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话:乡村旅游正快速重回正轨
李海楠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乡村旅游正悄然伴随整体旅游业的复苏呈现“快速恢复”态势。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9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7—8月份,乡村旅游有序复工复产,乡村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均已恢复到往年同期的九成多,近郊乡村游已成为新形势下群众外出游玩的首选方式。
在接受采访的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应对疫情冲击,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让其最早出现复苏迹象,且注定将进一步激发“恢复性增长”潜力,继而通过对接当下市场“偏向就近旅游”需求,实现乡村旅游重回发展正轨。
“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带来的经济效益转变会优先在旅游业上表现出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规划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征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今年4月以来,旅游消费需求,特别是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依托其室外环境和空气流通条件,已经促使民众更加放心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乡村旅游收入同比下降77.1%;到二季度,乡村旅游形势大为好转,环比增长达148.8%;7—8月份,乡村旅游总人次、总收入恢复更为明显,从业人员数量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数为12.07亿人次,总收入5925亿元,开工率达94.5%,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1061万。而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亿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一半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1.81万亿元。
从数据上看,各界期待的乡村旅游快速回归仍将继续呈现快速大幅回升势头。而这背后不仅有着对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的期许,更有着借助产业带动乡村人口结构回归常态化发展的寄托。
“我们不仅希望通过乡村旅游让乡村的产业结构重组,同时也希望让年轻人回来,实现社会结构的重组,改变农村过去不健康的社会结构。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乡村旅游要通过保护传统村落让农民有钱赚,让乡村恢复、更新经济功能,如果没有经济功能,通过旅游活化村庄的尝试就是失败的。
显然,将希望寄托于旅游业这一有着高度关联性特点,又于生态环境无害的产业之上是十分明智的。数据显示,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关联产业超过110个,近年来,乡村旅游正在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催生了特色民宿、夜间游览、文化体验、主题研学等产品和项目的开发,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带动效应明显。
在黄征学看来,有着高关联特征的旅游业对于就业的吸纳作用,正是当前保就业所迫切需要的。而乡村旅游解决的就业人口和创造的经济效益于整体经济形势和就业人口分布更趋科学有序而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医政网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数据速读丨PPI向CPI传导趋势并未显现
CPI缓慢回升 PPI双增长 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2021年5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
-
区域观察丨长株潭一体化再进阶
上演多年的长株潭“三城记”终于迎来新高潮,三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度、深度、力度和速…
- 百年纪事(103)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
- 热点丨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跑出中国制造“加速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