q1-Q3 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3.3%/+235.9%/+123.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1%/+755.2%/+437.7%,三季度同比增速收窄,主要系国内疫情稳定,与疫情相关产品如监护仪、POCT 血气分析仪、血氧仪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导致增速变缓所致。目前海外疫情严峻,海外市场对疫情相关产品需求旺盛,我们推测三季度监护仪产品出口销量仍保持较高增长趋势,并且国内随着疫情期间打响品牌知名度,在医疗新基建的政策带动下将实现快速反弹。

  毛利逐渐提升,费用呈现下降趋势。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59.7%,同比提升 3.8pp,我们推测主要系公司高毛利产品监护仪占比提升所致。从费用端来看,前三季度的四费率为 31.6%,同比下降 31pp,主要系在疫情期间产品需求旺盛,销售推广费用降低,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 11.2%(-11.1pp)。在公司加强员工激励机制下,管理费用也呈现逐渐下滑趋势,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为 11.7%(-12.7pp)。三季度公司公告回购股份方案,拟用于后续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强费用管控能力。

  创新产品步入收获期,有望在疫情后实现快速放量。公司自 2011 年上市至今投入 13.4 亿元,长期的、持续性的高研发投入目前已逐步进入收获期。7 月底,公司胎监新品 F15 全球首发,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更加有效地满足各细分市场领域的差异化需求。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预计未来磁敏分析仪、妇幼健康系列、心电诊断系列及超声影像系列产品恢复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0-2022 年公司EPS 分别为 1.22 元、1.02 元、1.19 元,考虑到公司长期高研发投入已进入收获期, 疫情期间打响品牌知名度,后疫情时代将有望在新基建政策带动下将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92亿元,同比-7.9%;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11.6%;扣非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17.4%。其中2020Q3单季度公司营收3.06亿元,同比+5.1%;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12.9%;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6.5%。

  公司PKP/PVP等椎体成形微创产品已逐步恢复,国产骨水泥、国产射频消融器械等新产品陆续获批,公司产品线优势显著。公司未来将以关节镜手术系列产品为切入点,重点发展运动医学领域骨科微创产品,年内投资了利格泰、上海逸动医学等公司完善从预防诊断到修复重建各细分领域的运动医学产品管线布局。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2022年EPS分别为0.39元、0.56元、0.74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分别为48倍、34倍、26倍,维持“推荐”评级。

  1)疫苗有效性推动,体育行业复苏确定性增强。2021-2024年中有2届欧洲杯、2届奥运会、1届世界杯、1届亚洲杯(中国举办)等多项大型赛事,催化密集。

  2)公司身处体育细分黄金赛道,手握有资源。中国体育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5万亿,其中足球产业规模约1.5-1.75万亿,2020年付费球迷规模将达到2600万人。公司拥有众多足球赛事资源,系国内知名综合型体育龙头。

  1)优质版权及营销资源:公司目前持有拥有2021-2028年亚足联所有相关赛事的全球独家商业权益、2020-2022年欧足联国家队系列赛事的新媒体独家版权及全球赞助商权益、2019/2020-2028/2029赛季西甲联赛全媒体版权。此外,公司拥有内马尔、罗斯等大量球星及国家队等赞助资源,深度助力品牌营销。

  2)2C平台:公司拥有爱奇艺体育平台的运营及主控权。爱奇艺平台系当代文体与爱奇艺合作成立的在线体育平台,将原新英体育与原爱奇艺体育会员体系打通。平台拥有多项体育赛事IP,并授权爱奇艺进行商务权益开发,持续深挖C端用户价值。

  预计明年定增落地,缓解财务压力,大股东认购彰显信心。9月28日公告,公司拟向新星汉宜非公开发行1.75亿股(含本数),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54亿元。该定增预计明年落地,将有效缓解公司财务压力并提升流动性,同时大股东全部认购(持股比例将从31.27%提升至47.13%),表现大股东对公司发展的坚定信心。

  Q3单季度营收和扣非利润增长,前三季度整体亏损收窄。Q3 单季度净利润亏损主要由于对 Brothers International LLC 的股权处置确认非经常性投资损失1.75 亿元。现金流方面, 20Q3 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2.8 亿元。

  分业务营收方面, 20Q1-Q3 影视娱乐板块营收 9.95 亿元,同比下降 36%,其中 20Q3 单季度营收7.2 亿元。20Q1-Q3 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营业收入5446 万元,同比增长 49%,其中 20Q3 单季度营收 4453 万元,相比 20年上半年993 万元营收已有所恢复。公司海口、长沙、苏州、郑州四地实景项目已在一季度末陆续恢复开园。20Q1-Q3 互联网娱乐板块营业收入5007 万元,同比增长 118%,其中20Q3 单季度营收 1521 万元。

  继续贯彻“影视+实景”的新商业模式,加速回归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后续影视项目储备丰富。电影业务方面,常远导演的《温暖的抱抱》预计在20 年年内上映,根据现象级手游改编的电影《侍神令》(原名《阴阳师》)定档 21 年春节档,陆川导演的新片《749 局》、 李玉导演的《阳光不是劫匪》、周星驰的《美人鱼 2》、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及曹保平导演的《涉过愤怒的海》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其他多部影片正在筹备中,其中《铁道队》、《未来的未来》、《中国试飞员》进入筹备阶段,预计将在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开机,公司深度参与投资制作、由好莱坞著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好莱坞科幻灾难《月球陨落(Moonfall)》 (暂定名)已于 2020 年开机;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华谊在行业及公司运营层面迎来双重拐点,行业层面,随着影片陆续上映,电影行业正加速复苏,同时中小企业在行业寒冬中会加速出清,头部公司一旦通过融资或者其他策略度过困境,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公司层面,华谊兄弟《八佰》优秀表现已初步验证主业优势恢复, 关注后续影片定档节奏。

  龙头优势凸显,票房逐渐回暖。院线复工节奏逐渐加快,上座率限制逐步从30%放宽至75%,电影行业集中度趋势明显,公司在票房、观影人次、市场占有率等核心指标位列全国第一。首部《八佰》的高票房以及国庆档多部优质影片的良好表现加速了电影行业的回暖。

  电影制作内容挤压,电视剧制作维持增长。受疫情影响,公司主控及投资的电影未能如期上映。公司多部高质量电视剧陆续上线,获得良好口碑及热度,电视剧制作发行业绩大幅增长。目前公司投资影视项目制作进程恢复,预计四季度恢复正常水平。公司品牌IP《唐人街探案3》、《正阳门下年轻人》等影视作品将与2021年上线,有望进一步提高收入。随着影院的陆续开放,观众观影热情不断上升。观影人次、公司影院数及银幕数的增加导致广告收入增长。

  自7自7月20日影院复工以来,公司市占率、上座率、观影人数远超业界同期水准,随着行业复苏,多部优质影片定档与上映,票房及商品销售、广告等相关业务收入回暖趋势逐渐增强,公司参与影视项目进度恢复。

  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2.9亿元,同增18.09%;归母净利22.6亿元,同增45.27%。Q3实现营收33.01亿元,同降5.39%,主因新品上线不多(部分档期延后),叠加老游戏流水自然下滑;归母净利5.6亿元,同增7.22%;扣非后归母净利4.86亿元,同增3.87%。考虑新品延期及老游流水下滑,我们下调20~22年盈利预测至27.85/33.65/39.89亿元,对应EPS为1.32/1.59/1.89元,可比公司21年Wind一致预期平均PE19X,考虑公司强买量发行能力,“研运一体”战略持续深化,龙头地位有望继续巩固,给予公司21年PE22X,目标价34.98元,维持“买入”评级。

  Q3公司实现营收33.01亿元,同降5.39%,主系今年上线产品数量不如去年(新品档期有所延后),部分老产品由于生命周期及竞争原因流水自然下滑。随疫情逐渐缓解,行业用户时长红利消退,付费水平有所回落。但公司新游《云上城之歌》表现良好,根据七麦数据,20年10月游戏已稳定位于iOS畅销榜前20。公司坚持“研运一体”战略,在新品上探索多元化和精品化,后续储备的新品大作陆续上线,有望催化业绩表现。

  基于“多元化”策略,公司积极拓展游戏品类,产品矩阵囊括ARPG、MMO、卡牌、SLG、模拟经营等不同类型。“精品化”战略不断提升研发成功率,储备的自研游戏包括《荣耀大天使》、《斗罗3D》、《代号NB》、《代号修仙》等,此外还储备了丰富的国内代理产品。出海方面,储备项目包括《FO》、《FRZ》、《代号CM》、《代号OX》、《代号E》等。

  公司Q3业绩波动主因新品档期延后叠加老游流水回落。公司买量成本虽略有上升,但所获得的流量质量有明显提升,支撑亮眼游戏表现。考虑新品延期及老游流水下滑,我们下调20~22年净利润预测为27.85/33.65/39.89亿元(前值31.91/38.26/45.11亿元),20~22年EPS为1.32/1.59/1.89元,可比公司21年Wind一致预期平均PE19X,考虑公司买量发行优势不断强化,坚持深化“研运一体”提升自研能力,行业竞争力有望持续增强,给予21年PE22X(前值38X,主因游戏行业估值中枢下移,且切换至21年估值),调整目标价至34.98元(前值57.38元),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我们下调20~22年净利润预测为27.85/33.65/39.89亿元(前值31.91/38.26/45.11亿元),20~22年EPS为1.32/1.59/1.89元,可比公司21年Wind一致预期平均PE19X,考虑公司买量发行优势不断强化,坚持深化“研运一体”提升自研能力,行业竞争力有望持续增强,给予21年PE22X(前值38X,主因游戏行业估值中枢下移,且切换至21年估值),调整目标价至34.98元(前值57.38元)

  盛讯云商以食品为突破口切入直播电商赛道,深度绑定辛巴,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上调评级为“买入”

  休闲食品×直播电商:两大万亿市场的碰撞,辛巴携盛讯达入局高景气赛道:直播电商是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万亿市场,截至10月中旬,快手2020年GMV已超2000亿元;休闲食品同样是一个在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超万亿的消费细分赛道,食品已成为快手直播电商第一大品类,占比超20%,两大市场交叉碰撞,公司与辛巴团队的深度合作建立在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基础之上。

  借股权激励深度绑定辛巴团队,未来更具看点: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仍在不断汇集新增流量,直播电商作为短视频直播平台变现的主战场,仍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辛巴家族作为快手第一大家族,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1)海量流量沉淀;2)体系化电商培育主播及运营能力;3)高效供应链组织能力。辛巴家族直播电商GMV体量已十分庞大且仍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食品也是辛巴家族GMV中占比前三的品类。辛巴家族核心成员入职盛讯云商后,公司通过限制性股权激励,激励股权占比达到总股本的9%,分三年解锁,对应的解锁业绩指标分别为盛讯云商2020-2022年净利润不低于0.2/2.2/2.6亿元。未来,公司不排除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与辛巴家族深化合作,看点多多。

  直播电商是一个具备长期产业红利的成长型赛道,盛讯达携手行业头部玩家辛巴家族以食品为突破口,共享行业红利,未来更具看点。考虑到辛巴家族现有直播电商业务的存量、结构与成长性,我们认为通过股权深度绑定辛巴家族的盛讯达基本面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兼具确定性及成长性。

  投资逻辑与业务模式:以网上信息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服务为支撑,构建 B2B 电商中间平台,整合资源,提供服务,获取利润。网上信息服务:公司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信息服务,包括网站会员服务、会展服务等,积累行业资源与客户基础,是公司的基础业务。商品交易服务:依托多多平台, 公司开设网上工业品交易商城,通过集合采购等方式,面向注册用户开展涂料化工、纯碱玻璃、无纺布、生活用纸等产业链的电商业务,利用集合订单的价格优势获得利润,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为产业和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电子商务、 等解决方案,并提供行业直播、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云应用服务,是公司的业务支撑。

  竞争壁垒与战略:客户、信任、技术与数据的先发优势为公司保驾护航经营十几年的客户资源积累、通过信息服务建设的客户信任关系以及利用数据与科技服务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闭环能力让公司具有明显先发优势,竞争对手通过进入行业的成本和阻力较高。公司定增事项正在推进, 预计定增完成后的资金优势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发展速度。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未来的增长高速可持续, 预计 2020-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65 亿/4.09 亿/6.28 亿,对应 PE为 51/33/22 倍, 参考行业平均估值,给予 21 年 50X PE(暂未考虑增发摊薄影响)。

  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券商股票有哪些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