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百年③丨科技大投入驱动创新大发展 科技强国启航新征程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一百年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从今日起,中国经济时报将陆续刊发“数说百年”系列报道,通过百年来中国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八个方面数字的变化,来一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取得伟大成就的历程。
制图:曹阳
科技是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毛泽东同志对科技发展作了精辟论述,徐特立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建立时提出“科学!是国力的灵魂”。
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从0.6亿元到2万亿元,成为中国科技澎湃前行的强大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从过去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从0.6亿元到近2万亿元
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从一穷二白起步,以筚路蓝缕开拓。建党初期,我国科技发展起步晚、弱、难,但先辈们奋进早,迎难而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为各项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数据显示,195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为6000万元;1995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仅349亿元;2001年超过了1000亿元,2018年达到19657亿元;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与此同时,2018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比1995年提高1.65个百分点。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2.4万亿元左右,研发投入强度预计会达到2.4%左右,基础研究经费预计超过1500亿元。从0.6亿元到近2万亿元,新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狂飙70年。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的重要构成,是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和分析科技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决心。
与此同时,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同时,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为8383.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效果凸显。
“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多”
“国家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我们感触很深。”北京墨丘科技有限公司CEO黄伟才告诉,1998年-2001年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时,当时学校的研究经费比较困难,很多项目苦于没有经费支持而放弃,但现在高校对科技投入非常重视,只要是好技术,研究经费会全力支持。“我的一些留校当老师的同学,他们现在常常考虑的不是经费来源问题,而是怎样使用经费更合理的问题。”黄伟才说。
从学校毕业后,黄伟才曾在华为、日立、安捷伦以及智谷睿拓等企业工作,这些企业对于科研投入也是逐年增加。2016年,黄伟才自主创业,成立了一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我们企业收入的70%-80%也是投入到研发中去。”黄伟才说。
作为国内唯一能够自主生产和掌握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核心技术的公司,安徽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东超科技董事长韩东成对地方政府重视科技投入的体会更深。
“我们最开始的天使轮融资,还只是一个技术雏形,没有任何产品,就从政府层面(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得了800万元的投资,当时估值8000万元。随着产品落地以及市场的快速推广,到第三轮融资时,又得到了安徽省投资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以及跟踪服务。”韩东成告诉记者,这几年,从国家层面到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对东超科技的投入持续加码:科技部立项支持资金300万元;安徽省科技厅将东超科持自主研发的“负折射平板透镜”核心技术立为“卡脖子”技术,给予了1000万元支持资金;安徽省经信厅投资450万元购买了东超科技最新款产品,免费投入到三家医院进行试用。
韩东成说,这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科技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科技大投入迎来创新大迸发
从羸弱到崛起,中国科技前进步伐未曾停歇。可以说,一部新中国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用科技力量从一个个“不可能”到一个个“能”、一个个“行”创造人间奇迹的奋斗史,见证着我国建党百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1954年7月26日,首批国产飞机试飞成功;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2019年9月4日,FAST(中国天眼)捕获大量脉冲……
“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科学技术的长期投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尤其在经济起飞阶段,政府科技投入对国家科技基础的形成尤为重要。一是在财政资金十分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制定科技计划对科技发展方向和投入重点予以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二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国家队”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直接创办技术型企业、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等途径,对我国提高产业技术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三是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内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是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成就,同样体现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中国还将打出更多创新的“组合拳”,科技的大投入必将迎来创新的大迸发,中国科技创新未来更可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新闻出版单位领导人员研讨班暨新媒体运营管理培训班
因城施策显成效 清明假期全国楼市成交分化
百年足迹⑨丨广州:高举红色火种 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数说百年②丨粮丰农稳民安 把14亿人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数说百年①丨百年逐梦:钢铁脊梁撑起世界半壁江山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青云志第二季免费观看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数据速读丨PPI向CPI传导趋势并未显现
CPI缓慢回升 PPI双增长 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2021年5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
-
区域观察丨长株潭一体化再进阶
上演多年的长株潭“三城记”终于迎来新高潮,三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度、深度、力度和速…
- 百年纪事(103)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
- 热点丨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跑出中国制造“加速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